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丹 《民营科技》2009,(2):F0002-F0002
西方有家平面媒体曾进行过一项题为“你觉得自己成功了吗?”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商界巨子、演艺明星、学者教授、政坛官员、社会名流等名人、明星。结果出乎意料:42%的人认为自己很成功或比较成功,27%的人为自己还算成功,而31%的人居然认为自己不算成功或不成功。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08,27(4):F0003
一个自由企业在全面竞争中的长期成功.在于不断向顾客出售最佳价值.以换取预期的价格。换言之.“竞争”决定了一个企业必须采取“使价值令人满意”的方针.以达到产品或服务富有竞争能力的结果。这种最佳价值由两个条件所决定:功能和成本。  相似文献   

3.
路长全 《公司》2004,(6):26-27
所有成功的企业必先成于营销。成功的营销,一定是和文化或人性对接.是“有文化”的营销。  相似文献   

4.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看上去很简单: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能力”相当于“头脑的智慧”,相当于接受了一个新事实或一项新技能,也是把迄今为止学到的所有东西显现出来。“热情”是一种积极正向的良性情绪。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到快要倒闭的松风工业工作,没有人干活,只有人罢工。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企业要获得经营上的成功,显然比以前更为困难。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赫然成功的企业就成为众多企业中的佼佼者,其经营模式被套上眩目的光环并为他人所艳羡。于是,渴望成功的企业纷纷套用这些“成功经验”或“成功模式”。但是,企业成功的模式能照搬吗?  相似文献   

6.
鹏举  丁树雄 《经营者》2003,(7):56-57
<正> 我认为人生成功或职业生涯规划有三部曲,第一部曲是“寻找成功的企业或老板替他做事”,有两个目的:一是获取经验,二是积累资金。当工作了一定的年限,经验有了,资金也充裕了,那就迈向第二部曲:“谋求与出色的企业或老板合作”,目的在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还是处于学模式、壮胆阶段,但已有创业的萌芽了。最后一部曲就是“聘请杰出的人才替自己做事”(真正成为企业主),凭借职业发展阶段累积的人生阅历、技能才干、职业经验、成功与失败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住房保障》2005,(1):31-34
外头市住宅合作总社和包钢分社在兴建“明日星城”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拆迁前期准备,立足调研结果,制定安置办法;坚持实事求是,为住户解决困难,使“明日星城”项目的拆迁工作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搬廷2700余户,并成功的进行了安置。其间没有因拆迁和安置工作欠妥产生较大的纠纷或矛盾,被誉为“阳光拆迁”  相似文献   

8.
《巴蜀质量跟踪》2002,(9):40-41
“一牌多品”策略是指企业多种产品或全部产品共用一个品牌。采用“一牌多品”策略最大的好处便是新产品能享用成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以较低的营销成本,“搭便车”销售。  相似文献   

9.
蓝澜 《企业文化》2004,(8):10-11
纵观中国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虽然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生态位”的得失制约着企业发展的结果。同样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为什么在此地能成功,到彼地不能成功?同样的一个平台,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不能成功?同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前期能成功,后期不能成功?这些都是“生态位”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婧 《中国企业家》2009,342(13):80-83
经济危机之下,并购大戏颇多期待。曾经的海外并购“模范生”北京第一机床厂(简称北一)却按兵不动。“现在找我们的实在太多了,尤其在欧洲。我的答复是‘NO’。”崔志成“金盆洗手”的道理再简单不过,对方都不是北一需要的。而过往成功收购科堡,搁到现在,他自己复制不了'换作别人,亦如是。让我们回溯—下北一当年的成功,或许可为今日出海“蚁兵”之鉴。  相似文献   

11.
在2013年第10期《中外管理》《“伪大师”与商道复兴》一文中,我提出中国进入千载难逢的商道复兴期,至此中国企业家的成功之“路”将上升为“道”。“道”或文化,从“道”的层面研究商业行为,首先应把经商定义为追求财富增长的职业。每一种“道”或文化都有一些过目不忘的关键词,比如,儒学的关键词是仁、义、礼、智、信;佛教的关键词是:贪、嗔、痴,修佛者喃喃自语时还会唱诵“六字真言”;道家的关键词是:无为、自然、逍遥,信徒或大师还去深究道家“九字真言”或“十三字真经”.  相似文献   

12.
财富与成功     
为了达到所谓“成功人士”的要求,过度地追求财富、名誉、地位、权力,实现虚荣和奢华的心理满足感,为了实现成功的目标,有时甚至不择手段,结果走进了“成功”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越“成功”越烦恼,坦途变成了坎坷,而同时财富天堂也变成了地狱入场券,变得一钱不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与早年房地产开发商为减少投入成本,不顾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划,只建楼盘不建学校的情况相反,90年代末开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大打“名校牌”,学校逐渐成了房地产开发的“亮点”和“卖点”。但是,经历了五、六年的市场考验后,做教育地产的开发商有些成功了,而又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4.
当很多企业创始人喜欢用“创新”来阐释价值的内涵时,郑卫锋却说他厌恶“抄袭”。“反过来看”也是他的口头禅,事物或好或坏亦或是灰色面,总在他的脑子里博弈。这似乎印证着他在很多公开场合常讲的那句话: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赌对了和共识相反的事。确实,这个有点书卷气的人,怎么看都和打鸡血的创业者搭不上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会计师》2005,(5):58-58
本书不是一般的商业著作。在这里,你找不到像“管理十秘诀”或“成功七策”等类似的单一解决方案:相反地,你会看到各种相互激荡、共鸣甚至冲突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踏入职场的新人在回答“你是如何理解成功”时,答案会五花八门:有想挣很多钱过上好日子的,也有希望做到某一个职位成为业界精英的,还有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并发展壮大的……其实,职场“成功”很简单,就是具备在某一个行业或职业可以游刃有余并能谋求到发展机会的技能等要素。  相似文献   

17.
姜汝祥 《英才》2010,(12):47-48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其中所经历或所得出的“知识体系”,远比目前很多企业的成功或失败重要得多,而柳传志正是对这个知识体系贡献了大智慧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于“成功”这个词的理解是各种各样的,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有的人认为成功就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腰缠万贯;有的人认为能当上一定级别的X长或能成名成家就是成功;还有的人认为一生只要能多做一些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新书速递     
《经营者》2006,(24):72-72
《中国企业蓝海战略》当“蓝海”成为一种流行概念时,身处历史进程中的每家公司都存在陷入亢奋的可能,因此很多成功都会看成是蓝海的成功,而失败则归咎于“红海”。事实上,成功只是成为“蓝海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像IT公司必须使用电脑来工作一样。而就如《中国企业蓝海战略》作者严正在书中所言,这本看起来像是赶热闹的书主要是以企业的战略行动作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的,而不是企业本身或行业趋势。而每一个成功都有成功的理由,你如何来区分它的真实性质呢?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会将“蓝海性质”写进公司的战略报告,因为蓝海只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再识投机     
在物资短缺的年代,投机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扰乱市场,因此大家痛恨之。现代汉语字典把“投机”解释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就不言而喻了。然而,时光流逝到现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物资生产能力巨大,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物资短缺不再令人头痛,也难以给居奇以牟利机会,给消费以受损的痛苦,投机的收益不再来自于消费或需求的血汗,而来自于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实现的消费或需求的喜悦的剩余。即:现代投机的成功以他人受益为前提,遵守既定的社会法则的结果,在“利他”中实现“利己”。这样的投机,我们不欢迎难道还要拒绝?我们还要始终认为,投机是一种难以容忍的现象或行为,把它与投资对立起来吗?还需要把它理解为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不义之财”、“扰乱市场秩序”的同义语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