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本研究围绕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培育,探索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培育体系,反思当前高校对乡村振兴中的返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靶向,不仅从政府宏观政策视角进行分析,更侧重于从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出发,完善高校创业培育模式,同时进一步提出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9,(19)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了可持续生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农村返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欲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即"三融合"创业生态系统。"三融合"为高校教育支持体系、政府政策支持体系、社会资源支持体系的三融合。此生态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岗位不匹配问题,帮助大学生提升返乡创业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难题,提出乡村振兴对农村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文章对乡村振兴与农村学生就业创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研究乡村振兴带来的农业生产能力、转型升级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变化,根据分析结果,总结这种变化对农村学生就业创业带来的影响,以期为广大农村学生毕业后对于就业创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构建了健全的农村管理体系,运营机制也越发完善,拉近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距离,稳固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了契机,但因受到乡村环境缺乏吸引力、政府服务体制不够完善、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有限等方面的影响,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比例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将在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的机遇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状况,并基于大学生返乡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寻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给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为广大青年返乡创业,实现社会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在分析株洲返乡青年创业的机遇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视野下促进返乡青年创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返乡青年创业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妍 《中国市场》2023,(18):27-30
乡村振兴致力于农村的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提供了机遇。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以贵州省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活动为研究主题,发现乡村振兴为贵州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扩宽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贵州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的焦点议题。在过去的十年中,学者们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动因、意愿、方式、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研究框架,并展望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方向。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多元化开展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突破人才瓶颈制约,鼓励和激发青年群体下乡返乡,提高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助推乡村振兴的人才供给依旧不足,大学生人才严重缺乏。 在此背景下,文章从农村籍高职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出发,通过定性、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其返乡创业的动力和障碍,并据此为引导更多农村籍高职大学生返乡创业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应届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其就业问题一度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稳步推进,鼓励大学生抓住"互联网+"的机遇自主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声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每年以农村大学生为代表的毕业生群体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其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本文运用SWOT工具对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进行分析,旨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提高其创业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奠定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有利于助推乡村现代化进程,是实现乡村社会善治的重要载体。以广东省清远市七拱镇的产业发展为例,阐释了以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实践模式,探究了制约清远市乡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借助案例研究的典型性,提出以产业升级助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为了研究安徽省农业保险如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在结合安徽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农业保险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安徽省农业保险为产业兴旺打下了基础,稳定农民收入以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推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以此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最后就现存农业保险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安徽省农业保险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邹春霞 《中国报业》2023,(3):106-107
乡村振兴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改革的有效抓手。本文以报纸乡村振兴报道为分析对象,分析乡村振兴新闻报道的内容与特点,提出乡村振兴新闻报道的一些思考,以便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报道质量,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服务。  相似文献   

13.
乡村民宿作为一种乡村生活新方式,民宿创业逐步成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的重要选择。文章以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墨兰山舍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将乡村民宿创业过程划分为构想、创立、成长和成熟4个阶段,聚焦乡村振兴视域下民宿创业过程的规律性与特殊性,构建乡村民宿创业过程模型。研究发现:创业者特质、先前经验、创业资源、创业环境是推动创办乡村民宿创业的前因;民宿建造与设计、民宿特色服务、民宿运营管理是乡村民宿创业过程的基础;创业综合效益、商业模式创新是乡村民宿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民宿战略转型、文化感知构架会直接影响或者改变民宿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1)
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变革,逐渐转变为创新型和创业型的经济时代,创新型、创业型和创造型人才已然成为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型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也直接影响着创新型社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从心理资本和大学生创业团队两要素为研究视角,探索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构建的影响机制,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构建提供可靠地理论基础和实践启发。  相似文献   

15.
青年力量作为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问题的关键力量,是推动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广大农村青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一群体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效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阐述强化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探究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探寻部分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就业压力的不断加重,国家自"十二五"规划以来,不断提出就业与创业结合的政策,让创业来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对于创业群体来说,大学生是活力充足与社会接轨最近的新生代社会发展动力,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创业。在社会的调查中,笔者也发现在校大学生有着创业的强烈意向,而国家为大学生提供的诸多创业扶持政策,对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效和发展有着现实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社区能力理论和新内源发展理论为基础,基于对典型旅游社会创业的王家台后村琅琊海故事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旅游社会创业中数字技术通过新内源发展模式对个人和社区集体的赋能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可以作为旅游社会创业的一种有效工具,通过搭建网络交易平台以及网络宣传以较低的成本推动社会创业的开展;社会创业可以帮助乡村进行新内源式发展,从而掌握乡村发展的主动权;旅游社会创业可以通过社会赋能、心理赋能、经济赋能提升社区能力,继而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优化区域创业环境成了当前促进和推动大学生积极创业、解决就业困难的关键。各区域应创建健康的创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推动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真实发生和新创企业的健康成长,并带动本区域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剖析乡村经济发展中五个突出的问题,提出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对策,为下一步乡村经济新的崛起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山东省毕业生返乡创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国华  周军燕  王子瑞 《中国商论》2020,(9):169-172,19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决策部署,而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压力巨大。通过对近十年来山东省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的汇总,深入分析中央省市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高校的创业课程与就业指导愈加具有现实指导性,政府的资金补助与创业孵化措施不断完善,企业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创业指导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农村大学生的回乡创业工作仍面临着农村基础设施差,发展机会落后于城市;传统思想束缚严重,毕业生回乡工作意愿薄弱;社会物质丰富,毕业生拼搏奋斗意识不足;实际困难难以克服等困境。对于上述困境,研究团队给出了针对性地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