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焕娣  卢雯  王晓洁 《林业经济》2012,(12):64-69,78
基于《徐州统计年鉴》、森林二类资源调查等数据,运用相关计量模型,计算出徐州市不同行业碳排放量及整个社会碳排放总量。测算结果表明:徐州市2009年总碳排放量为4139.197万t,其中工业能源碳排放量为2142.818万t;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为328.659万t;建筑碳排放量为1455.516万t;农林类碳排放量为14.757万t;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为197.447万t。建议从能源替代、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及生物措施等方面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测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碳折算系数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对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进行宏观测算与结果分析,并对碳排放的变化做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消费和生产是碳排放的密集环节,城镇居民在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碳排放比重高于农村居民;食品最终消费的快速增长是拉动产业间接碳排放上升的主要动因,技术进步推动的能源强度降低对食品链产业具有明显的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综合测算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北省物流业能耗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河北省物流业节能减排具体措施,并提出以低碳经济理念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关注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文章以山西省农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法对山西省农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农业系统的碳排放估算方法对2006—2015年的农业投入要素和畜禽养殖数量产生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1)山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状态,近年来农业碳排放总量维持在220万t左右,农业投入要素产生的碳排放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化肥、农膜、柴油、农药、灌溉和翻耕;(2)种植业碳排放最高的运城市约为36.359万t,排放最低的阳泉市为2.782万t,运城市是阳泉市的13倍;(3)畜禽养殖数量决定畜禽碳排放量的数值, 2015年山西省养殖业CH_4排放量最大的是晋中市,排放量达到4 260.56t,养殖业CH_4排放量最小的是阳泉市,排放量为387.51t,晋中市的排放量是阳泉市的11倍;(4)受自然资源、农业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山西省各地市的碳排放分布不均匀。[结论]建议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政府鼓励适当的农业规模化生产、鼓励低碳生产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效益,合理发展低碳农业。  相似文献   

6.
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出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既是温室气体的来源,同时又受到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按照目前学术界碳排放的计算方法,通过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等4个主要投入要素计算得到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对农业碳排放与农业总产值的对数值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协整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总产值之间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农业产出每增长1%,导致农业碳排放增长0.69%.据此提出了引进土地利用新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施肥新技术、发展农作物固碳技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首先设定农业碳排放测算公式,使用2009-2018年辽宁农业碳排放相关指标数据对辽宁农业碳排放量、碳排放效率以及碳源结构特征进行测算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辽宁农业低碳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动辽宁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用经济学、系统工程、农业机械化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机械化对黑龙江省的产业产生的贡献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9.
宿迁正处于经济发展提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量增长迅速,碳减排的压力也随之加大。本文通过LMDI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在抑制碳排放方面贡献并不显著,经济发展是宿迁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低碳交通和探索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等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虑碳排放约束,分析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特征和区域特征,以期为提升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05—2016年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以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对甘肃省农业环境效率和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结果](1) 2005—2016年甘肃省农业环境效率值总体呈现下降—上升—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且均小于1;(2)碳排放约束下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年均值为1.010,年均增长率为1%,且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3)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增长最快,陇东南地区次之,河西地区增长最慢。[结论]忽视碳排放将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各区域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是提升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力低碳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应对因碳排放增加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通过构建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为科学规划低碳农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2005~2015年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为基础,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并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2005~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化肥碳排放量最大,约占碳排放总量的70%;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低碳农业综合得分是2005年的1.6倍,其中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增长最快,增长2.4倍;2011年前后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明显,2011年为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的转型年份。[结论]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强调在开展农业活动的过程中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和改变,最终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影响作为河南省低碳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资源投入,在今后低碳农业的发展中必须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循环和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黔中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贵阳市为例,测算其2007—2016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时序变化特征、脱钩关系并预测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减源增汇以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区域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GDP的脱钩关系;利用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 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递减0.75%;三大类碳源中水稻种植占比例最大,为67.37%,其次为畜禽养殖,为17.08%,最后为农地投入,占比为15.55%;细分碳源,除水稻外,化肥与牛碳排放量较高,但农膜、农用柴油、农地灌溉以及羊碳排放都呈增加趋势;脱钩分析表明,贵阳市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类型呈现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扩张负脱钩4种状态,脱钩类型以强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农业碳减排取得一定成效;根据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7年的50.14万t下降至2026年的47.76万t。[结论]贵阳市农业碳减排效果明显,未来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实现农业减源增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淮安市2008-2013年工业能源消耗数据,根据IPCC提供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对淮安市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工业碳排放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淮安市能源消耗量以平均每年5.89%的增长率持续增长,略低于全国同期水平,而碳排放量则是以年均4.45%的增长率增长着。淮安市的碳排放强度则处于持续下降的过程,年均下降率达到了19.32%。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工业发展相应对策,以推进淮安市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双碳”目标已经明确,作为人类衣食之源的农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合理有效地控制其碳排放量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文章测算了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2010—2020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年际波动,且2016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处于近年来最高值。(2)种植业仍是农业碳排放的最大源头,极具减排潜力,短期来看,应成为农业减排的重点。(3)能源消耗随着农业发展而改变,长期来看,电力和汽油能源的消耗应成为减排的重点。因此,应将强化农业环保政策、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以及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作为农业碳减排的重点内容,在既保证农业生产又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生产与生产率的增长:新的测算方法及结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但比较适宜的方法测定中国农业的产出、投入和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根据新估算的农业生产和生产率增长指数,重新评价农村改革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常规方法高估了农村改革对生产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过,生产和生产率在改革期间仍按比较高的速度增长。本研究还发现,为了促进生产和生产率的长期增长,中国政府必须增加农业投资,因为由于制度革新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耗尽  相似文献   

16.
"农业碳排放"最早在20世纪早期就已提出,近年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活动导致的碳排放量有增无减,农业碳排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从县域视角出发,以湖北省江汉平原荆州市公安县为例,基于农业投入与生产过程中的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近年公安县农业碳排放量,运用Kaya恒等式变形公式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公安县近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农业碳排放强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8%,1.59%。经济因素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均表现为抑制碳排放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核算了2005~2010年黑龙江省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变化情况,核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发展趋势为波动性变化,但近年有大幅提高的趋势,石油资源的消耗占主要部分,公路部门为主要贡献者。针对黑龙江省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GDIM因素分解法、修正STIRPAT模型下的岭估计以及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对绍兴工业碳排放进行驱动因素经验分解、演变情景预测与达峰路径模拟。结果表明:(1)在GDIM分解后的各种因素中,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碳强度和能源消费规模对碳排放一直保持促增效应,而工业产出碳强度、能源强度和煤炭消耗效率为促降效应,技术进步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促进碳减排的关键因素;(2)基于岭回归方法估计碳排放预测模型,发现人均GDP与CO2排放量存在倒U型关系,当人均GDP为137,132.1元时可达倒U型曲线的最高点,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效率分别对碳排放量增长具有明显促进和抑制作用;(3)蒙特卡洛模拟下,基本情景和绿色生态情景可以在2030年前达峰,但只有技术升级情景才是达峰的最优路径,碳减排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测算了2004-2015年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同时构建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长沙市工业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平均用工人数、能耗强度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岭回归分析后发现,工业增加值、平均用工人数、能耗强度和能源结构四个影响因素中,能耗强度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最深,能源结构的影响因素最小。在此基础上,设置了8种预测情景,分析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2016-2025年的碳排放趋势。经对比分析发现情景8为最优情景,碳排放量最少。在此情景下,工业增加值和平均用工人数都保持低速增长;能耗强度和能源结构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后两者数值均为负数,说明它们抑制了碳排放的增长;它们高速降低,都会大幅降低碳排放。因此,降低长沙市工业能耗碳排放的路径是:继续降低能耗强度,改善能源结构,适当控制工业增加值和平均用工人数的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一定时间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量在短时间内很难下降。本文分析了1980-2010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变化情况,并对黑龙江省1980和2010两年不同行业能源利用碳排放总量进行对比。采用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了1980-2010年间,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能耗结构四个因素对黑龙江省产业碳排放增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效应是正向决定性因素,能耗结构调整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效应是负向决定性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