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的优先顺序应为: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却与其相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实际成本偏低,缺乏发达的债券市场,影响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积极性,公司治理结构不舍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应完善现有的股票市场,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支持债权融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张丽  杨增亮 《商》2014,(23):170-171
顺序融资理论是一种新的资本结构理论。本文通过我国和美国的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国内外比较分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差异的原因,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上市公司债券市场、培育健康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顺序的措施,以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顺序依次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结论并不支持权衡资本结构理论和代理成本学说,对照西方再融资顺序理论,内外部融资偏好是一致的,而在股权和债权的融资顺序上并不适用,因此提出建议:切实提高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能力,开拓和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寻找最优资本结构,使上市公司再融资顺序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处于经济转轨中的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和西方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融资顺序,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选择不同融资行为,对其公司长期发展有着不同作用。本文从融资成本、内部人控制、大股东隧道行为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和债权融资进行横向分析,得出债权融资也在公司融资行为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外源融资时也要合理考虑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比例。  相似文献   

5.
潘爱萍 《现代商业》2007,(23):37-37,36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细致分析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细致分析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8.
零售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晖  王云涛 《商业研究》2011,(6):100-105
根据零售业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间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对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偏好于债权融资等结构性特征;同时发现公司内源融资对经营绩效具有积极的正面治理效应,而股权融资的效率较低,股权融资率、股权集中度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表现为负相关性。在债权融资结构中,商业信用融资对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银行信用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融资方式首选股权融资,较少选择债权融资,与Myers的"啄食"顺序相悖,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形成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本文从市场竞争这一视角,用博弈模型分析市场竞争如何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的总结,运用融资顺序理论的理念,对我国的上市企业融资顺序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给予一些关于内源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融资理论重点研究企业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之间的构成比例,近年来融资优序理论与权衡理论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理论的主流.然而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与传统融资优序理论相悖的现象,融资顺序体现了极强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从筹资者、投资者和宏观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重点关注融资结构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并未考察融资结构差异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本文基于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全要素生产率,检验不同融资结构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并不符合传统融资优序,其偏好顺序依次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内源融资,并且从时间序列数据上逐渐偏向于债权融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率的影响,而技术效率作用较小;随着债权融资比重的增加,债权融资对技术水平提升有加速作用,但对技术效率却存在"最优结构值",即超过"最优结构值"后债权融资对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效应小于技术效率的负向作用,最终将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内部积累、债权融资及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为解决资金问题而进行融资的三个主要途径。在实践中,由于股权融资不具有强制偿还性,上市公司没有必须履行及时、足额发放股利的义务,使得大多数上市公司产生股权融资偏好,形成股权融资远远高于债权融资和内源融资的局面。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融资行为因时常遭到投资者的非议和抵制而成为证券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探析辽宁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国家融资体制存在缺陷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5.
从2002年到2007年以来北京市国有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变化趋势分析可发现,对于未分配利润大于0的上市公司,内源融资的比例是逐渐上升的,股权融资的比例逐渐下降;对于未分配利润小于0的上市公司,即企业完全依赖外源融资.同时,北京市国有上市公司更注重外源融资中的股权融资.以此得出,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国家后,北京市国有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先股权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是内源融资的融资方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顺序呈现为"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内源融资比例是很低的,外源融资比例远高于内源融资,尤其表现为对股权融资的偏好.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宝钢28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刷新了我国再融资的最高纪录,而华夏银行2003年从股市筹资56亿元后,2004年9月份董事会又通过了募集资金55亿元的议案,招来了市场的诸多非议.本文拟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顺序呈现为“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内源融资比例是很低的,外源融资比例远高于内源融资,尤其表现为对股权融资的偏好。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宝钢28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刷新了我国再融资的最高纪录,而华夏银行2003年从股市筹?..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企业的经济体制和融资环境与西方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的特点,即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而轻视债权融资。本文通过分析这种融资结构的成因,提出改进融资环境和调整资本结构比例的对策,以图使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按照西方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的外部融资顺序应先债券融资后股权融资。我国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券融资具有资本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和寻租成本的优势,使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顺序出现了“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的偏好。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着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形成经理人市场等方面入手,以改变不合理的融资现状。  相似文献   

20.
王莉  胡旭微 《现代商业》2012,(11):163-164
创业板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小企业的代表,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保证其采取合理的再融资方式,促进融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当前的再融资结构和融资效率情况,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债权融资的再融资偏好顺序和不断下降的融资效率现状。论文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