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暴力教授经历27年刻苦研究,写出《价值价格通论》一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共88万字,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吸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建立了一个新的价值价格理论。这本书之所以称为“通论”,因为有以下三个特点。 1.建立了一个一般的价值价格理论。《价值价格通论》上卷,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建立由两个方面和六个层次构成的统一的价值价格理论。两个方面是:价值范畴上的财富论和价值范畴上的价格论。六个层次是:第一,价值与价格的本质;第二,价值实体(价格最终基础);第三,交换价值(价格直接基础);第四,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第五,绝对价格与价格总水平;第六,价格管理与调控。这是一个超越现有价值价格理论的更一般的理论,以劳动价值为基础,并包含着其他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白暴力同志著的《论价格总水平上涨——原因与对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论上涨》)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深入透彻地分析了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该书立据充分,读后令人信服。《论上涨》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为基础,深入到经济过程的内在本质,在一般纸币体系、社会主义改革现时期和我国现时期三个层次上,从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上,揭示了纸币膨胀型、价值规律调节型、大幅度价值规律调节型、需要膨涨  相似文献   

3.
《算学启蒙》中有关香料方面的算题,涉及元代市舶司的“双抽”和“单抽”、纸钞与铜银钱并用,以及各种香料的价格等问题。诚然,这些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综合多种史籍来参互求证,但毋庸置疑的是《算学启蒙》起到了为其他史籍所无法取代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实际上,元代大德年间所发生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或多或少在《算学启蒙》一书中有所体现。随着学界对中国古代算书之史学价值的认识愈来愈明确,经济数学、数学社会学等新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我们不能仅仅囿于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解读《算学启蒙》,因为《算学启蒙》本身具有更重要的经济史和社会史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价值价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波 《经济师》2012,7(3):283-285
文章从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能够引起商品的价格的变化开始,通过分析能够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变化,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决定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格论。  相似文献   

5.
不久以前,《经济研究》和《人民日报》都发表了孙冶方同志写的《要理直气壮地抓社会主义利润》一文,文中重新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应按生产价格定价的主张。对此,一些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质疑:究竟按生产价格定价的客观依据何在?社会主义实行这个原则,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是否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很有必要讨论清楚。一、按生产价格定价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我们,商品按生产价格定价,是从商品按价值定价发展转化而来的。商品按价值定价,即以部门产品平均成本加上按社会平均的工资利润率确定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胡波 《经济师》2012,(10):288-290
文章从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能够引起商品的价格变化开始,通过进一步分析能够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是外因通过内因作用引起变化,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决定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格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问题的讨论起因于改革进程中理论与现实的冲突。本文认为,价值理论是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是人类公认的公平原则在经济理论中的体现,一种特定的价值理论思想需要相应的分配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马克思的整体理论体系中,才能全面地科学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包含价值实体形成与价值分配、价格决定与形成以及通过价格实现价值分配的完整理论体系。《资本论》一至三卷正是以价值范畴为基础,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实体的形成和分配、价格决定和形成、以及通过价格决定和形成对价值实体在社会各阶级中实现分配。  相似文献   

9.
丁堡骏的《转形问题研究》一文 ,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转形分析 ,科学地解答了投入要素生产价格化后的转形问题 ,创立了丁氏价值转化模型。岳宏志、朱奎等先后撰文对丁氏模型进行质疑并提出了修正模型。岳、朱模型是受丁氏模型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 ,就其本质方面来讲 ,岳、朱模型就是丁氏模型 ,同时 ,岳、朱模型对丁氏模型的主要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和曲解。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被国外一些学者称为"一篇很难读的文章",存在着明显的"不明确的地方",即当牵扯到市场价格或供求关系时,"市场价值"概念具有多种规定,这些规定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难以梳理。为此,有学者质疑马克思"是否把市场价值同市场价格混同在一起了"。为厘清这一问题,首先,需要阐明市场价值既是基于商品生产的"平均"规定,也是基于社会需要的"截尾"规定,是这两种规定的辩证统一;其次,必须说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及其不同的决定机制,即市场价值是生产条件平均化的结果,而市场价格则是竞争的结果;最后,有必要重新审视市场价值理论的定位,这一理论实际上是为最终推出生产价格理论而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方式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张忠任先生在《价值转形问题的最终解决》一文和《百年难题的破解》一书中宣称,转形问题已经由他最终解决。本文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张忠任先生在求解转形问题时,一方面完全误解和曲解了转形问题的性质,其解法不过是温特尼茨模型和米克模型杂乱无章的混合物;另一方面,在证明“一致性命题”和求证方程组正数解时,其解法存在着明显的数学错误和漏洞。  相似文献   

12.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渊源于在劳动价值论上展开争论的三次大浪潮,其主要内容无非是“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等的大杂烩。可以说,其价值理论几乎就是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翻版。其全部目的就是要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揭露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实质,在发展中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浅析传统"边际"价值理论与"预期"价值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主要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但“边际”理论只能牵强附会地解释一部分商品的价值形成原因,未能对社会所有商品给出一个统一的价值决定的规律。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种类的增多,其科学性更日益引起质疑。究竟所有商品在价值形成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共同遵循的规律?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条以“预期收入”为核心的全新的价值规律,给出了社会所有商品统一的价值决定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
特征价格模型的发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征价格模型因为其完美的理论思想而成为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分析异质品价格和特征关系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外核心期刊上一百五十二篇特征价格法相关文献的检阅,梳理了国内外特征价格模型及指数编制的研究现状,对特征价格模型的功能进行了总结性定位,认为特征价格模型的功能主要在于:异质品价格指数的编制,异质品价格预测、价值评估或产品定价,异质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非市场因素的经济效应的检验及对传统经济学模型的改进五方面.文章最后以住宅为例,归纳总结了特征价格法在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细分;二是特征变量选择和量化;三是模型形式选择;四是模型估计方法的研究;五是指数编制中的问题.这些研究对象为未来特征价格的研究提供了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税收与价格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经济调节工具。在当前经济改革过程中,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税收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托而无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无论税金是包含在价格之内,还是价格的附加,都与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对《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研究为基础,对当下马克思分配观研究中存在的误读和曲解马克思原意的部分理论观点作了澄清和纠正。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公平分配观的内涵的确定问题;二是社会整体意义上的公平或平等的存在问题;三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中存在"资产阶级权利"的认识角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总是根据价格来调整需求量,使物品于自己的价值恰好等于价格,因此是价格决定着价值,而不是相反。效用最大化是时间约束下的最大化,因此时间可以用来测量效用价值,这和劳动论有了统一的基础。交换时,买方遵循等边际原理,卖方遵循收入最大化原理(也即比较优势原理)。一定的价格对应着一定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供求量的不平衡决定着价格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8.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从基本方面看,价格有两个功能:一是核算功能,二是调节功能。过去三十多年来,我们对价格的核算功能比较清楚,而对于价格的调节功能则理解不够,甚至于把价格调节功能与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生产价格是一种非均衡价格。拙著《李嘉图难题的再解决》对李嘉图第二难题的再解决,就是从马克思的生产价格作为非均衡价格与社会再生产矛盾出发的。刘文,即《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李嘉图第二难题的解决——兼与史哉书教授商榷》,除了采取"稻草人"战术批评作者的观点外,更重要的是,他在不自觉中,事实上是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观点出发的。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所有以偏离系数为特征的价值转形模型都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作为这些模型的解的偏离系数有可能总是等于1。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合理设置的偏离系数转形模型中,只要假定两个总量相等,即整个社会全部产品的生产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以及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则所有的偏离系数都将等于且只能等于1,从而,所有产品的生产价格都必然等于相应的价值。因此,价值转形是一种伪转形,价值转形问题是一个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