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秉鉴 《财会月刊》2010,(1):I0016-I0016
蒲松龄早年流落苏北宝应,身无分文,只好挂牌行医糊口。 一天,他为县太爷治好了病,县太爷送了一块“药到病除,圣手时医”的匾给他表示感谢,谁知一时大意,错把“时”写成了“诗”。  相似文献   

2.
销售沟通始于关键人的沟通意愿。沟通意愿主要来自关键人心里“认为”与之沟通的人员是否能够给他带来他想要的“东西”,比如信息,友情、亲情,社会关系.地位、小便宜、小礼物、权威或产品、服务本身的价值等等。不管这些“东西”具体是什么,只要某个关键人认为这个“东西”有价值,他才可能有沟通意愿。讲到沟通意愿会有不少人说是“关系”。人和人之间为什么要建立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什么?  相似文献   

3.
熊清溪 《民营科技》2008,(10):131-131
实事求是,语出班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表达的是中国古代学人的治学之道。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并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就是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研究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并按照本质和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胡锦涛同志把实事求是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杂志是老公买的,因为他自认为是个理性的人,面对报刊亭上大多都是试驾或精美图片的汽车类杂志,老公说他终于发现了一本可以“读”而不是“看”下去的杂志。  相似文献   

5.
死亡的名字     
有三个年轻人打听到,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都是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这三个年轻人说:“这个外号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咱们一起去找他,为咱们的朋友报仇!”半路上,他们遇上了几位神色慌张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告诉他们,“死亡”正在追赶他们,必须赶快逃走,否则便会被杀害,  相似文献   

6.
苏隆德把“士”字拆成一加(+)、一减(-)两个符号,他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欲要“加”必得“减”,要懂得“给”才能“要”得到。  相似文献   

7.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听完大家的回答后说:“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8.
30年     
刘震云 《中国企业家》2008,(24):131-131
邱华栋的小说与众不同。别的作家写的是“故”事,他写的是“新”事。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能迅速把我们刚刚看见的生活,眼巴前发生的新事,迅速放到他的小说里。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0.
1974年12月,曾是国家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后紧紧追随“四人帮”的庄则栋担任了国家体委主任。上任伊始,他就提出了“批国家体委三代修正主义”的口号,否定一切,打倒一切;按照张春桥“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旨意,开展所谓“体育革命”,要砸烂过去体育的规章制度,解散国家队,另拉一套。  相似文献   

11.
小敏 《上海企业》2013,(10):94-95
中国的文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多用“伊”或“他”字,但其中并没有男女性别区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他”字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在此前后一段时间,一些文学作品中,“伊”字被用来专指女性第三人称。例如在著名的杭州“湖畔诗人”的诗集《村的歌集》中有《怅惘》一诗,它的前半是这样写的:“伊有一串串的话儿,想挂在伊底眼角传给我。伊看看青天上的白雁儿,想请他衔了伊底心传给我。”  相似文献   

12.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提出的经营法则。他经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后提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必有29件轻度灾害,还有300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一)“软力量”的提出 英国在中世纪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哲人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在今天盛行的知识经济讨论中,大家都记得他的一句名言:“Knowledge is power”,常译为“知识是权力”或“知识即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电话里的靳站斌谦和有礼,令人心想他一定是一个涵养和城府很深的人。但推开他办公室的门时,他的年轻却让记者微微吃惊。“没想到靳总这么年轻。”他笑了笑“不年轻了,已经三十了。”  相似文献   

15.
“中原中原.终有一天会完(谐音,粤语)。”当你听到这话出自地产中介名企中原集团董事长施永青之口时.你不必吃惊.因为他崇奉老子哲学,事物在他眼中全是带着周期性.在天道中起跌兴衰.道法自然。由于市场发展自有“道”,所以施永青坚信;管理企业只需“无为而治”,干预过多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究》2007,(12):5-5
说谢国忠是“悲观先生”,是因为“泡沫”这个词,一直是他的标签。  相似文献   

17.
心茶一瓣     
习近平 《秘书》2014,(9):15-15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一位记者去一家乡镇企业采访。那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正坐在办公室里生闷气。原来,上午在董事会上他再次提出上果汁生产项目,却被否决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李双江之子涉嫌轮奸的案件,社会影响之大让人咋舌。不仅李氏子被冠以“银枪小霸王”连他的父母、他辩解过的人李氏子“官二身份,此事成“仇富”心态的社会阶层分化对的诨名遭到口诛笔伐,他辩护的律师和所有为都成了过街老鼠。因为”和“富二代”的双重当下中国社会“仇官”最大宣泄点,也凸显了立加剧的严酷现实。为,代了  相似文献   

20.
吴苗安 《财会月刊》2011,(7):I0015-I0015
清康熙二十九年,蒲松龄五十大寿在家请客品荼。中途,他提议以“飞”、“红”二字请众宾客联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