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8,(4):238-240
随着近年来国家基础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地铁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项目逐渐增加。保证新建隧道的施工安全和既有隧道的正常运营是施工的重难点。本文通过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控制文献研究分析,论述了隧道载荷、振动爆破、监控量测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影响。结论认为,在修建此类隧道时采用工程类比法分析荷载,利用弱振动爆破形式,加强监控量测有利于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既有隧道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2.
石岩  黄博  丁海峰 《价值工程》2022,(26):118-120
地铁盾构隧道在下穿既有铁路时,对铁路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十分严格。以盾构下穿宁芜铁路施工为例,研究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变形影响及控制技术。盾构穿越前,制定既有铁路多重加固保护措施,确保铁路结构变形处于安全稳定状态;盾构穿越中,采用智能监测系统进行全时段监测,根据现场实时监测数据与盾构掘进参数结合分析既有铁路结构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盾构穿越过程中控制注浆压力及土仓压力,对既有线采取线路便梁加固措施能有效控制铁路变形,且为类似下穿铁路工程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纯 《价值工程》2023,(6):82-84
新建地铁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线路的情况越来越多,特别在富水软弱地层,地下水位高、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在下穿过程中极易造成既有区间结构较大变形,影响既有运营线路安全。本文以天津地铁4号线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9号线区间为例,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此外,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下穿既有线时的变形情况,并与施工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变形趋势基本一致,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施工对周围桩基存在一定影响,地铁隧道的开挖会扰动既有建筑物桩基,影响既有建筑物的稳定和使用安全.首先明确了隧道施工对周围地层的扰动范围,其次介绍了建筑物地基变形控制标准,然后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桩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造成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当地铁线路相互交叉,为了满足换乘需要,需要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铁隧道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开挖量较高。文章首先对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进行了概述,其次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地铁施工技术要点,最后对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3,(6):31-33
本文结合了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土岩结合地层某浅埋暗挖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这一工程,采用MIDAS-GTS二维平面应变弹塑性非线性方法进行分析,对土岩结合地层暗挖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工程最大难点在于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期间不能影响建筑物的正常运营。施工中应在该范围内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并及时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分析结果对土岩结合地层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分析研究提供借鉴,对后续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侃 《价值工程》2012,31(23):114-116
新九燕山隧道是双线铁路长大隧道,是包西铁路控制性重点工程。由于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并且下穿段最近的垂直距离7.8米,新建隧道该段围岩属于IV级,新建隧道下穿风险高。本文主要对隧道下穿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采用ANSYS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围岩监控和既有铁路隧道变形监控。实践证明,本施工方案对于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埋暗挖双联拱大跨隧道下穿既有线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金印  刘杨 《价值工程》2012,31(14):71-73
京石客专石家庄六线隧道下穿既有石太直通线暗挖段,采用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应用扣轨加固、动态注浆、超前支护、监控量测等辅助措施采取"中洞法+CRD法"施工,对暗挖大跨隧道实施分部开挖、依次衬砌。在不封锁既有线路的情况下,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综合施工技术,具有确保既有线正常运营、施工受制约干扰小、安全高效等优点,为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建秦岭翠华山隧道下穿既有线小峪隧道段围岩为Ⅲ级围岩,离既有隧道岩层净距离较短(约8米)。新建隧道下穿既有线隧道交叉段长度为26.1米,新建隧道下穿既有线隧道施工时,围岩受运营列车振动影响,造成洞身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较差,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快速高效的通过下穿段:在下穿既有隧道施工过程中,采取围岩监控量测,以精确掌握既有隧道沉降,确保既有线路运营安全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吴海宝 《价值工程》2015,(14):155-158
以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下穿既有贵遵高速公路为例,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小断面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了轨道交通隧道的受力特点,通过现场实际施工控制,分析了地表的变形特性,有效控制了高速公路路面沉降,在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快速的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铁隧道的开挖,常常要在建(构)筑物密集的地区进行,不可避免地要下穿(侧穿)房屋、高架、管道、涵洞等。盾构下穿(侧穿)既有建(构)筑物的过程中,会对地层产生扰动,施工风险非常大。文章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推进试验,提出盾构穿越中控制与调整掘进参数控制、姿态,盾构穿越后采用二次注浆、洞内加固等措施,将地层扰动和沉降变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际施工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9,(28):194-195
基于时代发展,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较为迅猛,其隧道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日益提升。而在具体隧道施工过程中,部分工程涉及到铁路的下穿。而当隧道下穿过程中,既有铁路势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引发路基沉降等现象,对铁路实际作用的发挥产生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7,(30):59-61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构筑物时,不确定因素很多,在施工中极易发生事故,为降低和控制施工风险,有必要对下穿构筑物的施工风险进行评估。根据盾构隧道下穿东环高速公路概况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既有工程经验,采用工程经验评估法对盾构隧道下穿公路高架桥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益健  程兴  王少卿 《价值工程》2020,39(2):132-137
盾构隧道施工下穿既有隧道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存在重大风险。在总结以往盾构隧道下穿重要建构筑物施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某市轨道交通4号线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案例全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针对主要风险因素提出相关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风险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梁霄 《价值工程》2024,(8):9-13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紧邻既有运营隧道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提出了深基坑紧邻既有隧道开挖的保护性措施,并分析验证了其对深基坑自身变形、既有隧道变形控制的影响规律。计算分析表明:坑底加固、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和提高围护结构刚度的措施对紧邻既有隧道变形的控制是有效可行的,坑底加固的作用最大、增大围护结构刚度作用最小;裙边加固形式对深基坑和既有隧道变形的控制作用优于抽条加固形式;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布置对水平向变形的控制更有效,对既有隧道竖向沉降基本无影响;单纯增大围护结构刚度对控制既有隧道水平变形作用不明显,且不利于既有隧道沉降的控制。相关分析结论可为同类型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覃宝玉 《价值工程》2023,(10):93-95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新建安高速公路蔚家沟大桥施工中,由于该桥梁下穿既有沪蓉铁路桥梁,两桥梁之间距离较小,使得公路桥梁施工对既有铁路产生很大的安全风险,一方面桩基础的施工所产生的震动直接影响轨道的线形稳定,另一方面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吊装作业也极易侵线影响铁路运营安全。为减少对既有铁路线路的影响,确保其安全运营,项目部对下穿桥梁的施工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对施工中的各项工序进行严格把控。通过一系列措施,不但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桥梁施工作业,同时也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大大降低了对既有铁路的影响,确保了铁路运行安全。该公路桥梁下穿既有铁路线路施工所涉及的相关技术也为后续类似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杭州地铁下穿已施工完成的线路为背景,论述了穿越时的既有隧道的保护措施,及穿越时的施工技术,为杭州地铁同类盾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开发》2019,(8):32-35
盾构隧道穿越铁路施工过程引起的地层沉降,可能给上方运营铁路带来安全风险,文章以武汉地铁小东门站-武昌火车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京广铁路为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京广铁路的沉降影响,结合当前盾构施工技术水平和铁路局关于铁路的保护要求,提出了盾构施工控制措施和铁路安全保护措施,京广铁路是我国的南北大动脉干线铁路,通行铁路多、安全要求高,不容有任何闪失,随着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润轩 《价值工程》2023,(17):81-84
在远期规划线下穿既有线的案例逐渐增多的背景下,既有线变形控制措施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种素混凝土桩加固体系,以成都地铁5号线上下交叠隧道为工程实例,通过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比分析地铁隧道在采取素混凝土桩加固体系前后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结合现场数据,明确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数值建模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素混凝土桩辅以袖阀管注浆的组合加固后上覆既有结构的变形从沉降普遍变为隆起,且隆起值符合控制标准;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峰值及地表沉降在加固后分别减小100%(隆起减小67.22%)、74.07%、80.48%,加固效果显著。现场数据表明,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拱顶沉降在下穿过程中急剧增大,采用素桩加固体系后明显减小,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两者吻合程度较好,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的误差分别为21.4%和33.9%。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3,(11):113-114
在地铁隧道工程中最大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有效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为了有效的提高地铁隧道的耐久性关键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控制混凝土裂缝。本文主要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并且阐述了不同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且从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的措施。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对既有的隧道混凝土的渗漏情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进行治理,保障了结构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