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土资源是重要的经济和自然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述了国土资源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加强矿山环境管理 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忽视矿山环境管理,对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地面发生多种地质灾害。因此,加强矿山环境管理已刻不容缓。其基本目的是保护国土资源,促进矿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其基本要点是:确立绿色矿业思想;建立权威机构,制定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科学研究,为矿山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方法支持;通过示范创新,创造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创刊于1984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资源、土地、矿产、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其科技性、学术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创刊于1984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资源、土地、矿产、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其科技性、学术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21,38(5):126-126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创刊于1984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资源、土地、矿产、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其科技性、学术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与补偿赔偿制度体系必要且紧迫。制度体系分两个方面:其一,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制度为核心,与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监管机构、环境代价核算专业机构和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师(注册核算师)从业资质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代价核算制度体系。其二,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矿山环境损害补偿赔偿制度、矿山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补偿赔偿责任鉴定制度共同构成补偿赔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1):126-126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创刊于1984年,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和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资源、土地、矿产、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其科技性、学术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创刊于1984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资源、土地、矿产、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其科技性、学术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创刊于1984年,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和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资源、土地、矿产、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其科技性、学术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2):113-114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创刊于1984年,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和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资源、土地、矿产、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其科技性、学术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环境一体化体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建立资源与环境一体化体系的必要性和基本框架。建立资源环境一体化体系,就要改变资源和环境低价的认识,建立并完善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体系;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目标,将环境治理与资源保护相统一;在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中保护环境;在资源环境问题特别严重的区域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资源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1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土地管理领域研究涉及国土空间内涵、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法律以及存量低效用地利用等;在国际上,土地权利平等、农田保护、土地信息化管理等问题备受关注;土地制度历史变迁、土地市场管理、土地产权与农田保护是国内外研究共同关注的重点。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管理研究紧扣理论问题与实践需求,在探索国土空间治理基本概念、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土地管理基本理论、土地法解释论研究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仍有待加强。2022年土地管理领域或将重点关注土地管理基础理论探索、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城乡土地收益分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治理体系构建、土地管理专项立法、面向双碳目标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城乡空间高质量发展、耕地资源长效保护、土地信息化管理等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面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难题,以创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推动资源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生态文明时代,按其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功效不同,资源环境价值区分为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运用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提升国土资源工作水平。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国土规划作为调控工具,平衡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解决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土“三调”后如何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自然资源调查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相互之间存在着内涵界定不统一、分类体系有交叉、调查标准不一致、数据成果有矛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政策的制定.机构改革后,各类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评价职责统一到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将于2020年底结束,此后即将开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新时期,如何从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主的国土调查顺利过渡至包含土地、森林、草原、水和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统一调查,目前正是国内专家学者、各级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文章认为,从管理层面上首先要尽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要加快构建自然资源统一的分类体系,逐渐优化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做足准备后,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在此"底板"上开展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专项调查,最终形成全国自然资源统一调查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效用,探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举措。[方法]在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分析法分别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利用展开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1)农业资源要素:耕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2)农业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利用效率不高、农业投资不合理。[结论]由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两大因素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应发展"紧凑型"城市化模式、坚持内涵式耕地开发,在减少农业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现有耕地的整体质量;应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市场准入制度、提升流通效率,以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应综合考虑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两大因素,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先进经济形态,土地资源作为一利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从土地资源的特性入手,在深入分析传统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China’s governments have a strong control over resources, such as land resources, and determine environmental policies for the nation.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production cost of chemical enterprises, land price and pollution cost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location selection. However, whether the current incompletely competitive industrial land market and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n China would affect chemic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IA) is unclear. This study incorporates the land price variation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IA into one research framework. Calculation methods of industrial land price variation (LPV),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RI), and CIA are established, to reveal their development level. Furthermore, a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TWR)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impacts of land price var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CIA by using a panel data from 2007 to 2015.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s of land price var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CIA between cities. The majority of the impacts of land price var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CIA are negative. However, the temporal change in the impacts are not as significant as the spatial change. Other control variables, namely, free trade, natural resources, and highway densit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CIA.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总结2018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19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18年国内研究侧重于土地资源资产、土地生态状况评估、土地利用视角下的碳排放、土地利用及其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配置与保护、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性、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与应用等方面。研究结论:2018年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研究在基础理论层面探索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深入分析了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监管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科学内涵,构建土地利用研究的框架体系;在实践层面探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土地资源的核算方法,深化乡村振兴、多规合一视角下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构想。2019年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理论研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村规划编制研究、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和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总结2018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领域重点关注城乡土地价格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土地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行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征地冲突等;(2)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法律完善、土地权籍与耕地保护管理等实践问题;(3)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研究以探索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重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深化土地利用视角下的碳排放研究、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及村级规划为热点;(4)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农地综合整治、复垦技术革新、土地污染修复方法等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土地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不断完善。研究结论: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国家战略实施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利用转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下的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系统科学、信息通讯技术驱动下的土地资源智能管控等研究问题及相关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