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产业资本纷纷布局储能并推动储能产业加速发展,中国储能产业将成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路径伴随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储能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日渐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其中化学储能系统能够以电池为载体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综合协调分布式能源在大电网中的大量接入,并可以结合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成为当前能源互联网行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该文剖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博弈理论对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和政府规制作了分析。针对新能源"危机"的化解提出建议:完善金融市场,运用金融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势;合理设置垄断和竞争模式,消除企业身份歧视;逐步实现大部制,统一能源管理权限;加大对电网改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公共供给。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储能产业有急迫的现实需求,但储能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当务之急是理顺体制,完善政策。建议:将储能与新能源发展同步规划;实施峰谷电价和储能电价政策;规范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要求;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加紧安排若干储能示范项目;加大对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假设无极端环境政策出台的条件下,构建了分阶段Bass模型,并利用类比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引入期是2013-2024年,成长期是2025-2043年,成熟期是2044年以后;新能源汽车未来30年对传统汽车业造成的影响不大。但在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下,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或传统汽车的相关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传统汽车业及石油行业产生的影响,还应关注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变化、汽车电池及储能技术突破,以及无人驾驶技术可能带来的汽车消费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杜英  夏慧聪  牛东晓  苟全峰  周飞   《技术经济》2017,36(8):101-108
将新能源消纳与水电替代两种方案下电网公司综合效益水平的差额作为新能源消纳部分的效益,提出了基于改进灰色系统白化权函数的电网公司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并通过引入群组判断和指数标度,提高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可行性。结果显示,新能源消纳方案下电网公司的综合效益水平较高,说明新能源消纳对提高电网公司的综合效益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琼  吕玲  欠渭平 《环境经济》2023,(22):42-45
<正>新能源技术是利用可再生资源或清洁资源来生产能源的方法。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技术备受关注。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潮汐能与地热能技术的应用,对节能减排有着重要贡献。然而,新能源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就其经济可行性、投资回报率、储能技术和能源转换效率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世界新能源发展趋势,从政策环境、电网建设、产业配套、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为电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主要以南方电网公司为例,对电网企业参与电动汽车产业的路径进行了剖析,分析了电网企业与产业上下游企业、国际先进充电服务运营企业以及政府沟通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并网发电现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力量,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转变用能方式具有突出意义。文章分析新能源并网发电减排效益创造机理,依据发电侧和电网侧的有效投入提出新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减排贡献分析方法,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算分析。案例研究表明,电网通过新建送电线路、改扩建变电设施、配套通讯装置等工程,有效促进新能源并网发电,减排贡献率约为1%,随着减排量计入期增加,电网的减排贡献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严峻的能源与环境不平衡,能源内部结构不平衡使一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只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达到合理的配给,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产业优势,从而建立高效、节能、低碳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指标决策方法在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领域应用的广泛性,本文分别从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现有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相关文献作了回顾与总结。在评价指标上,分别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总结了常用的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指标;在指标权重上,分别从主观权重、客观权重和混合权重三个方面对权重设置进行了分析;在评价方法上,分别对AHP、TOPSIS和PROMETHEE等方法在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还指出了现有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研究的不足及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世界电力行业的共同选择,成为新世纪电力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而智能电表则是实现电网智能的一个重要基础设备,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电网的信息化、互动化及智能化发展。本文对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重点探讨了智能电表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区域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剧了环境污染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即使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达到合理的配给,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产业优势,从而建立高效、节能、低碳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6)
针对目前新能源发电产业专业性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对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结构做出调整。以新能源应用为背景,以原有专业为基础,立足于电气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及相关产业中的应用,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讲授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培养适合新能源发电产业的电气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作为其中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尽管在这几年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并不尽如人意。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度有效性的分析,得出现行的制度安排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结论,然后分析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始阶段,制度创新是如何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最后,分析了政府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现低碳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在于新能源产业能否合理有效发展。完善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和有效激励机制是新能源产业合理有效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乃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差距,需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补己之短。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新能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是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对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新能源支撑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博弈的角度研究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及政府行为,建立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四方协调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能源行为内容,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政府能源行为创新策略,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佳 《经济师》2024,(4):12-13
文章探讨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角色和价值。首先介绍了新能源的定义和种类,以及与传统能源的比较。接着讨论了新能源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角色和价值,包括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推动环境保护和创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然后分析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潜在前景。最后总结了观点,并提出了加强能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和政策协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别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算新能源汽车合理补贴标准和调整规模的数学模型,为相关政策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丹 《时代经贸》2012,(18):65-66
随着未来各国经济发展及国家实力的增长需要消费大量的资源能源和传统能源发展遭遇瓶颈,研发新能源的课题随之产生,由此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更是成为经济世界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产业成了各国能源战略安全乃至推动国家实力增强的一大驱动力。通过研究新能源中的太阳能产业在中日两国的利用和发展状况,并对中日太阳能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对比,借鉴日本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成功模式得出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