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科学预测班列开行数量,对合理规划中欧班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欧班列涉及多国贸易与运输,班列开行受诸多因素影响,融合地区生产总值、对俄罗斯、欧盟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运输费用、运输时间等因素指标,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与影响因素映射关系,提出一种神经网络联合遗传算法(GA-BP神经网络)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预测方法,有效解决常规神经网络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以测算成渝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为实例,验证了方法有效性,同时分析影响因素取值变化对班列开行数量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中欧班列开行方案编制、运营管理、市场费用优化等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2.
海铁联运是货运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在中欧班列开行背景下,“中欧班列+海运”推动贸易畅通、助力“一带一路”深层次发展。为厘清“中欧班列+海运”系统内各主体间的动态互动关联、探索影响因素间的动态变化机理,通过对“中欧班列+海运”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面向“中欧班列+海运”协同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补贴对中欧班列的重要性、运价在货主选择时的高敏感性、协同度对系统稳定运营的关键作用,以“中欧班列(成都)+宁波海运”这条代表性的海铁联运线路为例,设计了关于政府补贴、运价、协同度的仿真方案。结论表明:提高政府补贴系数、降低运价、提高主体协同度对“中欧班列+海运”系统运营起到积极效果,其中政府补贴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驮背运输的发展,拓宽中欧班列运输业务范围,提高运输服务质量。通过阐述中欧班列驮背运输SWOT分析,从效率、安全性、成本方面分析优势,从设备设施、规章制度方面分析劣势,从发展契机、市场潜力方面分析机会,从运输方式市场竞争、各国不同交通法规、市场认可度加强方面分析威胁。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国内驮背运输设备设施条件、建立驮背运输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准确把握中欧班列驮背运输定位等方面,提出中欧班列驮背运输发展对策,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发展驮背运输战略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欧班列开始从“增量”向“提质”转型,优化货源结构、开发回程货源等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中欧班列口岸拥堵严重,货物停装、途中滞留时有发生,使得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供不应求。因此,研究提出将有限的运力资源释放给运营效益高的中欧班列,并使其均衡到达口岸以缓解口岸拥堵。以中欧班列开行的综合运营效益最优为目标,考虑口岸每日通行能力、班列编组数量等约束构建中欧班列开行方案动态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开行方案与运输收益最大化的开行方案相比,运营质量更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研究可为中欧班列开行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为中欧班列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和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欧国际贸易往来。面对新形势下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出现的新格局,要保持中欧班列运营规模和提升效益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其中枢纽节点建设是提高中欧班列运营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兰州是中欧班列规划的重要枢纽节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节点集散的作用,分析兰州枢纽节点开行中欧班列的现状及发展潜力,并结合其他枢纽集结中心发展现状,分析兰州枢纽节点建设的影响因素,提出打造中欧班列重要通道节点、打造中欧班列中转集疏枢纽、建设中欧班列物流商贸交易平台、提供智慧管理服务等建设策略,为兰州打造中欧班列重要的集结、中转枢纽和分拨中心,提升中欧班列运行品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中欧班列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提升中欧班列运行品质,从亚欧铁路运输通道角度入手,在辨析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和亚欧铁路运输通道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分析中欧铁路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利用亚欧运输通道提升中欧班列服务品质的对策,即依托亚欧铁路运输通道拓展中欧班列境外通道范围,依托国际组织加强对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的协调沟通,利用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通道发展政策支持发展中欧班列,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服务全程运输等,为提升中欧班列服务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中欧班列快速发展,打造快捷准时、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的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提高中欧班列竞争力,在阐述中欧班列开行现状、发展形势及开行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支撑能力、贸易需求对接情况、综合运输成本、运到时限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中欧班列的发展建议,即完善国际贸易通道、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创新运输服务能力、建立完善价格机制、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便利化大通关。  相似文献   

8.
为强化中欧班列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物流运输品牌、进一步引领中欧班列高质量持续发展,按照中欧班列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建立规模范围、速度时效、运输效能、经贸贡献、货运安全等5个板块二层级指标体系,明确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为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营管理提供借鉴。针对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运用,提出分层级、差异化评价,多元化、系统性评价,分区域、整体性评价,分阶段、有侧重评价,强化指标数据共享、互通等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欧班列是促进中欧及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良好的时效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优势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运力保障。为提高中欧班列的竞争力,在阐述中欧班列开行现状的基础上,从运输能力紧张、按图行车难度大、技术站作业时间长、专用车辆保有量不足等方面,分析影响中欧班列运行速度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铁路中欧班列运行速度对策,即:组织按图行车,提高技术站作业效率,提高技术站作业效率,加强运输服务全程盯控,提高铁路口岸站能力,增加专用车辆的保有量,强化中欧班列质量考核,为进一步压缩中欧班列全程运行时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循环”视角,以循环规模、循环成本、循环效率、循环安全、循环可持续为准则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NP-CRITIC-GRA方法评价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双循环”视角下中欧班列运行质量评价依次为中欧班列(成都) 0.865 0,中欧班列(重庆) 0.811 0,中欧班列(西安) 0.713 2,中欧班列(郑州) 0.657 9,中欧班列(乌鲁木齐) 0.591 0,中欧班列(义乌) 0.553 9;中欧班列(成都)循环可持续较好,中欧班列(义乌)循环成本较高,循环安全较差;全程运输风险、覆盖城市、开行列数、货运量、本地货源占比、城市科技创新指数和“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是中欧班列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循环可持续、循环规模和循环安全对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影响较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已开行中欧班列的经济性,以7条中欧班列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其概况的基础上,从区位条件、运输费用、运输时间与服务水平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价值量模型,分别计算班列线路的价值成本量,对不同中欧班列线路的价值成本量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优班列线路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货源问题、统一对外运价、完善班列物流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改善中欧班列经济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西部地区中欧班列通道经济性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中欧班列的经济性,解决直达班列满载率不高等问题,从运行线路和运输组织角度对中欧班列发展进行研究。以武汉、郑州、重庆、长沙出发的中欧班列为研究对象,采用集结发车模式,建立费用和时间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不同集结路径的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结果表明,除了从长沙出发经满洲里的中欧班列路线外,通道中各节点城市物资在郑州集结拼车后发往欧洲的路径最优,可使得单位集装箱运输费用相对各自开行直达班列降低?1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欧班列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对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制约因素,即整体规划滞后、协调机制不畅,政府引导不足、平台亟待升级,参与主体众多、资源配置低效,园区发展缓慢、难以形成支撑,提出加强政府统筹、加快业务创新、增强辐射带动、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支持等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对策,以实现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欧亚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国际物流通道的新动力。面对欧亚地区货运需求的持续增长,中欧班列的稳固健康发展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其中集结中心的选址是保障中欧班列运输时效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以中欧班列西通道为视角建立一个上层考虑节点城市竞争力水平,下层考虑运输成本和环境因素的双层规划模型,利用熵权-TOPSIS法和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选出可作为中欧班列西通道集结中心的节点城市,进而优化运输网络。研究发现:乌鲁木齐、重庆、郑州、武汉、东莞和合肥为中欧班列西通道货源吸引区的集结中心节点城市,非集结中心节点城市可以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将货物运至集结中心,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并为中欧班列的日常运输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欧班列作为承担"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物流营运的重要载体,积极融入全球物流供应链,实现沿线国家互利共赢,促进地缘经济的融合发展。从中欧班列服务世界抗击新冠疫情、中欧班列促进亚欧互联互通、中欧班列促进地缘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中欧班列拉动沿线地缘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中欧班列促进地缘经济发展优化对策,即:发挥中欧班列品牌带动作用,灵活运用政府市场补贴,构建中欧班列重要物流节点,加快中欧班列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以2007—2019年中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多时点DID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DID模型探究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中欧班列开通显著促进区域环境友好发展,在安慰剂、PSM-DID、工具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机理分析表明: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中欧班列环境效应实现的重要路径,同时,该影响还存在明显的城市区位、类型、产业集聚水平异质性。拓展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环境友好作用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开通城市间的溢出效应大于组间传导效应。研究为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建设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铁路是实现国际合作、联动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提升铁路国际运输通道的影响力是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培育铁路引领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保证。在梳理国际铁路运输通道、中欧班列开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分析我国铁路国际运输的优势特点及面临形势。结合铁路网国际影响因子的提炼,在全面提高路网质量、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优化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方案、加强铁路规划对接、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东部通道中欧班列作为深化我国对俄、对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阐述东部通道中欧班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东部通道中欧班列存在的俄铁口岸运输效率不适应、本地货源不足以支撑班列开行、回程班列货源组织比较困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提高俄方通关便利性、多措并举开好中欧班列、加大回程班列组织力度、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对策,为东部通道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发展实现逆势增长,在支援全球抗疫合作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拓展跨国物流供应链功能、拓展全球公共卫生保障功能角度对中欧班列功能拓展进行分析,针对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承运医疗物品经验、各国防疫政策变化、疫情数字化建设、中欧班列品牌形象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中欧班列功能拓展路径,即:加速推动"安智贸"普及,推进铁路物资供应链可视化,加强中欧班列品牌宣传力度,扩大与国际组织合作范围等,加快促进中欧班列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中欧班列节点城市贸易-物流网络结构,有利于推进现代化物流枢纽的建设。运用熵权法测算中欧班列国内节点城市物流绩效指数,通过修正引力模型分别测算2010年、2014年和2019年中欧班列沿线主要节点城市间贸易-物流联系强度,并采用地理可视化展现中欧班列驱动下沿线贸易-物流网络演变,结合网络结构分析得出中欧班列沿线主要节点城市的贸易-物流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为沿线集货中转枢纽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中欧班列有效改善了中欧城市间的经济关联格局,显著推动了沿线贸易-物流网络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