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传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特征、危机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需求的视角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投资增长和出口扩张;从供给的视角看,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要素投入、技术引进和体制改革。但理论和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已经危机四伏、无法持续,必须加快转变和提升。无论从内部经济运行还是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自主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市场改革应该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中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2.
笔者利用结构分解方法(SDA),将中国1987年~1997年以及1997年~2007年期间的经济增长分解为基于产业角度的需求扩张效应、增加值率变动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并测算出不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论表明,1987年~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单一依靠需求扩张转变为依靠需求扩张、增加值率变动和技术进步协调拉动。这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健性逐步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仍有较大空间,笔者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戚聿东  褚席 《财经研究》2021,47(7):18-32,168
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而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驱动和以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经济"变道超车"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机遇.文章基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理,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解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2)从供给侧来看,数字经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升供给侧的质量与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增长,即供给体系的优质、高效、多样化,创新体系的网络化、开放化、协同化,制造模式的模块化、柔性化、社会化.(3)从需求侧来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变市场投资方向、推动消费升级、培育出口优势来助力"三驾马车"的新动能.(4)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该适应发展阶段演替的基本规律,推动经济增长动力根本性转变;强化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起点,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我国面临重塑经济增长动力的艰巨任务,亟需构建起质量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创造前提,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新阶段质量型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容包括: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从经济结构多元化转向经济结构高级化;从制度构建转向制度创新;从需求刺激转向供给结构改革。质量型经济新阶段动力转换的难点在于:经济增长效率低下,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的有效供给不足,经济增长中创新能力欠缺。新阶段质量型增长动力重塑的思路及对策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聚经济发展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有效转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领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实现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结构调整与需求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能否有效地启动消费,扩展需求空间,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的消费不足和需求空间萎缩,既有供给结构方面的背景,也有需求结构方面的原因,要从实际出发,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各不相同.国内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投资和出口则相互交替,单独或共同主导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文章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尤其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后三十年,包括刚刚经历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几个典型时期的经济增长动力因素--投资、消费、出口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而为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7.
能源消费分解是研究能源消费变动影响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利用LMDI方法对曲靖市2005-2008年问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变动情况进行了分解,将能源消耗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计算的结果显示,曲靖市经济增长中的能弄消费的总效应小于产出效应,效率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建议政府构建“能源分解指数体系”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由"三驾马车"构成的"需求侧动力"和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三大发动机"构成的"供给侧动力"和制度因素构成的"特殊性动力"可解释"中国增长奇迹"的动力问题。其中,"三驾需求马车"是我国稳增长或保增长的主要动力;制度变革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源性动力;结构优化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性动力;要素升级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变化及结构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鹏 《当代财经》2007,(7):81-85
在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进行结构分解的基础上,本文对1988-2005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88~1997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具有显著的扩大趋势,生产率增长效应是主导因素;而在1998~2005年,地区差距显著缩小,其决定性因素则是劳动力转移导致的结构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动效应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剑 《生产力研究》2008,(14):31-32
结构效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用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和产业结构转换方向系数对新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和趋势做了定量分析,进一步用灰关联分析法和能反映农业结构自身的变动情况的数理模型研究发现,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且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进而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协调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试图从需求结构角度分析需求结构对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并就优化需求结构,促进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提出若干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力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结构的选择实质上是股东、债权人和经理博弈的结果.股东和经理之间主要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投资者通过观察公司负债率来判断公司的质量以决定是否投资.通过对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之间博弈的研究,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达到有效运转是股东、债权人和经理相互博弈的结果.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设置和选择以保持有效的约束与监督,从而达到股东、债权人及经理各方面利益的均衡,以保证企业效率的提高和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入手,分析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就制造业各部门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非常高,但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相关性不高;对外贸易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活动,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部门之间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交叉效应,该效应在资本密集型部门尤为显著;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特别是FDI)和国内、外需求结构变化成为影响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关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打破从总量上进行分析的常规,运用相对成熟的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人力资本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新思路,从实证的角度说明各产业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度。  相似文献   

15.
尚绪平  王东月 《经济研究导刊》2012,(22):162-164,167
1997年至今,是中国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理论界对就业问题争论最激烈的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分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创新地利用人均GDP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把全国分为四个区域,把发展阶段相似的省份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四大区域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股权结构是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从契约理论的视角分析: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下,必然会导致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及外部治理相对缺失的条件下,应采用日德治理结构模式,扩大外资银行在国内银行业的持股比率,同时让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银行业的改革中来,建立起真正的银行业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李杰义 《生产力研究》2008,(19):102-103
上海城市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而郊区人口密度偏低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导致了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对称分布问题。这种不对称分布问题,给城市进一步发展带来危害。可通过规划引导、构建郊区城镇反磁力体系、技能培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对称分布问题,进而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人才结构高级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伴随人才结构高级化的过程,通过阐述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人才的不同发展阶段,从而说明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互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家族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乐芬 《当代财经》2003,(10):65-67
根据我国家族制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从资本结构的角度来探讨家族企业治理的路径。对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否分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证家族企业高效率的运行。选择合理有效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交易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20.
Urban Structure and Growth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ost economic activity occurs in cities. This creates a tension between local increasing returns, implied by the existence of cities, and aggregate constant returns, implied by balanced growth. To address this tension, we develop a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In our theory, variation in the urban structure through the growth, birth, and death of cities is the margin that eliminates local increasing returns to yield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in the aggregate. We show that, consistent with the data, the theory produces a city size distribution that is well approximated by Zipf's law, but that also displays the observed systematic underrepresentation of both very small and very large cities. Using our model, we show that the dispersion of city siz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persion of productivity shocks found in the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