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环境和就业双重压力,有必要深入研究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估计碳排放权交易对受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可能路径,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减少了工业碳的排放量,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促进生产规模扩大是碳排放权交易正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有效路径之一。排污权交易可以实现环境和就业的“双重红利”。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进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实施和推广,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的有效执行实现“改善环境”和“促进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融权"机制建设、碳抵消项目建设、边界碳调整措施、监督碳排放企业、引导相关金融创新共五个路径探讨征信管理支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分析征信管理工作本身所应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包括征信产品创新、信用记录创新、评级机构创新等,以保证征信管理工作能够通过上述五个路径发挥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能侧是解决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问题的根源所在。相比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用能权交易制度在现有研究中较少受到关注。基于2013—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减污降碳的作用,并从节能效益、技术进步和金融支持三个角度展开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减污降碳影响的机制讨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用能权交易制度能够实现减污降碳的双重环境福利。(2)用能权交易制度通过提升能源效率、减少能源使用实现节能效益,通过提升创新产出、丰富创新资源激励技术进步,通过推动绿色金融、加强能源投资引导金融支持,进而提升减污降碳水平。(3)用能权交易制度具有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能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4)命令型环境规制较强的地区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减污降碳效果较差,会产生政策间的掣肘效应;能源富集区相较其他区域政策效果较差,存在更大的碳锁定风险。  相似文献   

4.
市场化的碳减排机制被认为是实现全球低碳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过程中配额分配的合理性问题与碳减排过程中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矛盾性问题,本文构建包含自然-社会-经济多重系统的DSGE模型,分析比较不同碳配额分配比例下的碳排放权交易活动对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引入使得棕色企业得到了技术改进,同时绿色企业显著改善了环境质量。其次,初始碳配额分配比例对系统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碳配额分配比例的降低,棕色企业技术冲击对中国短期经济的波动效果增强,而绿色企业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波动效果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通过调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中碳配额的初始分配比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动态优化,为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长短期目标关系、提高双碳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优化能力、重塑自然-社会-经济多重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之一,碳排放权交易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取得了重大发展。本文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回顾,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需要承担碳减排的责任与义务,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应当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降低世界碳排放量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首先界定碳排放权的含义,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碳排放交易制度,提出现阶段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其中总量控制不是绝对目标,而是相对目标。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碳排放源难于监测和控制、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等问题;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排污收费标准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借鉴较为成熟的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采取加强政府政策的宏观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配置、健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以及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以实现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要求,也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目前比较突出的市场分割、市场主体参与度低、定价机制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市场交易量的扩大、统一价格的形成及市场的持续发展。因此,亟需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培育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特别是要通过解决碳排放权的稀缺性问题、完善交易平台建设等形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双碳”背景下,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否助推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仍有待检验。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法,检验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工业碳排放和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用能权交易制度有助于城市工业碳排放减少和工业碳生产率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内陆城市工业低碳转型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时为沿海城市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相较于非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用能权交易制度对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能耗“双控”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及绿色创新效应等途径驱动城市工业低碳转型。进一步分析可知,经济增长目标削弱了用能权交易制度的产业结构效应及绿色创新效应,要素错配弱化了用能权交易制度的能耗“双控”效应,二者对用能权交易的低碳治理效果产生负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低碳治理效应评估,为理解市场型环境规制与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对我国...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对于我国建立有效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营造绿色低碳的经济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处于探索时期的基本国情,通过借鉴欧盟国家的经验总结及全国七个试点的实践,对我国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刘璋 《大众商务》2010,(8):285-285
本文回顾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国内外理论研究情况,以期对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在七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揭开了建设市场经济规则的碳减排机制的序幕. 行政手段过滥过多,是过去碳减排机制最大问题.而解决这一向题的途径在于改变以单一行政为主的减排机制,建立碳交易市场,使各经济主体由被动减排变为主动减排.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碳减排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下面特此提出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几点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杰 《新智慧》2004,(10A):34-35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集团内部经常以低价进行内部交易。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规定,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亏损应予以抵销,在计算资产账面价值时扣除的、由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亏损也应予以抵销。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1]2601号),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就此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大幕已经拉开。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有关负责人,并就我国开展碳排放交易权的试点工作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团内部网络治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企业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及关联企业作为内部网络成员,形成内部网络关系,并且从内部网络关系强度、独立董事以及关系型三个方面产生治理效应.以此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实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单个集团内部关系强度、独立董事及关联经理数量对集团的绩效产生了正向的治理效应,而关联交易频率、关联经理的任职数量与集团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沪深106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高管团队成员的蓉职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高管成员的兼职行为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管兼职企业的规模越大、赢利情况越好,越有利于提高本企业的业绩;高管在企业集团外部兼职的企业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提高本企业的业绩;高管在企业集团内部兼职企业的数量与业绩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经历了2011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之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始交易。这意味着全国越来越多的重点控排企业都将陆续通过购买碳排放权配额或是自行节能减排的博弈,在生产模式上实现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转变。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相关经营活动严格征税,利用国家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税收数据共享共用,有助于对重点控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度实施监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提供税收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7年至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企业关系型交易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供应商或客户关系型交易比例越高,投资效率越低,这会加剧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程度,说明供应商或客户关系型交易在带来关系租金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好,越有助于抑制关系型交易带来的非效率投资,说明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可置信承诺,能够有效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控制和降低风险,提高信息披露的可信度,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抑制关系交易引发的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行为。  相似文献   

19.
企业碳排放信息公开需要有明确的法律限度。企业碳排放信息具有环保性、碳交易相关性、碳管理相关性三个显著特征,其范围划分应遵循不违反强行法规定、服务于环境保护、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服务于碳管理四个原则,对其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企业碳排放信息公开的程度可以从客观性、可靠性、全面性、易获取性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判断;公开的方式分为强制公开、自愿公开和协商公开;公开的载体要进行分层,且应多样化;公开的例外至少包括九种情形。  相似文献   

20.
设置合理的组织层次是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建设的内容之一,是选择适当联结纽带使各成员企业进入各自层次的前提,也是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的基础。本文针对我国企业集团组织层次设置过程中的经济不合理性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决定企业集团组织层次设置经济合理性的两大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我国企业集团组织层次设置的目标模式。一、我国企业集团组织层次设置的经济不合理性问题从我国现有的企业集团组建、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来看,我国企业集团组织层次设置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集团核心层通过与成员企业谈判或行政干预所获得的经营管理权限。据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