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匈塞铁路采用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和匈牙利铁路技术标准,为开发满足匈牙利需求的计算机联锁系统,需要全面分析匈牙利计算机联锁系统与国内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我国计算机联锁的技术特点来消化吸收欧盟铁路技术。以保护进路功能为例,从列车、调车保护进路的设置原则,保护进路的分类,保护进路的功能原理等方面,分析匈牙利计算机联锁系统保护进路功能需求。提出不同站场情况下保护进路的选择和敌对关系,保护进路与主进路以及信号开放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进路的建立和解锁过程,为后续开发适应欧盟技术规范和匈牙利技术标准的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提供技术支持,为加快推进匈塞铁路项目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3.
4.
在车站电气集中联锁失效情况下,为有效地防止错办进路、确保行车安全,应用单片机技术研制了“车站无联锁进路检查显示系统”。阐述了该系统功能、特性及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高速铁路车站作业的高效性、稳定性以及站内相关行车设备运用的合理性,分析列车进路作业,考虑到轨道电路分段解锁的实际特性,结合列车作业链的思想,以均衡到发线设备时空应用和提高车站作业计划的稳定性为目标,建立列车进路链式分配模型。以某高速铁路车站为例,基于列车时刻表到发时序,采用贪婪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对列车相关作业链进行空间序列分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提高站内设备运用的均衡性,保障站内列车运行的稳定性,为进路分配策略提供了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6.
铁路车站道岔的选择和咽喉区布置不仅对运营效果影响很大,而且与桥隧工程一样不更改。结合已投入运营的铁路情况,对车站道岔的选择及咽喉区布置进行分析,以便今后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客运专线所采用的42号道岔,由于其超长特性和弹性钢轨与刚性辙叉的组合特性,给运输方案的制订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借鉴普通平车装运长钢轨的运输技术,经过理论计算,研究制订了普通平车装运42号道岔的运输方案。该方案的研制和应用为客运专线大型道岔的铁路运输探索了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对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延续进路的设置可以通向出站口或其他隔开设备(安全线、牵出线、专用线、避难线、有联锁装置的平行进路及隔开道岔)。根据目前我国客运专线延续进路的设置方式,分析计算客运专线延续进路对车站作业效率的影响。客运专线设置延续进路后,形成接车作业与同方向接车或发车作业的敌对进路,影响车站作业效率。不同车站性质或不同的延续进路设置形式对车站作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客运专线车站选择是否设置延续进路及其设置形式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泰州地区既有铁路、客流出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泰州地区内的客运系统布局,推荐采用"一普一高"2个客运站布局方案。针对新设高速铁路客运站的站位选择,从综合交通衔接、公共服务能力及相关线路引入条件等方面比选提出白马镇站位方案;再综合比选新设高速铁路客运站车场布置形式的各个方案,推荐采用盐泰锡常宜车场落地、北沿江车场高架方案。最后,结合泰州地区内跨线车流特点,从联络线长度、跨线车及始发终到车作业、拆迁量等方面综合比选联络线布置形式,最终推荐采用联络线集中设置于泰州南站东南象限方案。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车站站内计轴轨道电路由工务施工造成干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铁路车站站内计轴轨道电路几种抗干扰方案的研讨,阐述了各方案的特点,比较得出最优方案,即利用计轴点相邻轨道区段的状态和时间双重条件,对计轴轨道区段内“±1轴”进行冗余设计,以提高站内计轴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使设备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提高曹妃甸港区铁路运输集疏港运量,概述曹妃甸港区铁路集疏运发展现状,针对曹妃店港区铁路集疏运存在的定位不明确、车辆不共用、模式不相兼容、主要通道交叉干扰等问题,研究提出\"集疏分开、路网协同\"的集疏运优化方案。在集港运输组织方面,提出采取合署办公、提高\"菜单\"质量、同步\"天窗\"作业、加强路企合作等优化策略;在疏港运输组织方面,提出采取调整运管权限、加强路地合作、加强路企合作、释放通道能力等优化策略。在\"集疏分开、路网协同\"取得实效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推动曹妃店港集疏运港对策,为有效解决铁水联运制约因素影响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合九铁路沿线客流情况的调查,以及旅客列车开行现状的分析,提出采用车底套用、调整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利用图定列车加挂组织旅游客流等方法,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以及增开旅游专列、旅客列车、城际列车等措施,以提高合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怀化铁路枢纽“两线一站”项目建设造成的运能紧张问题,分析怀化铁路枢纽内部各线路以及站所布局,计算关键站、线的运输通过能力和利用率,深入探讨怀化西编组站、怀化站及部分咽喉制约枢纽运输通过能力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设备升级、车流调整、径路优化等3个维度,提出优化怀化铁路枢纽运输组织的2个方案,即:渝怀、沪昆铁路7对普速旅客列车全部由怀化站调整到怀化南站营业;调整渝怀、沪昆铁路5对普速旅客列车由怀化站到怀化南办理客运业务。经过方案的综合比选,最终采用将渝怀、沪昆铁路7对普速旅客列车调整到怀化南站的营业方案。优化方案实施后,怀化铁路枢纽运输通过能力提高了22.6个百分点。优化方案体现了将普速列车调整到高速铁路线上运行的新思路,可为全国铁路枢纽运输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