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缓解大型客运枢纽高架落客区拥堵,提高大型客运枢纽高架落客区服务能力,在阐述北京南站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引起北京南站二层高架落客区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高峰小时落客能力不足、物理隔离设施割裂功能区影响整体功能发挥等,提出北京南站二层高架落客区斜列式落客停车位布置优化方案,并采用VISSIM软件作为仿真手段,对斜列式停车区落客能力进行仿真评估,结果得出采用斜列式泊位能够大幅改善北京南站二层落客区交通拥堵情况,并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宁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规划年度的铁路网构成,客、货运量预测和运输组织情况,对西宁铁路枢纽进行总图规划,包括解编系统、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和枢纽内机辆及其他设施规划,以及枢纽内客、货运通道能力加强措施。最终规划的西宁铁路枢纽总图布局为逐步形成衔接4条干线和1条支线,连接4个方向的客货并列、客内货外的铁路枢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宝鸡铁路枢纽能力紧张及既有设施能力不足等问题,研究提出宝鸡枢纽南环线建设方案。根据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宝鸡铁路枢纽现状,以及运输能力和投资情况,提出南环线设于渭河南岸,西兰客运专线南侧,并一次建成双线铁路;根据地形、地势、工业企业状况及投资,推荐编组站选址在溪镇站;由于陇海线上运行列车将以客为主,为保持其平顺性,提出南环线在蔡家坡站疏解引入。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铁路客运站运营管理水平,提高旅客进站效率,利用二阶排队网络建立旅客在进站区的平均等待时间模型。以兰州西站为例,分析高峰时段影响等待时间的重要因素,运用MATLAB求解对比多种方案下的旅客平均等待时间,得出安检是进站的瓶颈环节。运用Any Logic仿真平台建立进站流线动态仿真模型,模拟旅客在高架层进站区的进站过程,通过优化客运设备配置方案,对比仿真结果,发现增加同样数量的安检设备、人工服务窗口、自动取售票机时,效率依次提高22.2%,15.6%和12.2%,为铁路客运站客运设备配置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客运专线引入铁路枢纽时,为满足运量不断增长的需求,铁路枢纽内需新建客运站或扩建既有客运站,以提高铁路枢纽的客运能力。以枢纽内旅客支付费用和铁路投资建设费用加权最小为目标,考虑旅客运输需求、客运站始发能力、线路通过能力和投资建设资金等约束,建立铁路枢纽内客运站选址的集计模型。该模型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可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通过对实际算例的计算分析,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安康铁路枢纽改造方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安康铁路枢纽现状及在建和拟建工程的基础上,针对安康铁路枢纽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设大岭铺—安康东联络线,解决枢纽东、北端运能紧张问题;新设西端货车外绕线和东端客车外绕线,实现枢纽内客货分线运行等建议。同时,根据安康铁路枢纽客、货运量预测,剖析客、货运站点合理分工布局及改造方案,以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武汉铁路枢纽路网构架进一步扩充,客运系统运能紧张、过江通道能力不足,为解决路网结构缺陷、提升武汉城市群城际铁路断头线的路网功能,阐述武汉铁路枢纽与衔接客运铁路布局既有现状,为应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作业量及过江运量的增长,补强客运系统及过江通道能力,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出3个规划方案,经综合比选分析,采用新建新汉阳站和天河北站并将客运系统调整为"四主两辅"方案。研究结论能够满足高品质出行服务需求,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玉林铁路枢纽作为玉林市重要的交通设施,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铁路枢纽。在阐述玉林铁路枢纽现状和客运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分别就玉林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新建客运站选址和站场布置3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中选出最佳的玉林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方案。合理确定玉林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方案,可以减少玉林市旅客的旅行时间,提升玉林铁路枢纽的客运能力,增强玉林市在广西东部的辐射效应,将玉林市打造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有效提升玉林市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9.
客流高峰时期铁路综合枢纽内的客流拥堵目前还无较好办法完全解决,在分析综合枢纽内客流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包含服务端子系统与Android智能手机终端子系统的铁路综合枢纽旅客疏解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可实现枢纽内旅客出行信息的智能分析和主动推送,根据旅客出行紧迫程度提供相应出行建议,有效缩短旅客在枢纽内的疏散时间,实现对枢纽中客流的引导,保障旅客在枢纽中的安全,达到乘客与运营方双赢的目的.在北京北站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做的系统初步设计与应用证明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该系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怀化铁路枢纽“两线一站”项目建设造成的运能紧张问题,分析怀化铁路枢纽内部各线路以及站所布局,计算关键站、线的运输通过能力和利用率,深入探讨怀化西编组站、怀化站及部分咽喉制约枢纽运输通过能力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设备升级、车流调整、径路优化等3个维度,提出优化怀化铁路枢纽运输组织的2个方案,即:渝怀、沪昆铁路7对普速旅客列车全部由怀化站调整到怀化南站营业;调整渝怀、沪昆铁路5对普速旅客列车由怀化站到怀化南办理客运业务。经过方案的综合比选,最终采用将渝怀、沪昆铁路7对普速旅客列车调整到怀化南站的营业方案。优化方案实施后,怀化铁路枢纽运输通过能力提高了22.6个百分点。优化方案体现了将普速列车调整到高速铁路线上运行的新思路,可为全国铁路枢纽运输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中老铁路旅客服务系统作为中老铁路工程建设的核心系统,需打造成为技术先进、业务扩展能力强且满足中老铁路客运服务本地化运营需求的精品系统。结合国内客运服务信息化研究成果与中老铁路客运服务业务的实际需求,对已批复的既有旅客服务系统架构进行改造与优化,研究构建基于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云边协同部署的中老铁路旅客服务系统的系统架构,以全面提升系统整体的先进性、可扩展性、中心联网能力、稳定性和易维护性。目前,优化后的系统架构与系统应用软件已经在万象客运调度中心及被代管的9个车站全面部署应用,为后续中老铁路旅客服务系统中心联网扩建、智能车站功能升级打造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受到对高集散效率需求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高速铁路枢纽采用直连快速路的单层级结构模式进行进出站交通组织。从高速铁路枢纽布局、交通集疏散设计目标及交通集疏散架构3个方面进行高速铁路枢纽交通集疏散设计分析。以珠西枢纽江门站为例,提出交通集散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构建单界面分层过滤的零干扰外围道路集散系统、公交优先的多层循环的管道化进出集散系统、多点分散的换乘便捷一体化的内部集散系统并进行仿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高架匝道机动车延误减少效果明显,设计方案可以为提高枢纽的集散效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引入既有铁路枢纽将打破已有运输系统格局,根据选取备选站址的基本原则,以基本建设投资费用、铁路运营费用和旅客集散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选址模型,探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通过枚举法进行求解,确定出铁路枢纽内高速客运站位置、数量的几个相对较优方案,以便作进一步甄选,从而确保方案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铁路重点旅客安全、便捷、愉快出行的体验,要求加快铁路重点旅客服务人员岗位能力升级。在分析我国铁路重点旅客服务、重点旅客服务人员,以及重点旅客服务人员岗位能力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托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模式,从小组研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双录反馈、广泛评价5个方面,对铁路重点旅客服务人员岗位能力升级模式进行研究,以有效促进重点旅客服务质量提升,适应铁路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天津市区位与经济特征,以及天津铁路枢纽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适应“双城双港”的战略决策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要求,对天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出构建“四主七辅”的客运系统、“一主四辅”的解编系统和“四主四辅四专业”的货运系统布局,协调铁路布局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密切关系,注重“点线”能力协调,使铁路枢纽能力由“限制型”转变为“适应型”,满足规划年度运量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兰州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问题,规划年度兰州铁路枢纽的铁路网构成,客、货运量预测和运输组织,分析枢纽解编系统、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和枢纽货运通道情况,提出兰州北站为路网性编组站,兰州、兰州西站为枢纽客运站,东川站为物流中心,含集装箱中心站和综合贷场,颖川堡、石岗站为枢纽工业站的兰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沈阳铁路枢纽客运站能力配置,实现枢纽多个客运站能力均衡利用,在阐述沈阳铁路枢纽客运站能力配置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沈阳铁路枢纽客运站能力配置存在问题,结合沈阳铁路枢纽客运站运力均衡配置调整原则、影响因素,分阶段提出2019年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能力配置调整方案,最后探讨相关对策,即:实施相关配套改造项目、加强市政配套建设、合理调整站段管理机构等优化沈阳铁路枢纽客运站能力配置的措施和建议,为铁路枢纽客运站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枢纽内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评价问题,以枢纽内设施能力利用匹配度指标、列车作业组织协调度指标、城市交通接驳适应度指标的耦合计算值定义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协调度指标,根据耦合度理论构建基于改进优劣解距离法的枢纽内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协调度计算模型,并结合熵权法求解枢纽内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协调度。以沈阳铁路枢纽2018年、2019年运行图为例对给出的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改进优劣解距离法的能力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可以有效解决枢纽内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评价和优化问题,提升运力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资源闲置、满足旅客高品质出行体验,为方案比选及预先研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枢纽内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评价问题,以枢纽内设施能力利用匹配度指标、列车作业组织协调度指标、城市交通接驳适应度指标的耦合计算值定义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协调度指标,根据耦合度理论构建基于改进优劣解距离法的枢纽内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协调度计算模型,并结合熵权法求解枢纽内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协调度。以沈阳铁路枢纽2018年、2019年运行图为例对给出的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改进优劣解距离法的能力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可以有效解决枢纽内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评价和优化问题,提升运力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资源闲置、满足旅客高品质出行体验,为方案比选及预先研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是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客运业务压力和信息化的客运管理需求而设计开发的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从全路旅客运输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旅客运输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铁路客运信息化的现状,提出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及创新点。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客运服务质量和生产管理的效率,为整个客运信息化乃至铁路信息化系统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共享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