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以往对中国贸易的研究多是从供给端出发,然而从需求端来看,中国进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又有几何?本文在扩大进口战略背景下从全球制造业就业的视角对中国进口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通过对中国出口,相关国家的制造业就业实现正增长,但是两者关系会在不同贸易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和时间样本之间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等方面展开了机制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通过“世界市场”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球失业率,但同时也需警惕“进口竞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扩大进口战略"虽然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但它无助于解决我国低端产品出口过剩和贸易条件恶化等问题,而且与扩大内需战略背道而驰,不利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目标。导致这种政策目标产生内在冲突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在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上,完全忽视了国内生产性中间需求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忽视了通过平衡增长为本土高端制造业创造国内市场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不能采取单纯的扩大进口战略,而要立足于国内经济的结构调整,只有通过国内资本品使用部门为民族资本品制造部门提供市场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互补性生产需求的平衡增长,才能真正实现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3.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使半个多世纪以来快速推进的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相应引发了人们对于既往全球经济系统所依托的社会生态及其建构的历史逻辑关系的再思考。全球经济系统并非一个封闭、孤立的存在,而是依托于更为广泛、更具基础性并处于动态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社会生态,包括良好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共识,以及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等等。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以来经历了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三次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系统与其社会生态之间的一次次“建构—危机—崩溃—重构”过程。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梳理人类社会各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在分析既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全球社会生态构建历史逻辑基础上,阐明全球化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特点和成因,并立足于新发展理念,指出应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合作目标,以多边主义为行动原则,构建未来经济全球化应当遵循的价值导向、国际合作目标与基本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4.
范硕  何彬 《经济学家》2020,(5):27-35
与西方国家主导的开放模式中所隐含的"中心—外围"、"核心—边缘"分布格局不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构建理念是各国之间的命运休戚与共、互利共赢以及国际规则上的"共商共建",其包含的经济内涵十分丰富:点明了开放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指出高层次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型开放;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关键是要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核心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行全面、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又是中国特色对外开放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当前,中国的开放实践正从四个方面具体展开: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同行;大胆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采取全面开放举措;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5.
6.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近年来遭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指导经济全球化的旧有理论也越来越表现出乏力和失效,实践及理论的双重需求催生了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命题.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及世界市场理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核心,已逐渐形成了体系完善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其中以一带一路建设最具代表性.未来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构建,应该具备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等基本内涵,推动世界经济向着高层次、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旭  刘行 《经济问题》2022,(9):18-26
资本逻辑规制下的经济全球化正面临着发展失衡、规则滞后、公平赤字等多重困境。究其根源,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已无法满足其“物质内容”,即二战后延续至今的世界经济秩序及其治理体系无法满足全球生产力普遍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作出根本性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批判性立场出发,力求在价值层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作出理性规约,在实践层面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观变革、促进全球化的内容整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问题将不再是局限于“解释世界”的理性反思,而是一种作为“改变世界”的能动性力量,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提供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9.
《经济师》2021,(1)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发展中国家都渴望和平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益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位,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主要参与者、践行者,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围绕未来中国如何更进一步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探寻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0.
扩大消费——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支出法考察,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需求所驱动,消费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这种失衡的结构不利于国内需求的稳定扩大,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良性循环。因此,必须调整投资、进出口与消费关系,通过各种措施扩大消费,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以演进角度,从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到国家安全战略再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发展过程,剖析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之重要性,又在双向分析、多维思考的原则之上,坚持从外部着眼,内部着手,在借鉴世界经济大国经验和厘清本国特殊国情的同时,对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所包含的要素、所构成的形式加以判别和分析,以准确把握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内涵。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经济安全战略内容上应包括能源安全战略、产业安全战略、贸易安全战略、金融安全战略、粮食安全战略和科技安全战略;形式上应从初始时的集中—分散嵌入型形式,逐步向完全的分散嵌入型过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权威主导型策略性市场化改革与财政公共化转型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通过一个基于我国改革实践的动态分析框架,笔者得出:政府供给范围的"越位"与"缺位"作为经济转轨中前期的一种策略性选择具有一定的"条件合理性"。而这一条件就是权威主导型改革承诺的动态可信性。"职责同构"的"权威 官僚体系"执政模式有利于保障可信性问题,但不利于最优公共政策的竞争性发现和弹性调整。强化权威推动型的二次改革,从政府派生型"无形之手"到市场自发型"无形之手",并完善横向的党内民主和竞争机制,理顺纵向的政府内分工机制,才能真正顺利实现经济市场化转轨与财政公共化转型的协同演进。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以次级贷款危机为起点,迅速蔓延到美国的金融、股市、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并且随着全球经济链条进一步扩展到世界各地,进而演变成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基于美国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和中国经济、产业、金融、外汇的特殊性,中国政府必须进一步结合自身经济特点,采取积极、合理的政策应对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2004~2011年中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6个样本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测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并进一步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活动存在技术无效率;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很大,极不平衡;在控制行业异质性后,行业平均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及行业盈利能力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国有产权比重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增长方式应该是: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资源和资金,尽量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实际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瓶颈是劳动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规范国营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劳动者的行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并扩大开放,使国民经济转向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更高级和更有力的竞争。实行节约使用国内稀缺资源的政策;宏观上调节就业容量,使失业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国家积极地对劳动经济运行进行间接调控;有组织地将劳动力过剩劣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剩余优势;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使收入分配公平化;政策上重视劳动力素质因素对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完善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使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传统的国家经济安全理念下,学术界多从防御战略的角度研究外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而新型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强调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不仅仅是对开放条件下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还应在规避风险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更高的对外开放收益.其理论核心就是在发展-国的国内经济和提高世界经济融入度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为此,本文从介绍新型国家经济安全理念入手,在分析-国对外投资与该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融合的相关性基础上,针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从微观企业预警、中观行业安全和宏观区位选择三方面提出了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为构筑开放条件下的新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环境更加开放,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演变整合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区域经济合作突飞猛进,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对外经济战略中的地位凸显,成为国际经济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从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现实意义和特征入手,深入研究了目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典型模式,在分析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现存问题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CPTPP协定是美国退出TPP协定后剩余成员国签订的新区域贸易协定,它为整个亚太经济圈创造了新的供应链机会,而且不久的将来有望建立以CPTPP为中心的价值链系统.CPTPP的区域排他性和可能构建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势必会对身处CPTPP之外的中国造成影响并形成挑战,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应对.文章使用2018年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26个经济体的全球一般均衡数值模型系统,并嵌入价值链和增加值贸易结构,系统量化模拟了中国应对CPTPP政策选择的三类九种情景的经济效果.研究发现:(1)中国单方面采取措施应对CPTPP影响的四种情景下,政策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建设中日韩自贸区、RCEP生效、不采取措施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2)中国加入CPTPP的两种情景下,和第一批扩容国家一起加入协定的措施效果更好,而之后独自加入CPTPP的效果略差.(3)如果美国重返CPTPP,中国的三种政策选择中,经济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优化营商环境、不采取措施、和美国一起加入CPTPP.因此,中国应积极考虑以合适的方式加入CPTPP,推动亚太地区的合作共赢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分析了科技进步、知识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阐释了知识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要素的重要地位,进而探讨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宏观税负的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税收收入来源于经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且这种相互作用不仅是当期的,更有长期的相互影响。因此,在对宏观税负的经济影响研究中,本文运用SVAR模型结合政府支出研究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即宏观税负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这两个工具,对变量之间的传递效应进行数量分析。文章随后还构建了四个SVAR模型,深入分析宏观税负的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宏观税负通过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影响经济增长,其中降低宏观税负的刺激作用只有对投资才是长期有效的,宏观税负对消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仅仅是短期显著。而且相比于增加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降低宏观税负的效果短期不显著且长期不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