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来信     
黄丽 《上海国资》2006,(11):7-7
<正>国资管理:动态性、市场化2006年第10期《鄂武商控股权之争》贵刊上期封面文章为国有股权管理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案例,引人深思。首先,全流通为国有股股权的管理提供了新背景:以净资产确定国有股价值的定价模式被以流通股市价确定国有股价值的定价模式取代,国有股的保值、增值将从以净资产的增减为衡量标准变为以股价涨跌为衡量标准;全流通结束了上市公司国有股的静态管理时代,迎来国有股的动态管理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在股票市场上发行上市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解困脱困的重要途径。在这种主导思想的作用下,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我国境内现有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企业占绝大多数。当初在制定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规划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政府在股票市场的产生中发挥主要作用,按照持股主体性分类基础上将股份划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有其历史必然性。时至今日,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今天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时代,这种划分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实际,股权分裂带来信息严重不对称、内部人控制以及客体非理性等不良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股市的正常发展。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股份全流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并于2001年6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券市场国有股减持进人正式实施阶段,该方案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却明确表明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向是正确的,问题是在以哪种方式减持、怎样定价等。这几年来,关于国有股的减持方案有多种观点,其中中国证监会关于国有股减持的方案就有配售类方案、基金类方案、预设未来流通权方案、权证组合操作方案、股权调整类方案、开辟第二市场类方案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冈)国有股减持方案;韩志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林义相有关国有股的减持方案等,此外,有关国有股减持的代表性观点还有李荣融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刘纪鹏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李青元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许小年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华生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等.每种方案都具体论述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及如何定价问题,但均未对每种减持方式对流通股内在价值的影响作出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指出,不同的减持方式对股票的内在价值影响不同,并对其中部分减持方式对国有股内在价值的影响作了具体分析,得出总股本数量变化影响股票的内在价值,减持价格制约投资价值NPV,NPV的大小是评判投资价值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刘虹 《上海国资》2007,(8):30-35
股权分置改革迄今两年,国资监管也面临着全流通形势下的新考验,包括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国有股的持股方式、国有股权流转管理,以及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等。世易时移,国资监管模式的转变问题在股改两年来不断凸显,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勇 《上海经济研究》2007,(8):26-31,38
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置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企业和股份全流通企业的业绩的静态描述和F检验,发现国有股一股独大企业,整体业绩优于股份全流通企业,本文对此作了分析,认为优化大股东的行为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确定建立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改革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股权分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股权分置,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实现国有股全流通,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搞好资产重组,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志勇 《上海国资》2006,(10):35-36
在股权分置改革即将收官之际,面对全流通时代下全流通的市场环境,面对硝烟渐近的控股权之争,如何展开国有控股权的保卫战已经成为变革中的国资管理体制首当其冲的难题。事实上,上海市国资委的做法绝非无的放矢。硝烟渐近“与市场上对于国有股减持的担心恰恰相反,从股改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公司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以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构成为自变量,比较全面地考察了中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实力不均衡;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无关;国有股、法人股及流通A股与经营绩效均不呈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平静了一段时间的股票全流通话题,近期又因西安饮食(000721)、吉林敖东(000623)和银鸽投资(600069)申请进行全流通试点,而重新为人们谈及。必须承认,尽早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裂的问题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和期盼。那么,国有股全流通方案设计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减持问题可谓是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否顺利进行和怎样进行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国有股减持通过何种定价发行,以及如何解决“全流通”成为证券市场最大的变数。市场在各个传言中剧烈震动,如何实现全额流通,统一价值参照体系,实现上市公司的同股同权、同钱同利,尽而解决我国股市多年来的积弊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只有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实现股份上市公司的全流通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全流通意味着全体股  相似文献   

10.
在增加的14万亿市值中,国有股权的增值高达8.2万亿尽管绝大多数国有股尚未解锁,但是国资系统已经未雨绸缪,着手构建全流通时代的国有股权监管体系。5月25日,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2007中国金融高峰会上,此前坊间流传的有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相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地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以后,将会给企业并购、产业整合提供更加市场化的平台与方式。首先,全流通为并购提供了良好的定价基础。股权分置使资本市场定价缺乏基准,公司的优劣不能表现在股价的高低上,这种条件下的并购就难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  相似文献   

12.
吴晓晖 《特区经济》2010,(1):98-101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股权转让的决定主体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反复博弈,定价机制实现了从净资产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转让方式从封闭走向公开,审批效率从不确定走向确定。整个制度在政府与市场、国有股权所有人与代理人、政府之间的矛盾推动下,朝着市场化、公开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但面临着合法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刘涛 《上海国资》2014,(4):20-22
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所持股权的有效管理,更有助于盘活存量国有股权资源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是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股东利用上市公司股权价值及其变化,通过主动管理,达到盈利及融资目的的股权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理论和方法始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而逐步发展和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14.
去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规定,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价格,在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参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合理定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利用国有股权转让之机,使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入一部分人的私囊,进而形成“权贵”资本家。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全流通带来更多机会 2006年第4期《G时代的国资监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大半,在全流通时代,国资委应该做什么? 控股权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东西,文章提到,监管的重心应该放在控股权上。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全流通带来的更多的是机会,对于国资委来说,如果拘泥于监管而无视  相似文献   

16.
大视野     
当前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的讨论,是由“非流通股”减持部分的定价问题引起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改变上市公司股票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畸形交易规则,实现股票的“全流通”,使中国证券市场看到与国际接轨的希望。观点吴敬琏:“国有股减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在《财经》杂志撰文,针对国有股减持的思路、定价方式以及新上市公司股份全部流通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国有股减持要分两步走吴敬琏不赞同为社保筹集资金的国有股减持思路。他主张国有股减持要分两步走。先解决社保欠账问题,再解决国有非流通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我国A股市场2001—2003年发生控制权协议转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控制权转让价格及溢价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重点分析资本结构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目标公司的每股净资产越高,控制权转让价格越高;股权性质影响控制权转让价格,法人股转让价格高于国有股;其  相似文献   

18.
非流通股与过度股权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虑中国已上市公司受到特有股权结构影响下的再次融资行为。中国股市中 ,流通股的价格取决于公司未来不确定现金流期望值的折现 ;非流通股的价格则依据每股净资产来制定。流通股股东关注的是企业的市场价值 ,非流通股股东关注的是每股净资产值。通常非流通股股东拥有公司的控制权 ,因此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体现了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非流通股的定价制度有违资本市场对资产定价的基本原理 ,所以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也偏离了公司财务理论所确定的净现值标准 ,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股权融资问题。证监会对股权融资实行的限制性政策虽然可以缓解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 ,但并不能有效地校正这种偏差。  相似文献   

19.
桑笑 《科技和产业》2005,5(12):43-45
合理的收购价格是管理层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国现行的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础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由于管理层的历史贡献难以货币化,因此在定价时不应考虑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为使MBO定价公平、合理,可以采用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并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国有股减持逐步提上了日程。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国有股以什么样的价值减持,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根据价格是价值的体现的这原理,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探讨如何进行国有股的价值评估,从而为减持价格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