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盈余反应系数是否变化的角度研究了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对每股盈余的稀释程度总体而言较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对每股盈余的稀释程度越大,其盈余反应系数越低,但是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市场并没有对可转换债券的稀释进行充分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徐丽华 《时代经贸》2007,(5Z):88-89
每股收益既是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也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润表的一个计算项目。本文主要介绍企业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同时,对于计算每股收益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作了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文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中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实质与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着重讨论了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丹 《当代经济》2007,(7):123-124
论文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中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实质与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着重讨论了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受到中外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交易规划等方式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行为。企业的最大目标是每股盈余最大化,而会计盈余的衡量基础所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财务杠杆效应分析了由于负债融资中固定利息的存在,是基于每股税后盈余(EPS)和息税前利润(EBIT)来构建的财务杠杆效应.本文在将成本概念扩展为财务资本成本和人力资本成本的背景下,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财务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基于每股税后盈余(EPS)和薪息税前利润(EBSIT)的财务资本杠杆系数和人力资本杠杆系数,发展和完善了财务杠杆效应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波 《技术经济》2004,23(7):44-46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阐述,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企业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笔同意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公司的财务目标,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该指标的可操作性较差,很难对公司的经营层产生实际的督导、业绩考核和激励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每股市价最大化才成为了股东财富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6年交通运输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了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净流量及以资产减值为代表的稳健性会计信息披露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资产减项准则的经济后果已提前显现,但2006年资产减值计提的"赶集"现象未能引起投资者的充分关注。资产减值准备的正常计提向市场传递谨慎性会计信息,促使股价上涨,非正常计提导致股价的泡沫化。可能存在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整体有用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纵观古今中外关于会计盈余与股价相关关系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会计盈余这个变量的不同选择,以及股票计量变量的不同选择,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计量模型。在研究沪深板时,研究者主要用每股收益以及未预期盈余来对会计盈余进行计量,而股票的计量主要选择股价、正常收益率、非正常收益率以及非正常报酬率,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文章将沿袭中外先进研究方法,一一建立模型验测沪深板某些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板,从而更好的来研究中小企业板的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对股价的短期波动影响,更好的为投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0.
谈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卫 《经济师》2006,(11):191-191
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多种,其中以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4-200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我国财务分析师在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盈余时影响其预测精确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预测机构数量的增加、盈余可预测性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将伴随着高的盈余预测精确度,而盈余波动程度越大、公司规模越大,预测的精确度则越低。同时,可预测性、盈余管理、盈余波动以及公司扩张速度对分析师的悲观预测有显著的影响,而可预测性、盈余管理以及公司规模则显著影响分析师对盈余的乐观估计。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行为对并购溢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流通股权的转让以会计报告中的每股净资产为重要定价依据,会诱发相关利益人利用会计盈余管理操纵股权转让价格.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影响并购溢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变量与股权转让溢价率显著负相关.这一方面表明在股权转让讨价还价过程中.股权受让方能够"看透"目标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利益人通过降低利润的盈余管理,试图抬高股权转让溢价率以迎合监管部门的要求,获得监管部门对股权转让的审核批准.  相似文献   

13.
张瑞林 《时代经贸》2012,(24):258-259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逐市计价,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企业持有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在2007年8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这一计量模式对财务报告产生了负面作用,就是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甚至萎缩的情况下企业逐市计价,计提大量减值准备,降低了企业每股盈余,从而导致企业的股价下跌,进一步加速经济恶化,这一计量模式因此为人们所诟病,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不是危机的根源,危机的根源在于部分金融企业滥用及过度创新金融衍生工具且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管。所以在波动市场中对公允价值在财务当中的应用应持谨慎态度,相关制定准则的机构应尽快完善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监管机构也应对该计量模式在财务当中的应用实施更加严厉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产生盈余管理的动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有: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盈余管理的参与者无非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但唱主角的是经营者,因为他们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因此.企业的经营者是盈余管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随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这三种观点的局限性日益明显,笔认为宜采用资产现金回收率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湛  曹萍 《当代财经》2012,(8):52-60
近年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的融资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现象,然而上市公司对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偏好改变的内在机理是什么?研究发现: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发债的高门槛,使得能入围发债的公司具有上市时间长和每股收益增长率过快的特征。这种严格管制下的发债公司并没有表现出更佳的财务特征;相反,规模大、自由现金流充沛的公司会偏好发行中期票据。公司发债前的每股企业自由现金流偏少,但每股收益增长率过快,是为了达标而进行的盈余控制。公司债券严格管制导致交易所债券市场萎缩,使得公司债券的流动性下降。为了弥补流动性的损失,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中期票据,这又导致上市公司更偏好发行中期票据。  相似文献   

17.
张京京  孟全省 《经济师》2010,(9):90-90,93
文章运用我国37家农业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该时间范围内农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与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补助与每股收益存在正相关性,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但影响系数很小;而政府补助与每股净资产没能通过检验,但主营业务收入与每股净资产显著相关。进一步说明,政府补助在很小的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而净利润的增加并未带动股东权益的增加,企业价值没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李琴  李文耀 《时代经贸》2007,5(6X):136-137,139
盈余管理行为在中外公司中普遍存在。从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其中,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书怀 《当代财经》2013,(2):119-129
文章选取2007-2010年年报利润表中均含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 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比分析了其2003-2006年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实证结果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四大"对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更高的声誉补偿溢价;审计质量与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负相关,且审计质量较2003-2006年有所下降,采用正向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尤为明显,但"四大"与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高审计收费并没有带来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7年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公司如何利用股票投资的会计政策选择管理盈余,从而实现其特定目的。实证结果表明,2007年除股票投资外的盈余增幅越高,公司越倾向将股票投资计入不继续增加当期盈余的会计科目,以实现盈余平滑;而短期偿债能力低的公司,更倾向将其股票投资计入不影响流动比率和损益的会计科目,以避免偿债能力和盈余水平的波动;2006年业绩亏损的公司,为避免连续亏损更倾向在2007年年报中将股票投资计入增加当期盈余的会计科目,以实现扭亏;而处于受管制行业的公司,则规避披露较多盈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