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文章对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示范区新时期新阶段的承接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产业构成、财政收入、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在安徽省的重要经济地位,对皖江城市带与铜陵市经济发展进行了梯度剖析,对铜陵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产业选择做出了判断,论述了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铜陵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河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设立示范区将为河南省产业承接带来示范效应及扩散效应,同时,其阻滞效应、极化效应等也将给河南省产业承接带来冲击和挑战。河南省要充分把握示范区建设的难得机遇,趋利避害,积极调整产业承接战略,力争做到"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4.
引导国内产业转移的合理推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地经济发展往往被视为首要目标,但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综合评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承接地碳排放的短期增加;(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在长期内对承接地经济的促进效应持续增强,而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对承接地的经济与环境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协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探究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所覆盖的28个地级市案例为研究对象,广泛梳理文献并厘清影响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前因因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分析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前因因素组合。研究发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存在3条组态路径,归纳为城镇化核心环绕型、固“基”强“本”保障型、产业“基”累与升级型。不同示范区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组态路径因地而异,各示范区地级市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路径对症下药,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述组态路径分析,可对推动示范区乃至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份额-分离法对1998~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重点城市和区域进行产业优势分析。结论表明,根据具有不同区位优势地区应采取有差别的产业转移支持政策,重点发展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的保险业,发挥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担风险保障作用,最终形成二者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为使研究的问题集中和有针对性,首先有必要对文章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范围做一些理性的梳理、交待和规范。一、产业升级的内涵与产业转移承接的效应虽然,产业的结构升级与调整是当前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者使用十分频繁的一个词,但实际上人们是从不同层次和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要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通道,充分利用“长三角”平台,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障碍分析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产业低梯度区的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要化解这些不利因素,顺利承接产业转移,需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水平的承接基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的类型划分,该文从移出地与承接地两方面,对不同区域主体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推拉力及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中间障碍因素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推拉模型和动力耦合图。移出地和承接地之间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两地关键性企业及相关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决策,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则是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老工业基地是中国工业化的发动机和载体,在中国工业化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老工业基地现在都出现了产业衰退的危机,面临着转型与结构调整的任务.通过对中国各大老工业基地总体态势和个性差异的分析评价,研究了中国老工业区整体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教育的产业属性是制定相应税收政策的理论前提.在我国教育产业定位后,其原有的税收政策已不符合客观实际,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根据教育的产业属性,应按照优先发展、公平与区别对待相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调整有关的教育产业税收政策.近期政策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扩大税收规模,增强政府财力;二是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三是开征教育税,给教育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对于股票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大多从信息效率的角度来考察,但是站在实体经济的角度,有效配置资本才是建立股票市场的最终目的。只讨论信息有效性其实是以信息效率会自动传导至资本配置效率为前提的。通过分析信息效率向资本配置效率传导的条件,然后从产业资本形成的角度出发,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上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检验。最终认为在当前中国这样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股票市场上,信息效率向资本配置效率传导的条件并不具备。  相似文献   

14.
土地的特性分为土地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两方面,本文从土地特性对土地利用的要求和限制等方面,讨论了土地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并认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土地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降低土地利用风险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信用的建立,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却与诚信原则相背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应培养意识,加强市场主体诚信道德建设;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归属;加强法制建设,营造社会信用环境,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夏冬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5,15(2):26-30,91
川、渝、黔、桂四省市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虽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行业整体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科技活动经费的筹集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科技活动人员的技术结构层次较低,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低,且新产品的产业化扩张也显不足,等等;但从内部来看,其行业优势具有互补性.因此,应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整合各种经济资源,共建成-渝-筑-邕高技术产业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没有直接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他在<资本论>中指出,当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时,就会出现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就中国国情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深层诱因是农地要素的高度稀缺和非农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增长缓慢.造成农地要素相对稀缺的原因除了人多地少的现实原因外,还包括由农地产权残缺导致农地流转交易成本过高,以至于农地大量撂荒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更具有紧迫性,当前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本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总体思路、主要内容、步骤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分析了当前利率政策的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是皖江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是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围因素。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博弈论,运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法,阐述示范区与外围区际政府间的关系,分析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探索示范区与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