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大多数学者关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测度指标都是基于能力和绩效,忽视了创新活动的时序性特征,未将时间因素引入测度体系中。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活动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产出3个维度,基于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对中日美法德五国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时差分析法将科技创新活动的测度指标分为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构建了具有时差关系的科技创新活动指标体系,揭示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时序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关系,阐明科技投入对产出的利用,并以广州市与深圳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为例,对其科技创新成果差异比较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1-2012年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测度指标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VAR模型等方法,对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量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1998–2007年深圳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模型,对科技创新的不同环节与深圳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的创新环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深圳市在继续加强技术市场建设的同时,应该提高对自身基础创新研究的关注,加大对本土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科技资源空间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11,31(5):712-718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科技资源作为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高效配置,对我国实现从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科技资源配置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现阶段对于科技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科技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配置模式、配置效率、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总的来说,在理论研究和空间视角方面重视不够,应当在今后加强地理学区位论和空间组织结构理论的指导,从空间视角出发对科技资源空间配置的模式、机制、效率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1-2014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表》以及国家统计年鉴数据,首先,使用赫芬达尔指数定量描述了利用国家重点科技资源进行创新活动的非均衡性。其次,使用网络DEA方法,实证分析了2012-2014年中国(内地)各省份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取决于资源创新生产阶段,而且受制于重点科技资源支持下的区域创新发展阶段。重点科技资源的支撑作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70%的省份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且大部分省份的国家重点科技资源未实现优化配置。此外,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效率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7.
曲亮  任国良 《经济地理》2011,(6):973-978
通过将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合理划分为前期诱导、中期转化和后期实现三个阶段,实证分析了我国资本密集型创新模式下的省际科技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以及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演进机理。利用1999—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科技投资活动的面板数据,分别估算了各省科技投资活动的诱导乘数、转化乘数和实现乘数,结果发现,我国不仅东中西部各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而且大区域内省际差异也很大,特别是我国东部很多省份科技投资效率存在"短板"。结合实证结果,对省际科技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兵团为实证,对其科技创新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科研管理体制僵化、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以及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的缺失已成为兵团科技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最后对兵团科技创新的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1年和2016年中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两批试点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20年间的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从城市层面上研究科技与金融结合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可以明显地提高试点区域的创新水平,这个结论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以及一系列其他可能会对估算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之后,仍然是正确的;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对于中国东部和中部的创新影响较大,而对于西部的创新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检验了金融科技是否能够强化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完美契合了科技金融为科技进行融资的特征,通过缓解金融资源错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筛选优质科创企业、推动信用社会建设来强化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从而促进地区创新。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区域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借鉴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规律与主要经验,研究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方向,以重庆为例,运用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法分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结果发现,重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较弱,科技管理理念不适应形势发展、创新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科技政策实施效果欠佳是其主要原因。据此,为提升重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对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进行基础性研究:阐述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内涵、关键要素以及特征等基础理论,研究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模式,并结合我国科技计划、科技经费与财务标准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舒  黄铁庄 《发展研究》2006,(11):98-99
21世纪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科技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利用方式的优劣,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条件,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战略资源。整合现有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共享、优化高效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对推动福建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高我国科技投入绩效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科技投入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对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意义重大.今后.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加强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以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体制,以切实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提高科技投入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利用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针对“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范式进行分析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加以检验。结果发现,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正向驱动并展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创新动力,即财政科技支出对于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驱动更强,对于非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界分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在企业成长期及成熟期,财政科技支出在驱动技术创新方面卓有成效,但在衰退期创新增益并不显著。此外,政府激励结构是影响财政科技支出效力释放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在“为增长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的创新驱动效果被限制;在“为创新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能够充分发挥其结构性创新驱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合理规划财政科技支出、完善政府激励体制构架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学者关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测度指标都是基于能力和绩效,忽视了创新活动的时序性特征,未将时间因素引入测度体系中。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活动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产出3个维度,基于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对中日美法德五国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时差分析法将科技创新活动的测度指标分为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构建了具有时差关系的科技创新活动指标体系,揭示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时序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15年全国2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信息经济发展关系,并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异质性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信息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最大。此外,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都对信息经济发展具有异质性效应,其中,在人力资本异质性方面,体力劳动者、基础型人力资本的系数为负,而技能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系数为正,就作用强度而言,基础型人力资本最大,技能型人力资本最小;在科技创新异质性方面,科技创新对信息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技术含量和创新程度,技术含量和创新程度越高,对信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依据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将区域双创政策分为供给推动型政策、环境影响型政策和需求牵引型政策,并分析了3类政策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作用过程;构建了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黑龙江省实际数据为例,对3类双创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仿真,进一步对区域双创政策实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其它地区双创政策实施与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2009年我国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从科技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来看,我国的科技产出均是有效的,但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要高于科技财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②基础研究领域的R&D人员投入、政府资金投入和企业资金投入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绩效的影响较显著,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R&D人员投入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科技活动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对俄罗斯2003—2008年科技活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发现:2008年与2003年相比,几乎全部的人员投入指标和R&D投入强度均下降;企业并未成为科技活动投入的主体;科技活动的支出逐渐转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技活动的产出在增加;科技活动投入产出基本上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20.
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虚拟组织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日益受到关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就是面向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的一种创新体制。从各地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平台是否能建立相应有效的组织运行模式。从行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入手,探讨行业创新平台的功能构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台的虚拟组织运行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以浙江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