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铁快运局限于客运动车组捎带载货模式,不能适应货运量增加后的规模化运输需求,随着速度350 km/h高速货运动车组的下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在总结我国高铁快运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目标货物品类、运载设施特性、运输组织模式等方面,分析高速货运动车组的运输特点,探讨适用于高速货运动车组列车办理货运业务的作业场所,并对高铁物流基地进行功能分区,从铁路装卸场、外围接驳区和高铁快运集装箱转运中心3个部分入手,研究铁路作业核心区的平面布置形式,并对其中机械设备配置、铁路装卸线有效长度和主要站场设备的布置进行研究。分析京沪高速铁路辅助通道潍坊北高铁物流基地设计方案,为后续高铁物流基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高铁货运动车组装卸线股道有效长设计标准缺乏的问题,系统分析了影响高铁货运动车组装卸线股道设置的影响因素,构建列车模式和调车模式下高铁货运动车组装卸线股道有效长测算模型,结合高速铁路客运场站、高速铁路动车运用所等既有场站股道有效长设计经验,研究了高铁货运动车组装卸线股道有效长关键参数取值范围,形成了一线一位、一线两位模式下高铁货运动车组装卸线股道有效长建议取值方案,以某市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用地受限情况下高铁货运动车组装卸线股道有效长设置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全国高铁货运基地设计提供参考,对研究制定我国高铁货运基地设计规范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商快递行业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社会对高铁快运的需求十分旺盛,国家和地方对高铁快运业务发展也高度重视。借鉴国外高铁快运发展经验,在分析高铁快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高铁快运的目标市场和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结合快递行业生产作业规律和高铁快运资源现状,设计载客动车组、动车组不售票车厢、高铁确认车、载客动车组货运车厢和高铁快运动车组6种运营组织模式,加快促进高铁快运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快递快运业发展迅速,国家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为高铁快运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高速铁路规模的不断扩大为高铁快运发展提供了运力资源支持。"高铁极速达"快运产品对于创新快运产品服务模式、探索快运全程物流衔接、大幅提高经营效益具有现实意义。从产品作业流程、安全控制流程、客户服务流程方面研究"高铁极速达"快运产品服务模式,建立全程运递时效模型,并提出"高铁极速达"快运产品发展策略,即丰富完善"高铁极速达"快运产品、升级"高铁极速达"快运产品运营模式、推进高铁快运成网市场化运营、建设高铁快运信息平台、加强与社会企业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高铁快运方兴未艾,具备巨大发展潜力。作为办理大批量高铁快递业务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铁物流基地能够更好支撑高铁快运市场拓展,满足客户高品质快运需求,其规划建设十分必要。在分析我国现有物流基地用地规模测算与设施设备配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高铁物流基地特点,分析现有方法对高铁物流基地的适用性,研究高铁物流基地总体用地规模及分区用地规模的测算方法,提出高铁物流基地主要设施设备配置原则和主要设施设备数量测算方法,最后进行实例分析验证方法的合理性。研究可为高铁物流基地的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可变编组动车组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调整编组数量,具有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优点,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提升高铁快运在快捷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在阐述国内外可变编组动车组技术参数和运用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既有高铁快运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规划的高速货运动车组快运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可变编组客货混编动车组的运用优势,最后从线路、车辆、运输组织3个方面探讨可变编组客货混编动车组运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可变编组动车组客货混用高铁快运模式完全具备在高速铁路应用的技术条件,在高速铁路快捷货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流工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设备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的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相关高铁快运车站目前面临的现状,结合目前物流技术与模式,以提升高铁快运车站物流效率、提高货运效益为目标,从设备选型、运作模式等方面提出整体设计方案,并运用Flexsim软件模拟运行,为我国高铁快运车站物流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商快递业务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我国快捷货物运输组织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铁快运业务是我国铁路货运供给侧改革的标志之一,时效性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铁快运作业效率,基于高铁快运作业流程现状,构建Petri网模型,分析高铁快运发送、到达作业流程中各环节关联关系,仿真高铁快运作业流程进行问题诊断,有针对性地提出缩减作业环节、串行作业转为并行、调换作业顺序等策略,优化高铁快运到达和发送作业环节,以提升高铁快运运作服务水平与效能。  相似文献   

9.
高铁快运作为一种新的快递方式,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布置高铁专用作业场站将有利于发展大规模高铁快运。基于安全性、集装化和无缝衔接3个原则对高铁快运场站作业流程进行设计,并以高铁快运场站作业流程为依据对外围接驳区和铁路侧作业区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结合我国高铁快运的运营实际,将高铁快运专用场站功能区分为铁路装卸作业场、存车场、社会物流企业分拣仓储区和综合服务区,依据实际运营需求进行不断深化,为高铁快运专用场站建设方案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1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 000亿件,增速超过29%。京沪高速铁路是连通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运输通道,沿线商贸流通频繁,由此带来的快递需求更为旺盛。高铁快运作为快递运输方式新供给,具有稳定性强、时效性高、绿色环保等优势,适合利用京沪高速铁路进行高时效快递运输。在预测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城市快递业务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KANO模型的京沪高铁快运产品设计流程和方法,基于京沪沿线客户快递需求调查构建京沪高铁快运产品设计技术框架,提出京沪高铁快运产品谱系方案,并以高铁“极速达”产品为例,分析京沪高铁“极速达”产品定位、产品时效、作业流程及影响效应,为高铁快运产品设计和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及快递业务量的持续增长,在分析国外铁路快运货物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铁的特点及铁路货运改革,探讨了我国高铁经营快递业务的必要性及具体的经营思路,总结并提出了高铁经营快递业务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期建设的以高铁站为代表的第三代铁路客站,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成就斐然,但对车站的经济效益尚缺少分析和规划,存在经营短板。在铁路体制改革的今天,“以人为本”的服务更需要长期良好的经营效益来保障和维持。在分析铁路客站发展轨迹的基础上.着重从铁路与物业结合的方式、旅客与顾客的关系、建筑设计与商业策划原则等方面探讨“铁路+物业”的客站模式,以期为新一代铁路旅客车站的建设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速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轻型化、小批量、多批次的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增长迅速,快速铁路网建设为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阐述高速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的必要性,从铁路线路、机车车辆、装卸设施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高速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的可行性,提出应尽快开展相关问题研究,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市域铁路发展需求不断增加,科学制定市域铁路线路规划,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市域铁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市域铁路线路规划影响因素及结构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综合线路选择模型与线网规划模型的特点,建立市域铁路线路规划两阶段联合模型,先通过基于自身建设目标的线路规划模型中所得到较优备选线路集合,再联合基于轨道交通整体网络的线路比选模型的二次筛选,得出一个综合优化的市域铁路线路选择方案。以成德市域铁路线路规划为例,验证线路规划结果,为市域铁路线路规划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速铁路的技术特征,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线路走向、车站及站场布局、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化衔接、主要通道客货分线运输、旅客列车运输组织协调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高速铁路路网规划、运输组织理论作了初步探讨,并对高速铁路网规划建设和运输组织实践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快铁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快递企业和铁路运输的优势,有效提升物流作业效率,达到运输资源分配平衡的效果,是多元化运输的发展方向。在既有和计划建设的铁路货运站中选择铁路集装箱快运站与快递企业集散网络衔接,以快递企业时间满意度和集散运输成本为目标,构建基于时间满意度的铁路集装箱快运站选址模型,以上海铁路集装箱快运站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保证铁路集装箱快运站与快递企业合理衔接的对策,为铁路集装箱运输融入快递市场提供决策支持,加速快铁融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Market effects of regional high-speed trains on the Svealand line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hen the Svealand line in Sweden opened in 1997, it replaced an older railway line between Eskilstuna and Stockholm (a distance of 115 km). Service on the Svealand line is operated with regional high-speed trains. In a cas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high-speed train services, changes in knowledge, valuations and travel behaviour have been analysed. The Svealand line has sparked an increase in regional rail travel of up to seven times compared to the old railway between Eskilstuna and Stockholm. Additionally, the market share has risen from 6% to 30%. Travelling times are valued highly and motorists, particularly, place great value on the high-speed train mode of transport.A general conclusion is that regional high-speed train services have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travel market and on travel behaviour. The improved accessibility to Stockholm, in particular, is especially noticeable among residents living close to the railway stations.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高速铁路系统安全的必由之路。为了进一步明确安全文化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厘清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与途径,在深入剖析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研究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划分依据与特点,探讨高速铁路安全文化体系与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的关系,对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要点进行探究,并从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基础理论、高速铁路安全文化专业理论、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应用理论3个层面对高速铁路安全文化理论体系进行分析,为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和水平测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速铁路运营模式特点,分析高铁开办快递业务的必要性,探讨如何拓展消费市场,延伸需求服务,建议以快递运输市场为高铁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简单易行的高铁混运兼容模式运行,以促进高铁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综述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及影响研究成果,结合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现状,运用运输化理论和铁路现代化理论,探讨我国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