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了中国环境规制、FDI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环境规制、FDI抑制了就业增长,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促进了就业增长;而分区域看,环境规制和FDI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和FDI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和FDI对就业存在负向影响。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省域环境规制对就业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FDI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FDI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各级政府应逐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当地实际提高引资效率,积极引导FDI向第三产业转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2.
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01个城市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法测算样本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发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区域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路径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强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压力的调节效应,在下游地区比上游和中游地区更强。因此,应健全区域协作机制,破除地区间市场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全要素分析框架下利用环境技术测度了2003~2009年我国各地区工业碳排放绩效的静态水平、动态变化,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对影响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变动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处于上升状态,但整体水平较低,且在区域之间极不平衡;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其改善皆起正向作用,技术进步的作用力度大于技术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因素、能源因素、对外开放以及环境规制等对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2000—2010年的工业环境效率,并通过Moran’s I统计量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201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工业环境效率值逐年下降;分区域来看,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普遍较低,且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从各省(市)来看,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海南、黑龙江等6地区工业环境效率为1,而山西、四川、重庆、内蒙古等4地区工业环境效率均在0.3以下,工业发展与环境关系严重失衡。同时,本文研究也证实了中国各区域工业环境效率的演化呈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因此,政府应根据区域间的空间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推进形成跨区域间良好的环境合作机制,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和拐点的影响;并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择工业"三废"和四种污染物,构建了经典面板数据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在不考虑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情形,以及考虑污染排放的时间依赖、空间依赖以及时空依赖情形下对EKC假说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四种污染物均存在明显的时空依赖,在不同空间关联模式下不同污染物的空间依赖性有所差异。同时,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对EKC的形态和拐点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考虑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之后,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支持倒U型的EKC假说,经济空间权重下EKC的拐点位置远大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和邻接空间权重;而工业废水和二氧化碳则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基于2005至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七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分析,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动态特征;环境规制会抑制外商资本、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分析,环境规制对装备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仅在全国和东部地区呈现“U”型特征,在中部地区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则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和拐点的影响;并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择工业“三废”和四种污染物,构建了经典面板数据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在不考虑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情形,以及考虑污染排放的时间依赖、空间依赖以及时空依赖情形下对EKC假说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四种污染物均存在明显的时空依赖,在不同空间关联模式下不同污染物的空间依赖性有所差异。同时,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对EKC的形态和拐点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考虑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之后,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支持倒u型的EKC假说,经济空间权重下EKC的拐点位置远大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和邻接空间权重;而工业废水和二氧化碳则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考虑空间集聚效应情况下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创新能力和空间效应方面实证分析了各变量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空间集聚效应后,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略有降低;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地域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对区域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我国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加强环境规制抑制了就业增长。而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对就业存在负向影响。(2)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存在策略性竞争行为,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以逐底竞争策略为主,而分区域来看则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体现为差异化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则以逐底竞争为特征。(3)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某一地区放松环境规制将会对邻近地区的就业水平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从生产成本以及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并利于2000年—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通过构建环境规制与生产成本以及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对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既能够增加生产成本对就业产生抑制作用,也会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就业;从就业量看,环境规制对就业的负向成本效应小于正向的创新效应,从而对就业总量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不同产业划分的就业结构来看,环境规制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第三产业就业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缓解就业与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使用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了中国29个省区1990~2009年包含3种污染物排放的环境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构成,在构造3种污染物环境规制强度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它们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生产率及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东部地区维持着较高的环境技术效率,全国平均工业绿色生产率年均保持2%左右的增长,且地区差距明显;(2)对3种污染物的检验显示,只有对固体废物的规制满足波特假说"双赢"效果;(3)各地区的检验呈现不同的特点,对西部地区的检验仅能反映较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绿色经济席卷全球和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基于SBM-DEA三阶段方法,评估中国省级区域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比较分析中国省级区域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现状。结果表明:中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差距大,总体呈现东高中低;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阻碍了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环保规制强度和教育环境虽未能有效发挥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但教育环境的整体表现要好于环保规制强度。因此,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绿色创新的软环境,推进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提高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选取1981~2008年的数据,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imquisr生产率指数法和超效率DEA模型对金砖四国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分解变量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进行了测算;进而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金砖四国的碳排放与FDI引进、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或分解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中国的碳排放与FDI引进和TFP变动均没有显著的均衡关系,而其他三国的碳排放与FDI引进或者TFP及其分解变量均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来看,中国的FDI引进与技术进步变动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它们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印度和巴西的FDI引进是TFP或技术效率变动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TFP或技术效率的提高又是碳排效减少的Granger原因,俄罗斯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碳排放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对经济主体的污染物排放行为进行约束,其中正式环境规制体现了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则反映了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具有目标一致性,但规制主体和规制手段不同,因而其污染物减排效应既具有协同性,也具有异质性;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地区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规制环境的不同以及规制实施时间的不同,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污染物减排效应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采用2007—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从整体上看,正式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非正式环境规制虽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可以强化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从时间异质性来看,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在2012—2017年强于2007—2011年;从空间异质性来看,正式环境规制在北疆地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而在南疆地区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新疆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均从与碳排放强度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且正式环境规制的这种转变先于非正式环境规制。总体来看,在碳减排过程中,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并先于非正式环境规制发生作用,在污染物排放较多的地区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更强。因此,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提高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增强正式环境规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后发地区还应提高对转入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素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增强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以有效发挥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与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并对其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省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较低,但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各省区增长效率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空间自相关Moran'sI检验显示,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不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还存在着明显的集群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新科技对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为正,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的影响为负.而工业规模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差别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及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滞后效应,环境规制滞后一期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环境滞后一期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均产生抑制作用;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呈现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呈现U型关系;从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也表现出异质性,在东北地区及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抑制区域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3年—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贸易方式对工业固废、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PM_(2.5)等四类污染物排放的差异性影响。估计结果表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会加剧工业固废、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水三类污染物的排放,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收入效应却可以降低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对PM_(2.5)污染物来说,一般贸易的估计结果与前述三类污染物相同,而加工贸易的估计结果正好相反,短期内加工贸易会加剧PM_(2.5)排放,长期内却可以降低PM_(2.5)排放但效果有限;加工贸易的收入效应短期内可以降低但长期却增加PM_(2.5)排放。研究还发现,对四类污染物来说环境EKC假说均不成立;"污染避难所"假说现象对工业废气存在,但对工业固废和PM_(2.5)却不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运用DEA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省级单位2004—2012年的物流业效率,并利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PTAR)研究了环境规制对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物流业效率存在三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小于第一门槛值72.6697时(区间1),其具有促进作用;当环境规制介于第一门槛值72.6697与第二门槛值186.1485时(区间2),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相比区间1大幅提升;当环境规制介于第二门槛值186.1485与第三门槛值259.3606(区间3)以及大于第三门槛259.3606时(区间4),环境规制对物流业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后者的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要素投入和外部创新环境两个方面,二者均对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以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Moran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并建立直接要素投入和区域创新外部环境因素与专利产出的实证模型,通过OLS和空间计量两种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区域创新产出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区域创新行为具有空间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区域创新集群的现象比较明显;创新环境外部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单纯增加人口数量并不能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诸因素中,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高校毕业人数和市场化率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DEA和SFA模型对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前后的我国31省市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效率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条件等投资环境的影响显著;在同质经营环境和运气的条件下,我国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效率表现不容乐观,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有待提高;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最优,中西部较差。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提高合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外资项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