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潮中,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凭借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优势,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供灵活、快捷的融资渠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其次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作用;再次提出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以此激发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主力军,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成为困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难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P2P网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企业融资找到了契机,同时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快速发展,也存在较大的融资风险。本文试着对基于P2P网贷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探究,以期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担保体系不完善,缺乏法律约束和政策支持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缺乏信用资产等原因,融资问题长期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以及歧视性融资待遇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壁垒,降低了融资交易成本,便利了中小企业融资,对于提高金融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具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更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互联网金融融资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了融资的效率以及解决了资金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融资存在着缺乏监管,信贷风险较大;信息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技术风险高;互联网融资规模小,影响力不够;缺乏专业性互联网金融人才等问题。建议完善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专业性人才培养,为我国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融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能够释放市场活力、激发创新氛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金融能够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信息透明度,同时提升其融资效率。但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也渐渐暴露出经营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使得行业内部乱象频发。因此,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应建立中小企业信息信用平台、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在微观层面上,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加强平台自身建设、提升平台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分析本国与国外相关的半大企业的筹资路径及风险,发现并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及监管等题目,注重互联网经济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关法律社会,促进中小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总产值也是逐年递增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几年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的主力军,政府部门也在加大独立政策去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融资难成为很多中心型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到了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当中去。不仅促进了我国中心型企业的快速发展,还解决了中心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很多地区的民间高利贷也转向了合理的金融贷,所以说互联网金融贷对中心型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心型企业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8.
经济与金融体制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频现。便捷高效与低成本是互联网金融最为明显的优势,对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重要意义。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平台,再辅以高效运行机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有明显效果。随着时代发展,风险控制机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逐步完善,但针对互联网金融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仍有诸多问题需政府、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小企业、监管机构等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国家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举措,新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风险高、融资贵、融资乱的问题,本文即介绍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却不可忽视。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的兴起,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主要从福建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原因、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和该模式如何解决福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许多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经济风险,而且很难真正追究其责任,加强风险管控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做大做强,必须要做好融资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本文主要围绕在互联网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模式创新的举措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当下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当中存在的困境,然后提出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模式创新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实现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基于当前的数据挖掘方式进行服务理念的优化,创新经营模式,改变原有的产品营销形式,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向着普惠化、市场化发展,充分挖掘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开辟全新的小企业融资渠道。能够在短期内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摆脱原有的融资困境,在互联网影响下,金融平台的成长有着独立的经营特色,因此需要快速改革传统的金融机构,助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融资已经成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手段,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也由此引发了法律法规、业务监管以及风险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网络融资发展的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促进网络融资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相结合的新兴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更加迫切地需要融资;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不断刺激着私人金融服务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主要力量。但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寻找到正确的策略,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渠道扩宽方法,以及在当前这些融资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防止对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而无法获得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于当前常见互联网融资模式的分析,发现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是融资制度探索和创新的主要力量,然而在其融资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众多的融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让企业融资存在更多的灵活性,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互联网金融体系、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市场、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和整体素质以及建立健全融资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加速推动其发展对国民经济而言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较好解决,严重阻碍中小企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笔者通过对比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结合我国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背景,具体分析并给出自己对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下,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结合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金融界和企业界的共同研究重点;一些新兴融资平台,例如众筹融资、P2P和电商模式等均评价对称化信息、低廉融资成本以及高效筹款房贷等优点,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则首先分析互联网融资模式特点和互联网融资模式发展现状,其次结合案例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互联网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当前经济环境下,互联网金融融资如何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受阻的问题。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融资途径的特点,总结了其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并针对互联网融资途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最终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提供的融资途径能够为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