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路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互动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即:旅游发展可以有效带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又能促进旅游发展。二者互动局面的实现路径为: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旅游业、结合旅游业建设新农村。为了推进旅游服务型新农村的健康发展,必须统一规划设计、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参与、实施综合开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法制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法制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法制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制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必须首先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在法制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切实加强农业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优良法制环境;再次严格规范农村执法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余玉荣 《老区建设》2011,(10):62-64
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课题旨在论述通过轴心辐射模式,以教育为轴心,通过文化辐射、氛围辐射、产业辐射、成果辐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王庆  程水源  刘汉成 《乡镇经济》2009,25(12):17-20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设置问卷,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村民进行调查,从而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作出基本判断,总结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揭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新农村才会发展得更快。文章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东千村为例,分析了政府在东千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法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及政府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把农民中等收入者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科学监测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环节,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新农村建设为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培育提供平台、农民中等收入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培育与新农村建设处于同一历史进程中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民中等收入者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县城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汇合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一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经济保障、物质基础。此外,农民增收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活力,城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资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要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充分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者、引导者、协调者和管理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同时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七个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吕廓  张辉 《黑河学刊》2006,(4):110-111
建设新农村是改革开放后乡村逐步走向城市化轨道的一项重大举措。建设新农村强化了水务系统的重要性,水、电气化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水务档案管理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务档案管理人员应更新思路,抢抓机遇,强化意识,提高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前提保障和有效措施。在这一阶段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使水务档案管理充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纷纷以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为指导,开展其新农村建设,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通过积极发展生产、培育新型农民、倡导精神文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呈现出"经济发展、村民"生活富裕、干群团结、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的喜人景象.文章通过调查实践,在认识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西充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路径和成效,为其他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姚礼芳 《魅力中国》2014,(16):17-17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日渐深入,如何构建符合农村需要的,具有先进性的新农村文化.成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形势,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想取得实效,不但要在思路上进行全面创新,回时还要在措施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保证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为此,我们应结合新农村文化建设实际,重点研究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及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和手段支持。保证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晨 《老区建设》2008,(4):39-40
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地方高校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及物质保障。围绕新农村文化建设,地方高校应该如何介入、采取哪些措施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黄细嘉  王鸽 《特区经济》2010,(2):188-190
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型新农村的概念,对旅游型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要素及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为我国乡村的特色发展和产业发展、为乡村旅游和旅游型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互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作用机制,找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联接点,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回顾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系统,阐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系统的互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相互促进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为定量化、科学化评价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相互贡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对实现该省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的解析和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对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黑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扶贫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自觉地在新农村建设找准位置,把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一、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1’建设新农村,要以一定的生产生活设施为基础,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重点提出要着力抓好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我们按照赣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整村推进纳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十五”期间,我们先后投入590多万元扶贫资金,发动社会个人、企业捐…  相似文献   

17.
许敬宏 《中国经贸》2013,(14):81-8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目前的重要目标,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党的十七大会议的召开,全国的县域经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不但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为其提供了财政支持,为新农村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针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扭住三个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扭住三个关键,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一)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农民群众自己美好的家园,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群众求富、求安、求乐、求美、求和谐的要求结合起来,采取民主说服教育方法,组织带领农民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克服和纠良现象,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管理的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评价,是实现动态量化反映新农村建设进程、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观战略性调控的基础工作,对于当前工作的评价和今后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南京市江宁区实际经济情况,在戴南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区县级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并以此为标准对江宁区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涂雪峰  胡小燕 《特区经济》2006,210(7):155-15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今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这一政策战略转向为民营企业制造了无限商机。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挑战。这就要求民营企业敢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