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从本质上讲,基本权利是人权在宪法中的表现。近代以来,人权理论逐渐生成,但其道德性,使之具有内容模糊、保障乏力的缺陷。对人权缺陷进行补救的成果就是将人权载入宪法,使其具有内容的确定性和效力的最高性。近现代宪政实践充分证明,基本权利就是宪法化的人权。  相似文献   

2.
宪法诉讼是宪法自身的要求,是法治的需要,是审判实践的需要,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我国具有构建宪法诉讼制度的可能性。应当在吸取外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双轨制”的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和谐社会,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前提和基础。宪法上规定了公民参政议政权、身心自由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以及特定主体的权利,对这些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状况越好,我们离和谐社会就越近。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基本权利理论中,宪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国家权力的侵害,而在私领域中,宪法基本权利的条款则不适用。中国由于受"两个司法解释"的影响,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也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宪法的发展趋势是将宪法效力向私领域拓展。其中,以德国"第三者效力说"、美国的"国家行为"理论为代表,这些著名的理论都为中国有关"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5.
基本权利是宪法(包括宪法的理论与实践)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具有根本性、综合性和必然性等根本特征,是宪法所保障的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内涵、分类及其现实的实现途径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基本权利必须受到限制的观点在学界已是定论,但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遵循法律保留和比例两大基本原则,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6.
诉愿权是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国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许多国家明确规定了诉愿权.本文试就公民诉愿权在我国宪法文本中的相关规定展开论述,初探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救济权利理论研究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7.
孙启河 《经济师》2008,(9):79-81
一个国家的知情权保障制度发达与否,直接反映着这个国家的人权宪政水平。知情权的人权确认是宪政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要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知情权,应把知情权纳入我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龙 《江南论坛》2001,(4):31-33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对沉默权作了规定,有些国家甚至直接规定在宪法中,使其上升为公开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或者说是对公民权利的一项宪法性保障。所谓沉默权,主要包括以下含义:一是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侦查追诉人员或审判人员的讯问,有权在讯问中始终保持沉默;二是不得因被告人拒绝回答或保持沉默而使其处于不利的境地或作出对其不利的裁判;三是被告人没有义务为追诉一方提供任何可能使自己陷于不利境地的言词或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献萍 《经济师》2004,(10):55-55,57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阻止国家权力侵入私入领域 ,对公民财产权进行宪法保护 ,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完善了公民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 ,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公民居住与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当前中国公民因为没有居住与迁徙自由权,致使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修改宪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等,以实现公民的居住与迁徙自由权。  相似文献   

11.
诉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得到世界各国宪法的确认和肯定。当事人的诉权保障已成为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衡量一国法治程度的标尺。俄罗斯作为较早研究民事诉权的国家,对民事诉权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因此,深入研究俄罗斯民事诉权的保障,将对我国研究民事诉权保障方面产生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司法解释制度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法律解释,其他国家的法律解释主要是指判案法官的个案解释。而我国的法律解释权是由国家机关来行使,由此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又分为检察解释和审判解释。检察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适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审判解释是指最高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适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高军 《经济视角》2004,(2):32-33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权利,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迁徙自由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宪法实践的经历,例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但在建国后不久,由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在该项权利还未被真正实现时即  相似文献   

14.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被明确规定于宪法之中,其中最核心的是就业权利,并以平等就业权为重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女性一直处于就业中的弱势地位,这与国际劳工保护中"体面劳动"的理念相背离。结合"体面劳动"中对"公平"的理解可以发现,全球化背景下,摆脱就业弱势、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房地产过度开发对环境破坏的例子屡屡可见。公民环境权是公民固有的基本权利,为了维护公民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需在法律上建立和健全公民环境权保护体系。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应从宪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具体法律角度出发,切实保护公民的环境权。  相似文献   

16.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2004年将其纳入宪法,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立法上、司法上、执法上的侵害私有财产权的现象。我国应该从赋予所有财产权以平等地位、限制公权力特别是征收权的应用和行使、完善国家赔偿、补偿法方面加以完善,以期使宪法权力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是被代议民主理论长期忽视而被协商民主理论发现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在当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宪政民主架构的主干部分,因此,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应当成为各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并将其纳入宪法权利范畴,构建更加广阔的公民宪法权利体系。正视公民公共事务协商权的研究,对于补正代议制理论的缺憾,解决代议制民主形式不能满足人民主权同宪政目标的矛盾,拓宽广大公民民主参与的现实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拘传和传唤流弊甚多,存在引发逼供诱供等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事件发生的制度性缺陷,应予改进。拘传与我国现代法治国家的地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极不相称,建议直接将其取消。  相似文献   

19.
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教育、实现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由于立法机关的概括授权,使高校学生管理经常与受教育权发生冲突。因此,从法律保留原则出发,认为应从立法的层面上实现二者的协调,保障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保障这项基本权利,无锡市注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经济发展成果反哺社会、反馈百姓,注重将社会健康指标考量经济发展成效。尤其是近年来,无锡市加大卫生事业推进步伐,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高位均等为要求,坚持将基本卫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推进,让广大群众通过卫生服务平台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无锡市民健康保障软实力得到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