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2005年7月—2013年10月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干扰分析法对金融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实证分析。ARMAX检验的结果表明,单纯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金融危机本身并未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实质性影响与瞬时脉冲效应;而考虑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因素之后的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明显的贬值压力,金融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贬值压力。相对而言,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最大,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升值的压力,第三轮与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人民币汇率泡沫的产生和扩大。试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此作一实证研究。首先给出汇率泡沫的概念,把问题归结为均衡汇率的求解,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并实证计算出近10年来的人民币均衡汇率,从而证实了人民币汇率泡沫的存在。汇率泡沫不会永远存在,一旦破灭,会给一国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应该考虑对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贬值。  相似文献   

3.
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现有文献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全面,尤其缺乏对于零利率下限时期与常态化时期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美联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将缩小中美两国利差,促使中国的资本外流加剧,并导致实际利率水平和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进而带来资产价格下跌,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美联储不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其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此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会与常态化时期有所区别。基于2002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98个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Wu-Xia联邦基金影子利率(Wu-Xia Shadow Federal Funds Rate)来度量零利率下限时期的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运用因子扩张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从资产价格角度分析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会通过利率渠道对中国资产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且该负面影响具有时滞性;人民币汇率调整具有补偿效应,即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减轻资本外流的压力,进而削弱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在零利率下限时期,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比常态化时期更为显著。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改进和拓展:一是采用Wu-Xia联邦基金影子利率度量零利率下限时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避免因采用联邦基金利率而低估其负面影响;二是运用FAVAR模型缓解VAR模型及TVP-VAR模型的遗漏变量偏误问题,并为识别结构冲击提供足够丰富的信息;三是对零利率下限时期与常态化时期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时变影响。为更好地应对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深入分析和把握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发生改变的原因和本质,在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同时,密切关注和警惕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保证人民币汇率弹性适度和调整空间充足。  相似文献   

4.
受2013年6月美联储表态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为及其预期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地动荡,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步伐却并未由此止步。这不仅会作用于美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同时也必将会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遭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就当前美联储退出QE预期及步伐加速的背景下,分析了美联储退出QE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从实体经济传导和金融市场传导层面探讨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认为美联储退出QE对我国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并最终提出了以"保持稳定"为目标的防范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实施到最后终结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目前来看,退出前景还不明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分析表明:欧美日量化宽松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增加,短期内会对我国对其跨境收支和进出口产生正向冲击,且对跨境收支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会对我国对美日欧的进出口产生负向冲击,对我国对美日欧的跨境收入产生短期的正向冲击,对支出产生负向冲击。对此应进一步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美国货币利率持续13次调降之后又持续17次大幅提升,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相似文献   

7.
美国持续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主要经济体现阶段都处于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时期,但对于深陷"去杠杆化"的美国,其经济增长仍然缓慢,信贷萎缩,失业率居高不下。2008年末开始,美联储试图通过"零利率"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挽救经济,却收效甚微。2010年8月,美联储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围绕着美国持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回顾了该政策的背景和内容;然后,用排除法分析说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原因;接着,通过分析该政策的失效情况及其原因,得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能解决美国信贷萎缩和高失业率的问题,由此引出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最后,站在我国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包括亚洲金融危机在内的很多区域性金融危机,都有一个相同的背景,即美国等大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收紧,2013年12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进程正式启动,这一相同的背景再次出现,全球金融市场气氛再次紧张。本文简要介绍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退出进程,梳理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渠道,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宁夏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短期影响,为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及时防范风险以稳定汇率提供借鉴。 方法/过程通过构建VAR模型,对主要变量做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美联储加息是通过资产价格、国际收支、资本流动、货币政策途径影响人民币汇率;合理引导预期也是影响汇率的主要途径。同时,应继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和多边合作机制;夯实宏观经济基础以稳定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对伯南克来说,美联储和财政部应该合作并尽可能强化货币政策的"财政政策部分"从而达到提振宏观经济的目的。然而2009年伯南克提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理论上自相矛盾,货币政策的"财政成分"是量化宽松政策起效的主要原因,缺乏财政政策配合的单纯量化宽松无法对美国实体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汇率对能否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05-2014年的季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货币供应量)和最终目标(消费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效率较低.因此,为发挥人民币汇率传导作用,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应尽快将人民币汇率纳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协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美、欧等国酝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因人民币汇率受到低估而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不当竞争优势,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外部升值压力。自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日均波动的幅度显著增强。贸易顺差问题不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理由,美国贸易赤字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对中国采取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则是美国贸易赤字的最重要根源,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中美贸易逆差和国内就业的问题。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以美元未来走势预期为基础,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动力,目前启动新一轮人民币大幅升值内在动能不足,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仍有温和的升值空间。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联储持续施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美元的公信力不断下降,也为世界其他货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记述世界货币霸权的发展史,通过对历史的借鉴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过程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双顺差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目标、货币供给以及外汇储备等几个指标的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双顺差条件下,货币供给内生性加强,货币政策虽然短期有效,但有效性程度不高,长期货币政策基本无效。鉴此,应防止热钱冲击、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改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纵观1994年以来的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检验标准人手,对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两者出现的冲突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人民币对内币值和人民币对外币值之间的矛盾,前者包括控制通货膨胀和遏制通货紧缩两个方面.可见造成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造成了经济长期低迷和失业率上升。为了挽救经济的颓势,美国采取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货币,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文章利用VAR模型,通过实证检验美国货币供应量、双边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我国货币供应量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结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会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短期内会促进我国通货膨胀,但从长期看会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从宏观经济波动和名义利率两方面对比分析2008年以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两阶段操作分别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关联储缩表1个百分点,将引起中国产出5.04个百分点的下降,远高于美国加息对中国产出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缩表政策将引起美国居民收入的减少,进而通过财富效应降低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就对利率的影响而言,美联储缩表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4.77单位的上升,这是因为中国需要通过紧缩银根来规避美联储缩表可能带来的通货紧缩风险.而美国加息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2.01的上升,原因在于中国需要通过缩小与美国的利差,来避免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出.当下美国又释放出较强的减息信号,这会对中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引起中国利率的下降.针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缩放举措,中国政府应实施反向措施,以消除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需积极扩张内需、加大政府支出,避免对美国的单一出口依赖;在金融市场方面,中国需重点管控国际热钱的流动,挤出投机泡沫,减少国际冲击引起的资本流出.  相似文献   

18.
以1979年至2008年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中国CPI、外汇储备、平均工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美国CPI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变量之间长期内存在协整关系。这有助于理解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悖论现象,同时对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制定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选取中国2005年8月-2008年6月相关经济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改以来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目前我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条件下,汇率对利率并不敏感。这也许是最近一两年国家频频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效果却不甚理想的原因。在中国这样实行资本管制的国家,只有运用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才能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的推进,其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也会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计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选取中国2005年8月-2008年6月相关经济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改以来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目前我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条件下,汇率对利率并不敏感.这也许是最近一两年国家频频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效果却不甚理想的原因.在中国这样实行资本管制的国家,只有运用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才能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的推进,其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也会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