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2011年至2014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行为与信贷资源可获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上调利润越多,获取的银行信贷额越大。结合企业产权性质和金融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深入探究盈余管理行为对信贷融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获取更多的信贷资源,非国有企业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获取更多的信贷资源;金融市场化强度高的地区企业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获取更多的信贷资源,金融市场化强度低的地区企业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获取更多信贷资源。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活动在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上市公司会利用盈余管理将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控,以此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也不尽相同,鉴于国有企业本身固有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A企业为例,分析了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与资本市场动机、政治动机和声誉动机等直接相关。适当的盈余管理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国有上市企业应当改善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规范盈余管理动机,同时加强外部审计及证券监管部门监督,避免盈余管理滥用,以减少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上市企业和计划上市企业经常出现的会计行为,从维护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加强企业盈余管理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当前盈余管理的主要问题,系统分析由此产生的影响,并规划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当局出于筹集资金、规避政府监管、减少赋税压力、取得上市或配股增发资格以及避免特别处理和退市威胁等方面的考虑,经常要进行盈余管理。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往往倾向于利用收入费用确认期间的调整、利息资本化及费用化的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的选择等。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选择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异。盈余管理影响到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外部使用者应对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及行为进行仔细的甄别与细致分析,尽可能还原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而做出高质量的投融资决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如百度和京东等选择了在美国等海外市场上市,并采用了双层股权结构的资本模式。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双重股权结构企业,相比于单一股权结构企业的长期绩效是否更好这个问题,选取了在美国上市的双重股权结构企业及其配比单一股权结构企业样本。创新性地研究在不同水平的企业成长性和盈余管理程度的情境下,双重股权结构和单一股权结构公司的长期绩效的对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长性和盈余管理程度对双重股权结构与单一股权结构企业的长期经营绩效和长期股票收益表现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证券市场中,盈余数字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的业绩,同时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参数,因此企业利益相关者高度重视这一指标。当然了企业也会在遵循管理者当局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结合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盈余数字进行调节,这叫做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简单介绍了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并针对新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于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国内外会计和财务学界已关注多时。很多研究已表明,IPO公司为满足上市条件,普遍存在对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包装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以此获取更高的发行价格、筹集更多的资金。然IPO只是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当中的一部分,这一动机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何影响,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IPO过程中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动机分析以及进行的是哪些盈余管理、不同行业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何差异、如何遏制IPO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股权性质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文以2011-2020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所有公司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回归的方式来研究企业股权的异质性是否会导致不同的盈余管理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要更大。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但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已经超出了可以容忍的限度。因此,加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对增强我国企业的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经营是一个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对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文章根据学者对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假设,并以福建省上市企业2007、2008年末和2009年第三季度末共135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专业化经营的上市企业比多元化经营的上市企业具有更大的经济绩效,但多元化程度与经济绩效并无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产行业盈余管理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发现,传统应计制下的盈余管理模型无法较好地拟合中国房地产行业盈余管理的特征。在关注房地产行业经营和财务处理方面特殊之处的基础上,通过详细分析预售制度和会计处理的特点,建立了以预收账款作为被解释变量的预收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房地产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检验.其检验效果和拟合优度要优于改进的修正琼斯模型。经过实证检验,认为上市房地产企业利用预收账款,存在微弱的正向盈余操纵。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2010—2017年的数据,从方向和程度两个维度来度量企业多元化战略变革行为。通过战略聚类分析发现,上市房企多元化战略变革有不同的路径,大于40%的上市房企是在房地产领域内发展,30%左右的上市房企则是向非房地产领域扩展。进一步通过面板回归检验不同变革路径下多元化变革行为对长短期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两类战略变革对企业短期经营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第二类战略变革的负向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具体说来,即上市房企的多元化变革行为短期内存在风险,扩张型多元化战略短期内会降低投资者回报率,削弱投资者信心,增加大股东反对企业进行多元化扩张的可能性。因此,在推行正向多元化战略变革时,应预防短期内盈利下滑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消除变革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宏观金融市场对于微观企业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数字金融发展能否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这一问题.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应计盈余管理活动无显著影响,但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数字金融可以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也可能给金融市场带来潜在的风险.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如何评估和控制这种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多元化经营是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法,也是流通行业自我调整的重要路径.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流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多元化经营战略对流通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深入探究了其机制路径.实证结果显示,相比于未选择多元化经营的上市流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上市流通企业杠杆化程度更高,进而盈利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证监会出台了ST制度,ST企业和*ST企业为避免被暂停和终止上市,进而采取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摘帽"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从ST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出发,探讨企业为避免被暂停上市或退市,应当采取内部根本治理措施,以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是当今经济学界和会计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盈余管理是一种企业行为,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大因素,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动因和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含义出发、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析、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分析以及提出盈余管理行为的防范措施等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委托代理、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信息不对称三个理论角度探讨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对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机理,并以2011—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实证样本,考察高管薪酬与应计、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高管薪酬越高,其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进一步地,考虑高管持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弱化了高管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并且,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对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的偏好要强于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这可能是高管考虑到后者对企业长期价值的损害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盈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不仅受到盈余信息本身的影响,而且受到决策环境的制约.本文将盈余信息纳入到企业的融资环境,研究债券融资及其承销行为对企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影响.采用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债券融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上市企业在债券发行中存在着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表现为债券融资增量越高的企业,其盈余质量越差;另一方面,债券具有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债券融资存量越高的企业,其盈余质量越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债企业与主承销商建立的关系型承销行为能够降低债券发行中的盈余操纵动机,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债券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梦茹 《商场现代化》2022,(15):141-144
我国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有盈余管理问题,过度的盈余管理会扰乱资本市场、损失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由于研发支出的确认条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上市公司的主要经营管理者以此作为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A公司2018年-2021年财务报告中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净利润的影响,探究了A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经济后果。研究图明:A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保持企业正常的偿债能力、避免被特殊处理或暂停上市。最后,从会计政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内外部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0年1月到2009年10月中国A股市场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公司盈余管理对上市首日股票的开盘价、成交均价和抑价率的影响,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高抑价现象,且IPO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开盘价和首日成交均价与企业报告盈余的相关性均胜于实际盈余,且首日抑价率与IPO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