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基于我国扶贫战略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位徘徊的现实背景,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201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倒"U"型非线性关系,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中部地区的倒"U"型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取得消除绝对贫困伟大胜利后,相对贫困治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战胜利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议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体现,又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由此所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问题是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现实难点。城乡融合视域下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路径:其一,加强相对贫困评估机制,构建长效目标机制;其二,破解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其三,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其四,关注精神贫困,夯实脱贫意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各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由此带来了较多的社会问题。为此,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构建了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金融发展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存在倒U形曲线特征。(2)城镇化率、农业增加值占比、财政支出占比和对外贸易依存度等因素的提高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中国各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相关和动态关联。因此在实现金融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需要通过转移支付、精准扶贫等措施,为农村贫困居民脱贫提供较多的金融支持,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外各省份在缩小城乡差距时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支出作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财政支出与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模型,分析了财政对带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通过构建VAR模型与实证分析,结果证明:1.公共财政支出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力量,滞后一期的公共财政支出扩大1%可以促进城镇化率提高0.0375%;2.公共财政支出对城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时滞性,财政支出在长期对城镇化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3.公共财政支出在短期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公共财政支出长期内会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滞后二期的公共财政支出增长1%可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减少0.7312%,加大公共财政支出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贫困线是测量贫困人口、监测贫困范围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基础。我国政府在1986年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首次建立了农村贫困线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1985-2012年扶贫线,及其收入替代率和消费替代率,并运用世界银行开发的POVCAL软件,以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作为贫困线测算我国2005-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经过分析,认为我国1985-2007年的扶贫线仅仅是维持生存需求的绝对贫困线,2011年新扶贫标准体现了我国扶贫理念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并认为把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作为我国当前的贫困线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FGT指数测算了城乡老年人的贫困状况,探讨了社会保障对城乡老年人贫困削减的影响。研究表明:被养老保障覆盖的城乡老年人贫困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降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贫困削减效应要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得到社会救助的城乡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反而更高,但是,农村社会救助明显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均对城镇老年人贫困削减有显著影响,享受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更小,而享受社会救助的城镇老年人反而更易于陷入贫困;养老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贫困削减同样有显著作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从贫困概念、贫困测量方法和贫困发生率三方面开展历时分析和跨地域比较,可刻画出工业革命发生200多年来全球贫困面貌的演变。在概念方面,人类对绝对贫困的认知从“一维”转向“多维”,高收入经济体逐渐重视相对贫困,后转向关注多维相对贫困。在测量方法方面,绝对贫困的测量侧重基本生存需要,相对贫困的测量侧重收入不平等,两种方法逐渐融合。在贫困发生率方面,按照基本生存需要的测量标准,200年来全球极端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20世纪中后期高收入经济体的极端贫困发生率降至极低水平,而按照更高水平的测量标准,中、低收入经济体的绝对贫困问题始终挥之不去,即便高收入经济体依然有一定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概念离不开一个反映基本生存需要的“绝对内核”。应全面理解贫困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并注意贫困测量方法的国情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潘娟 《金融与经济》2015,(4):4-8,83
金融发展与城乡差距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主要基于中国1996~2012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SYS-GMM对政府城市偏向制度下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城乡偏向制度下,金融发展规模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金融发展效率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城市偏向制度,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公共服务支出以及农业支出均是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并以此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是以收入不平等拉大为代价的,尤其是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然而,新的研究发现,虽然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十分严重,当今最大的收入差距础乡之间,而在城市和乡村内部。虽然城乡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应该已处于贫困线之上,但与他人收入的巨大落差却使很多人无法摆税贫困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中国式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三条可能途径,并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这三条影响途径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程度越高,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和公共产品支出越偏向于城市部门,越容易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加入财政分权的上述影响作为控制变量之后,分权本身和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就所得出的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