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曾鹏 《城市问题》2007,(6):24-27
在生态学理论中,谈到生物的种间竞争时会引入"寄生"与"共生"两个概念.从种间竞争的角度看城市的成长也可以分为"寄生"和"共生"两种模式,"寄生"和"共生"现象在城市群中对不同类型和不同能级的城市都有借鉴意义,从"寄生"到"共生"再到超越是城市成长中的必然过程,是城市成长的必然的理性选择,也是城市自然"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胡英 《物流技术》2014,(19):13-15
基于共生理论对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务创新的关系进行探究,分析了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创新的关系,并以内陆港为例论述了二者基于互惠共生关系下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创新在互惠共生关系下能够实现良性循环,为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创造较大利益,使二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突破了传统研究中单从制造业或物流业一方的角度探讨二者关系的框架,运用生物学的共生思想将二者的互动模式分为寄生、偏利共生与互惠共生三大类,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直观地描述了各模式下共生系统的整体效用及均衡状态时的最优效益,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相关论证.  相似文献   

4.
突破了传统研究中单从制造业或物流业一方的角度探讨二者关系的框架,运用生物学的共生思想将二者的互动模式分为寄生、偏利共生与互惠共生三大类,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直观地描述了各模式下共生系统的整体效用及均衡状态时的最优效益,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相关论证。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从"互惠共生"的观点出发,对校企合作建筑业工法建设进行了探讨。指出校企联合实体工法建设,是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种较理想的范式,认为在校企合作工法建设中,需要树立互补、互惠、合作理念,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行合理的利益共享与分配机制,加强双方在人员交流和培养、工法成果转化、资源共享方面的紧密合作,为校企合作建筑业工法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体策略和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为基础,认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本质关系首先是共生;进而,分析了上市公司股东关系这个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最后对如何建立和谐共生的股东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建立公平互惠共生模式,分担监督成本有利于建立稳定的股东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业和银行关系紧密,在长期合作中由利益驱使形成共生关系.本文从利益分配维度对二者共生效果进行检验发现,中国“房地产—银行”共生系统的收益不稳定,且呈偏利于房地产业的非对称分布,银行在与房地产业的合作中未获得平等的利益分配,“房地产—银行”共生系统运行效率偏离系统环境的优秀水平,共生效果不理想.作者认为,对房地产业与银行共生关系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认识不清,以及偏颇的调控政策是导致中国房地产业与银行长期不能协调共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契合了当前职教改革发展和新《职业教育法》理念。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共生共融、互惠共利、共建共享、共担共赢的理念内涵,具有虚体性与实体性共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具的特征,体现从利益到责任、从契约管理到双元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价值提升。本文在新《职业教育法》实施背景下,提出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念、职能、内容、作用,明确建立长效机制、转变职能、提供法律保障、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治理都会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有重要影响。当下,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控性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有限性,诸多新创企业的生存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往往在合法性方面、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网络的关系强度方面、契约的不完全性方面等固有劣势,并引致其创新成长成为一种复杂性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印象·北大资源物业"利万物,共生长"是北大资源物业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利万物"是北大资源物业回归服务本质,不断追求更高品质服务,为业主和客户创造最大利益的处世哲学。"共生长"则是北大资源物业的价值导向,从磨砺中汲取营养,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一个和谐、共赢的生态系统,让员工、合作伙伴,乃至推动社会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赵辉 《中国企业家》2012,(11):103-114,116,11
任何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这"两个市场"的竞争。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往往注重外在的"产品市场竞争战略",而忽视内在的"人才市场竞争战略"在当前最有效的企业留人策略中,"提升职业发展机会"被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们排在了第一位叠环成长理论解决了企业成长与员工成长互动共生的问题。企业大图"牵引"员工不断成长,员工成长"推动"企业大图不断放大"雇主品牌"的理念下,企业将潜在员工和现有员工视为"客户",人力部门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虽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机理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借鉴生物共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利益相关者满意和多元资本共生的中介作用,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理论解释框架。文章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多元资本共生系统;企业社会责任是对利益相关者投入资本的一种回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边界随着企业多元资本共生关系的演变而演变;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前提是利益相关者满意并以此引发的资本持续投入的行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满意能够促进利益相关者多元资本的共生,进而产生共生的过程能量和结果能量。  相似文献   

13.
<正>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人们不再是只注重股东的利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有关研究中可以发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不同,所界定的会计信息需求是不同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是不同的。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言是一种权利的体现,一旦利益相关者发生利益冲突时,会计信息"面纱"后隐藏的各项权利便显现出来。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解释各项经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7,(12):167-172
当前,我国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新《食品安全法》确立的"社会共治"模式反映的是一种利益关系,实质是以"公共利益"为取向的政府主导型治理,其他参与治理主体被悄然边缘化且正当利益被疏离,协同效应无法实现。利益均衡,不仅是参与共治主体间动态上权利、利益的公平,也是主观认识上的一种均衡。食品安全治理的域外考察与利益均衡的正当性分析,凸显了重构权力与权利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兼顾多元利益的妥当。在契约精神下,通过企业、公权力、公众理性协商下的利益协同与主体间内部利益的理性认同,来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规范性治理,以寻求利益均衡成为食品安全治理政策演进的一种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5.
<正>资源是每个企业都梦寐以求的,垄断可以使企业的利益趋于最大化,但是它也破坏了市场的平衡。如果还想在市场规则里生存,就必须换掉自己的铁血假面,做个"实在"的企业必和必拓近一段时间以来可以说是国内财经评论的一个热门字眼,它不仅参与了竞购加拿大钾肥生产商Potash公司(以下简称"加钾")的收购战,更是在铁矿石谈判桌上屡次把中国钢铁企业玩弄于股掌之间。必和必拓的"铁"血"钾"面,是国际资源话语权的追逐,是垄断利益的表征,值得我们的企业深入掌握,以防行业资源被鲸吞,失去市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时代人们对女性形象的利用既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文化领域.美丽作为一种资源在广告中已被人们普遍的认识到,即"美即效益". 进入了商品时代,"美女"作为一种商业资源、文化资源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如今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认识绝大多数是出于商业利益这个非常功利的目的,使用女性形象就意味着把其作为交易资本来达到利益目的,女性的身体便成为了一种资本.  相似文献   

17.
产业生态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生物界共生概念的思考,后者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ion Debary)于1879年提出。生态学中的"共生"是指由于生存的需要,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必然按照某种模式通过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调进化的共生关系。自然界的生物共生是在"互利"的前提下,通过物质、能量以及其他信息的交换,建立起来的物质共享以及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共生性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是风险积聚的两个重要载体,而两个市场在经济运行中表现出相互共生关系,容易助长风险的相互累积。一旦风险累积的繁荣破灭,将导致财富幻觉的消失,进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崩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不良后果。本文的研究表明,制度缺陷将导致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风险相互正向累积。在房地产市场供给相对固定、商业银行承担两类代理成本、央行实施价格管制、监管当局实施资产比例管理等制度背景下,存在私人利益和正的边际私人利益的银行经理人,倾向于向房地产市场过度供给贷款,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相对于银行家无私人利益时的均衡资产价格而言,系统性地被高估。在商业银行与银行监管当局仅根据风险资产最近成交价格预测银行贷款组合或贷款抵押物未来价值这一信息结构下,一次交易中所形成的房地产的市场风险,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19.
杨杰 《河北企业》2013,(10):35-35
<正>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急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有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信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信息作为一种战略性和基础性的资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信息资源市场化配置以及利益最大化原则下,信息资源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信息主体的意识、素质、需求以及明显的地域化区别导致了我国"信息富裕"和"信息贫困"两极分化严重,弱势群体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上存在障碍。市场经济讲究"效益优先,兼顾公平",而信息资源的供给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则应当更加体现出公平。  相似文献   

20.
谈审计期望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生存的基础 审计活动是一种提供特殊公共服务的活动,其提供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审计信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人员等审计信息使用者,会从各自对审计信息的价值取向对审计工作质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果审计人员不承担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的职责,审计就不能够存在.现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各种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的期望和期望的变动为轴心的,面对社会公众新的期望和需求,审计界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固执己见.审计界应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唯一的和最高的目标,充分认识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是审计界生存的基础,以积极的职业姿态最大限度地、及时地满足这些期望.审计界只有迎合这些期望,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社会公众所需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提供审计界生存的基础,才能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实现"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若不迎合这种期望,审计界要么继续生存但面临大量的指控,要么失去服务对象,被淘汰出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