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云倩 《现代商业》2014,(18):29-31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连锁零售商开始尝试运用O2O运营模式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以期线上线下两种业务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如何开展O2O运营模式成为了热点问题。本文探讨了现阶段O2O运营模式的内涵和应用实践,提出了O2O运营模式的四种类型,并且划分零售业态,对于O2O运营模式的选择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社区O2O作为O2O模式下的一种,迅速进入人们的眼球,也备受国家的关注和支持,但是社区O2O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本位以汇银乐虎为例,分析其社区O2O的运营环境,阐述汇银乐虎社区O2O的运营实践研究,最后提出其运营水平提升的策略,给社区O2O提供理论性和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O2O模式有效整合了网络购物与传统市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应加快认识O2O运营模式、积极适应O2O模式,为企业自身调结构、促发展提供重要思路。本文立足于市场中商家、消费者的需求,研究了中国电子商务的O2O营销模式,探讨了O2O运营模式的现状、短板及以及模式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鲜电商近几年发展迅速,出现了多种商业模式,但线下零售替代率不高。社区O2O模式在新零售理念的推动下快速成长,其借助社区门店小而多的特点来满足消费者高频生鲜产品的需求,对现有的线下生鲜零售市场产生冲击,是目前生鲜电商发展的新趋势。文章通过对生鲜产品社区O2O运营模式分析,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出问题及发展对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O2O模式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网上订购消费品,在线下门店或者仓储点提货。依据对国内外具代表性超市O2O进行了归纳总结显示:目前,沃尔玛、大润发、欧尚、家乐福、永辉、步步高等国内外商城都已经在国内开启了O2O模式。通过这些商城的发展历程可得出,企业在电商经营前期常会面临高投入、难盈利的困境及线下供应链管理系统与电商平台未对接的问题;而要盈利后期则需吸引商家入驻,开发手机APP以满足移动购物的需求。因此,只有商品和体验功能改善,企业O2O经营模式的效率才会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引领下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生鲜电商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社区O2O模式成为生鲜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我国生鲜产品社区O2O模式平台交易量显著提升,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仍显示出产品信息不对称、生鲜产品物流配送难度大、平台经营成本投入高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生鲜产品社区O2O相关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对制约条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建议,从而推动生鲜产品社区O2O模式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传统超市零售企业纷纷开始构建O2O经营模式,然而众多失败的例子也让企业非常困惑。本文提出构建有效O2O经营模式必须围绕"服务顾客、提高效率、提升体验"的价值目标,借鉴价值工程思想,将功能分析作为构建O2O模式的重点内容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商》2015,(46)
O2O即online 2 offline,是一种"线上营销+线下服务"的模式,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完成支付,然后到实体店消费。O2O模式的出现,为用户和商家提供了面对面接触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实现消费信息的可追踪性帮助本地企业实现精准营销。而生鲜农产品由于其产品本身的特殊性,O2O模式无疑是其首选。原因在于,O2O模式与生鲜市场存在着先天性的契合之处,但是社区O2O电商又无法做到全品类,"大而全"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生鲜电商的社区O2O小电商模式,并指出生鲜农产品小电商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对O2O平台企业、商家以及消费者行为、动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文章分别从餐饮行业角度和O2O运行平台角度研究了O2O营销模式的运营现状,并分析了餐饮业O2O模式较之于传统餐饮模式存在的优势,最后针对其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餐饮业O2O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能够帮助商家和平台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与购买动机,从而制定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O2O的发展,各类社区型O2O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本文根据现阶段O2O的整体情况,分析了在O2O模式下小微超市平台未来的发展前景、小微超市平台具有的优势与特性以及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实现的有效盈利点,并根据此类盈利模式,提出小微超市O2O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连锁超市以"O2O+LBS"模式发展可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本文分析了该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对连锁超市的三家龙头企业做生鲜电商进行对比研究,在消费者体验、供应链、物流配送以及社区平台构建等方面归纳该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同时对"O2O+LBS"这种发展模式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表达了期望。  相似文献   

12.
社区O2O是互联网思维的具化,近年来发展得热火朝天,其主要模式分为三类——营销推广型、客户管理型、单品管理型,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社区O2O的现状、模式的分析以及先进经验的总结,希望能为社区O2O模式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农村是生鲜O2O源头的话,那么社区就是其终点,抢占社区既是生鲜电商市场获得目标用户的重要入口,也是解决其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配送难题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了解生鲜行业O2O模式的失败案例,分析出物流配送、目标定位、用户习惯、供应链、标准化等原因,利用国内外数据图表说明了生鲜零售市场发展O2O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社区生鲜O2O模式,并提出部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洞庭湖银鱼干商家的销售与推广亟需通过一种更加新颖且优势互补的运营方式去销售其产品,因此"互联网+"洞庭湖银鱼干O2O运营模式应运而生[1]。本文调查了解了洞庭湖银鱼干的生产情况、消费者群体和洞庭湖银鱼干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针对O2O电子商务模式在促进洞庭湖银鱼干产品交易市场上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如何促进洞庭湖银鱼干O2O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顺丰集团2012年进军电商领域成立顺丰优选,其在探索电商模式过程中一波三折,从线上商城建立到线下门店构建,进而选择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即O2O)。本文对顺丰优选的商业模式转变及特征进行了梳理,分析O2O模式下存在内部控制不健全、线下门店经营不理想以及推广不充分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运营机制,并对此提出实施营销策略、增加进货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团购行为越来越普遍。目前,O2O团购的运营模式包括单向流动模式、闭环双向流动模式、引入第三方的O2O模式。为帮助团购服务商了解O2O团购运营模式的发展趋势,以更好地进行营销活动,这三种模式未来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商家采取团购模式需要考虑团购产品线上差异化及线下可持续盈利问题;商家如何实现灵活化消费以解决"线上信息与线下服务不匹配"问题;O2O平台的监管作用及处罚机制的搭建问题;第三方服务商要实现安全快捷灵活的功能性虚拟渗透以解决多角对接的通畅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芳 《商界》2013,(1):71
当前的O2O模式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商户线上来揽客,消费者线上筛选服务并完成支付。让以体验服务为主的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这是O2O模式与传统B2C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第三方独立的O2O运营平台还是企业采用的O2O经营模式,都必须在运营管理环节上增加顾客的价值,同时,运营流程的设计是以客户为中心,向客户提供产出服务,而O2O运营模式的每个环节都要以拥有客户为核心,以满足客户对便利性、质量及服务的要求。同时,O2O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商铺对顾客不断变化的爱好做出很快的响应,例如7-11提供的午餐便当销售告罄,补充存货午后很快进店,如果正赶上下雨  相似文献   

18.
O2O模式以其利用移动终端定位的便捷性、准确性、获取顾客成本低等优点,将会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发挥巨大的潜力。本文通过对现存O2O模式下的苏州市社区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分析,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试图为社区农产品销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9,(15)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高度融合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的O2O模式日益成熟,为基于互联网的精准数字营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快时尚品牌以其前沿的设计风格、快速的产品更新、中等的定价在中国拥有着巨大的市场,ZARA作为快时尚品牌的领军者,主动抓住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逐渐开始发展O2O模式,统一其线下实体店和三大线上平台的运营,采用线上线下的同步定价策略,利用大数据升级客户关系管理进行精准营销,并且利用LBS技术进行手机客户端营销。本文通过对ZARA的O2O模式发展特点、策略的分析,总结O2O电子商务模式下有效的快时尚品牌营销策略,从而为其他快时尚品牌在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商》2015,(9)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配送体制建立健全。在市场竞争体制下,物流配送创新不断。O2O模式下的社区及校园配送在体系中所占比重重大。本文将分析校园O2O和社区O2O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模式及特点,并根据此特点阐述校园配送的可行配送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