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征 《当代经济》2009,(22):10-11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显著特征是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在金融交易、衍生品交易、贸易计价、官方储备和作为锚货币方面,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欧盟、东亚等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美国"双赤字"的巨额累积、美元的长期贬值,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安排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美元本位下美元汇率的变动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针对美元贬值不可避免的事实,指出了美元贬值将导致全球金融动荡,提出了东亚经济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 “债务—美元” 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 并量化测度了美元的货币金融优势, 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当代法币 (包括美元) 已经完全摆脱了黄金等个别使用价值的束缚, 在此情况下一国货币与国债等虚拟资本发行从宏观上必须要与本国实际资本积累规律相适应, 否则一国会出现通胀或金融危机, 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美国突破了这个规律; 第二, 1971 年美元与黄金脱钩, 由于国际货币的使用惯性, 石油出口国和日本、 西德等国不得不将美元作为其出口计价、 媒介和储备货币, 这些国家持续购买美国国债等虚拟资本, 从而构筑起这些国家实体经济经常账户出口、 美国金融账户出口美元和美国国债等虚拟资本的 “帝国循环” 机制, 这巩固了美元国际货币地位, 也使得美国对外债务总规模脱离了其国内实际资本积累的能力; 第三, 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无需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目标负责, 其通过美元长期持续贬值战略降低其实际外债价值以及利息支付; 第四, 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以及美国政府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使得美国能够控制全球流动性流动方向和调整全球流动性层次结构, 从而为其国内宏观 经济目标服务; 第五, 当前 “债务- 美元” 国际货币体系与美国虚拟经济主导的经济结构是无法长期维持, 各国应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做好预案。  相似文献   

3.
债务经济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运行的新特征。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以后,美元失去了黄金基础,促使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走上金融化道路,也为债务经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发达经济从过剩经济向债务经济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货币发行量的失控和金融投机活动的猖獗,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财政赤字、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双赤字问题已经成为美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路径已然形成。美国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是美国债务经济的经济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强化了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债务经济的产业基础;华尔街掌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循环基础。从长远看,美国债务经济难以为继,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联系也会出现裂痕。因此,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4年12月17日,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量已经达到18万亿美元。美元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如果美国政府的债务问题继续恶化,将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本文分析了美国政府的债务结构,指出美国公共债务的主要问题是严重依赖短期债务维持运行,基本手法是用超低利息减轻财政负担。美国公共债务主要由发动战争和经济萧条导致,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并不乐观,政府债务长期趋势只有上涨。  相似文献   

6.
薛文韬  宋强 《经济师》2011,(2):91-92
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的复苏蒙上阴影,更重要的是,欧元区因此而面临着自成立以来的最为严重的考验;而时隔一年后的爱尔兰债务危机则再次刺痛了欧元区。这其中确有国际投机资本的身影,但不可否认,欧元区本身的确存在体制上的缺陷,而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同各成员国财政政策自主权的矛盾在短期内无法解决,这将直接威胁到人们对欧元这一趋于单一货币的信心以及欧元自身的未来发展。旧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暴露出太多问题,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希望美元独霸格局有所改变;欧元的出现则带来了希望,其也以一种更负责任的形象在随后的近十年中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虽然欧元区存在许多问题,但正如一粒希望的种子必然经济磨砺才能成为参天大树,美元取代英镑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当然,欧元面临的阻力会比美元当年更大,国际货币体系也并不需要欧元取美元而代之,只要能够使旧有货币体系格局得到改善,对世界经济来说就已经是很大的贡献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货币金融思想和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存量—流量一致模型(SFC)分析方法,考察债务—美元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梳理了支撑其霸权地位的六个主要支柱,阐述了影响其主要支柱变化的因素与机制;考察了其霸权性质的具体表现,即美国国债国际实际利息支付下降与美国国际投资头寸中资产端相对负债端的超额收益率现象。进一步测算出美国从2006年一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超额收益率在国际收支总头寸平均值为0.397%,直接投资头寸平均值为0.999%。当前,美国实体经济弱化、美元和美国国债国际使用度下降等关键因素的变化使得债务—美元体系的国际货币霸权地位发生动摇。未来我国应该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和美债上限问题再次将各国目光聚焦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反思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监管模式,以及其中的弊端. 金融危机前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效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的国际谈判成果,其固有缺陷是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对称(王华庆,2010),依靠美元这一主权货币对世界经济进行调节,由此美国的经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牙买加体系诞生,将解决美元本位制存在的问题和僵化的汇率制度.但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因此牙买加体系并未根本解决"特里芬两难".1999年欧元诞生,发展成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但是在所谓的"后牙买加时代",储备多元化同时也意味着各国货币协调难度和运行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美元贬值一直是经济学家讨论不休的热点话题,也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极为关注的政策问题。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动荡不定,会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可以预料的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10.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美联储试图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刺激国内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研究表明,由于美国经济的问题不是流动性短缺,因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带来美国经济的复苏反而带来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强化了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国,美国应该放弃这种与邻为壑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保持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世界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及2011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各国货币汇率也呈现出不同的走势:上半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引发欧元汇率急剧下跌,美元持续走强;下半年,欧债危机暂时缓解,欧元触底回升,而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美元大幅贬值,迫使其他货币被动升值。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仍然缓慢,美元将继续维持弱势震荡,欧元走势取决于欧债危机的进展,日元的下行风险将加大,澳元等资源型国家的货币则将震荡上升,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将加大。我国应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方面,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美元霸权,就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美元霸权是由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它给美国带来了实际的利益。世界经济格局中,美元霸权引起了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大国的抗议和挑战,欧盟和日本最为典型。结合美元霸权和欧盟、日本对美元霸权的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是化解中国快速发展中的经济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特别是解决高储蓄两难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美元霸权和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元霸权,就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美元霸权是由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它给美国带来了实际的利益。世界经济格局中,美元霸权引起了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大国的抗议和挑战,欧盟和日本最为典型。结合美元霸权和欧盟、日本对美元霸权的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是化解中国快速发展中的经济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特别是解决高储蓄两难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东亚金融危机给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东亚各国和地区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欧元的成功启动以及美元区货币合作的初见成效,增强了东亚各国寻求货币合作的信心。文章从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成本收益比较的角度,论证了加强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强权”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认为美国对货币强权的追求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重要因素,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制、真正美元本位的形成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扩张了美国的货币强权。但美国货币强权的扩张又对该系统产生了反身性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改变了对传统最优储备规模的认识,全球外汇储备迅猛增长。这使得任何单一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都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储备的迅猛增长形成了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倒逼机制;美国的双赤字、美元低利率及美元流动性扩张,都是内生于美元作为单一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之中的,是美国为维护“美元强权”而采取的“刀刃上的平衡”措施,这进一步发展了特里芬难题。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提高其稳定性的必然选择,国际货币权力重新分配的依据就是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这是顺应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摆脱单一货币强权控制的内在要求,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基于此,本文最后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视角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并由此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6.
美元的霸权地位以及美国特殊的国际资产负债结构为美国攫取巨额国际转移财富提供了条件。另外,美国国际资产负债结构特征也表明,在全球实体经济失衡的同时,全球虚拟经济层面同样存在失衡,这种"双重失衡"的局面为全球经济调整增加了困难。据此类推,这次危机不仅打击了美国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也打击了美国的货币霸权。国际货币地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国际货币合作将更加困难。美国通过价值渠道获得国际转移财富的持续性也将受到冲击,因此美国的高消费时代将难逃调整的厄运。  相似文献   

17.
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之一是,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也使各国看清了当前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美元的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拥有太多的特权和霸权,弱国和小国没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必须约束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发行,重构国际货币体系,遏制美国金融霸权,建立比较公平合理的国际货币新体系。要用货币多元化的方法取代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进一步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相似文献   

18.
200年,号称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受此影响,美国色彩斑斓的虚报经济泡沫随之被破灭,露出了美国政府已经千疮百孔的债务状况.紧接着,美国主权债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踵面来,暴露出鉴个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存在的债务问题.这些危机的爆发不仅仅对处在风暴中心的欧美等国带来了重大打击,也源刻影响到了与欧美国家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之一,就如何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规避后危机时代欧美国家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不良影响上,应有自的战略主张.本文将对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动摇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唯一核心货币的基础,本文对次贷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方向性问题上,本文试图解答了金本位还是信用本位、单极还是多极、多极还是多元三个核心问题;在路径问题上,本文则回答了激进还是渐进这个关键问题。在解答四个问题的过程中,本文就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阶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徐欣 《时代经贸》2011,(24):91-92
随着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震动全球经济的次贷危机,美元贬值成为了世界聚焦的重点,由此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及其国际化问题也接踵而至。从2008年到2011年8月,无论从开始的不断降息,反复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到如今陷入的债务危机,无疑折射出美国经济复苏的艰难,美元处在持续走弱的状态中。美元贬值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具有存在消极的制约作用,利弊是共存的,其两面性要求我们既要看到这个过程中的机遇,更要警惕它带来的危机,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