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外汇衍生品对冲是公司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能否提高公司价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外汇衍生品对冲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使用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可以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带来正的价值效应。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我国应该发展和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提高制造业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汇衍生品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运行特点与外汇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曲健涉外经济活动中最难把握的是外汇风险问题。自单一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确定以来,外汇风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已引起了高度重视。我国由于一直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汇率调节机制僵化,外汇银行对于所承受的外汇风险...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7月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新的安排,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幅度扩大,变动频率加快,升值趋势明显,持有大量外汇敞口头寸的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更加显性化、日常化,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出发,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以及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加入WTO,作为调节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同时也增强了汇率的不稳定性,如何加强外汇风险的控制是国内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受汇率变动最直接影响的国内企业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大趋势下如何应对外汇风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中运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而密度预测(densityforecasting)从整体上对随机变量的将来某一时刻不确定性加以描述,迅速成为了各国金融机构分析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将密度预测用于人民币外汇汇率波动的预测模型中,用它全面地描述外汇预测当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进而能够跟精确的,更好的对汇率波动产生的负面风险进行预测和估计。  相似文献   

6.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汇率风险成为新的风险点.笔者通过对平凉市9户中小型涉外出口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意识不强、金融服务手段单一、政策宣传指导有限等原因是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出口企业汇兑损失、财务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运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应对汇率风险、实现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欠发达地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超过10%,大大降低外贸出口企业的利润,也加大了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防范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银行的外汇资产的风险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外汇资产面临着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资产所共有的风险,其中汇率风险是外汇资产面临的特殊的同时也是最大的风险,因此研究银行外汇资产面临的汇率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基础和核心问题——汇率风险计量进行了综述,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了探讨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银行外汇资产的风险计量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中小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抑制了外贸中小企业比较优势,使一些企业举步维艰,经营困难;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增加了就业压力;加重了外贸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缓解和消除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对策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减轻税费负担;多方合力拓展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逐步实现企业转型,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浮动汇率制的实行导致汇率波动明显加剧。汇率的波动起伏给跨国公司的经营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由于汇率波动对经常需要碰到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跨国公司的未来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即外汇风险。随着中国的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外汇业务日趋频繁,外汇风险的防范在其日常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首先基于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的基础概念为出发点,具体探讨国际上现存的跨国公司面临的三大类外汇风险。其次,根据每种外汇风险提出相应的外汇风险的管理手段,对可能遭受的外汇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外汇风险管理措施,力图有效避免或控制外汇风险对我国跨国公司的财务及运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汇率波动带来企业外汇风险暴露,同时,外汇风险暴露在不同货币和不同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进行经验分析,并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在不同币种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美元汇率波动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最大,日元和欧元汇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各行业中制造业受外汇风险暴露影响的企业最多。面对汇率波动,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充分重视不同币种外汇风险差异,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改进外汇管理,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的加剧和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逐步深化,我国远期结售汇业务经历了起步、推广和迅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存在着客户结构失衡,"实需原则"不能满足企业规避风险需求,银行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不足,定价机制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因此,从政策层面上,应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转变外汇衍生交易监管思路,建立高效的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开辟银行汇率风险对冲渠道;从实务层面上,要加强外汇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加强政策引导和业务培训,涉外企业要增强汇率风险意识,银行应提供各种规避汇率风险业务,以促进对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GARCH模型应用于我国汇率风险的计量,通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收益率VaR值的实证分析,证明基于GAKCH(1,1)模型得到的VaR值能很好的拟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日收益率,在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具有应用价值.同时,本研究也可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以及外汇投资者规避汇率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汇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外汇市场波动对外汇理财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我国外汇理财市场的理性发展.目前,个人外汇理财主要面临三种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及合约风险.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个人外汇理财应采取更为稳健、更为全面的投资策略,以确保投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汇率频繁而大幅的波动,迫使更多的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开始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本文是对我国企业使用远期结售汇规避汇率风险的一次实证检验,通过分析发现,在所有使用远期结售汇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企业中,进口企业和出口企业保值效果是不一致的,不同货币保值效果也不尽相同。对于呈现单边走势的货币,企业选择正确的结汇或售汇方向进行外汇保值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震荡走势的货币,远期结售汇在结售汇两个方向都起到了很好的保值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浅谈企业外汇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仔细研究了中国企业在涉外业务中面临的外汇风险的种类和来源的基础上阐述了对各种外汇风险的一些防范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外汇风险种类及产生原因.二、准确预测外汇汇率变化趋势.三、外汇风险防范方法.本文的重点在于提供回避外汇风险的方法,特别是第七种方法外汇业务规避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第十一种方法综合防范方法,在货币市场中综合运用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自此以后,汇率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较大的外汇敞口,商业银行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对汇率风险重视不够、汇率风险管理模型不完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有限、外币资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管理与发展 ,分析了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历程 ,探讨了外汇工具的发展状况 ,并分别对“三中”外汇风险提出了风险控制规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比的方法,对陕西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的概况和前景进行分析,其结论是:货币汇率和人民币升值心理预期是影响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要因素。陕西远期结售汇业务有一定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企业要提高外汇风险意识,应根据美元、欧元和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选做远期结售汇业务,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