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6年新一轮的牛市行情在股改下启动了,2007年更是频频创出了历史新高,股民的热情不断推动着我国股市的走高,投机之风也较之高涨,若发展成为过度投机,必将影响到股市的理性投资。本文分析了2007年我国股市的表现和投资过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谨防过度投机的建议,以期股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股市成立和发展的初期,上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但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总体数量上升,股市的卖方市场特征逐步削弱,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需求也逐渐上升。从信息供给的上市公司角度来看,2001~2005年的熊市暴露出了股市过度投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股价整体高估、信息披露不透明、欺诈等。投资者的整体投资意愿下降到一个低谷,投资行为愈加谨慎,因此上市公司有必要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试点对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试点方案的颁布对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影响不可小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理论上应该受政治、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实际上,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缺乏相应的约束已经成为影响上市公司社会形象的主要因素。因此,当整个社会将上市公司缺乏诚信,以及其资产被非法占有等一系列违法行为归咎于股权分置时,证券市场上,股权分置成为造成股市低迷的罪魁祸首。当社会将市场的注意力归向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甚至认为上市公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价值投资作为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必将成为我国的主流投资理念,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较短,市场存在太多的制度缺陷有待弥补,投资者的观念需要不断进化,上市公司的质量难以满足价值投资的要求,必然会产生价值投机,股市产生泡沫,给投资者带来"审美疲劳".文章从市盈率指标八手,探讨价值投资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相关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构成股市诚信的基石,建立在会计造假基础之上的股市无异于"空中楼阁",连"赌场"都不如.中国自恢复股市以来,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逐渐增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会计信息的监管者这三个方面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相关的统计数据,从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来源和诱因三个方面分析了2005年6月以来股市上涨的原因.分析表明,开放式基金是资金流入股市的主要渠道,国内存款是进入股市资金的主要来源,房地产业的资金转移和国际热钱进入中国不是股市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低利率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2001年至2005年间股价下跌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带来的股市投资价值提高才是股市上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证监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采取七大措施,继续推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这七大措施是关于解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股东行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提名、选聘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继续强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诚信责任的问题;继续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问题;规范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问题等。这表明持续两年的股市下跌,已经使管理层更深刻的体会到,要提高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就必须着眼于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8.
引言: 自从2005年4月证监会推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通知以来,到2006年9月我国的1400家上市公司已有1014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股改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股市已进入了全流通时代.随着第一只全流通个股中工国际(2006.6.19)上市以来,截至到2006年8月31日共有21只全流通个股上市.本文通过比较全流通时代与非全流通时代IPO初始率的不同,来分析在全流通时代市场和投资人的投资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进入2007年,股市的持续飙升、楼市的持续高烧和CPI的高位攀升,导致"流动性"这样一个专业名词开始频频出现在公众与媒体面前,并日渐成为政界、学界、商界甚至平民百姓都为之牵肠挂肚的现象.固然,在企业会计人视野里,恒久以来便对理财层面的流动性有着天然的独特感受,不过,这一次所凸现的宏观领域流动性却有着不完全等同于以往微观层面流动性的内涵与外延.此"流动性"与彼"流动性",需要我们仔细地感知其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0.
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高管落马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公司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而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高管薪酬,如何才能不心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 无论是美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和过于倚重期权激励所带来的会计舞弊等问题,还是中国企业高管激励不足所导致的"59岁现象"及高管团队出走等问题,都表明了高管激励的重要性和难度.尤其平安保险高管由2007年度6600余万元的巨额年薪到如今的"零薪酬"更是引发了频频热议.究竟该如何看待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及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凯林 《英才》2005,(3):56-56
种种迹象表明,2005年是对上市公司高管的“严打”年。没有任何预兆,但种种迹象表明,2005 年是对上市公司高管的“严打”年。当时间迈进2005年的门槛,一种“不祥”的气氛笼罩在上市公司高管头上。仅在1月的2天时间里,就有5名高管应声跌落马下。在这次被外界称之为上市公司高管“围剿”行动中,仅山东巨力,东北高速以及浙江东方和东方创业这4家上市公司就“牺牲”了5名高管。其实,仔细分析这些高管倒下去的原因,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浙江东方前高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地产市场似乎患上了和股市一样的病症,需要用"政策"这剂猛药来医治,只不过与股市不同的是,股市需要用利好的政策来刺激,以使股市繁荣,而房地产市场需要用严厉的政策来打压,以使其过热的投资和过高的房价降温。2005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打拼的"老总"们大概是最烦心的一年了,因为在这一年里,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  相似文献   

14.
阳光的困惑     
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在被称为中国股市监管年的2001年里,资本市场里被频频爆光的上市公司违规造假事件层出不穷,ST猴王大股东疯狂抽血令人发指:高成长大牛股银广夏爆出业绩靠造假而来的惊天骗局,由恶庄联合操纵股价的中国股市头号大案亿安科技遭到证监会重罚,PT郑百疯狂造假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收购与兼并活动进入到活跃的阶段,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下,控制权市场价值体现与过去相比将会逐渐发生实质性变化,基于价值发现和产业整合的并购将逐渐增多.<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外资可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于已完成股改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的A股股份.据有关统计,到2003年国内22个产业领域已有七成被外资绝对控制,2005年八成以上大型超市被跨国公司收入麾下.从最近的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案例中显示,它们的收购目标主要集中在中国各行业的领先企业,如米塔尔并购华菱管线、凯雷收购徐工机械、大摩、IFC投资海螺水泥、高盛收购双汇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诚信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国内资本市场不断有"问题公司"被曝光和查处,其中尤以2001年8月初"银广夏"的造假最令人瞠目结舌,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证券市场诚信问题的深层次讨论.特别是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有的甚至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欺诈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高管薪酬激励的实务考察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的实务考察 作者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自2001年-2005年高管薪酬的总体分析,总结出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从前些年的琼民源、东方锅炉、ST红光,到今天的银广夏、麦科特……投资者对构成股市基石的上市公司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由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使得一些"问题股"、"绩差股"摇身一变为"绩优股"、"高成长股",堂而皇之地上市融资,使得证券市场上宝贵的资源流向了本不该流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中国股市步入漫漫熊途,拖累各家券商和基金业绩走低,不少基金经理、董事也频频更换。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加大关注的时刻,各大基金又该如何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呢?在开放式基金早已蓬勃发展的美国,已有专业机构——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对共同基金董事所应扮演的角色做出了细致的规范。这些规范对目前中国正在发展的机构投资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股权分置.在上市公司的全部股本中,非流通股占了70%,在非流通股中,国有股又占了90%,形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格局,这是任何国家的上市公司都不存在的现象.股权分置问题,作为中国股市重要特征和渐进改革的权宜安排,虽然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得不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