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优质高效的信息披露是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和风险防范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近期华晨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为切入点,梳理并分析华晨债券违约事件,发现信息虚假记载、违法违规不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是骗取债券发行权和诱发债券违约的重要原因,并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息披露边界、建立信息披露责任问责制三方面提出提高国企债券信息披露质量、防范和化解国企债券违约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8~2019年公司债和中期票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债券募集说明书中风险信息披露与债券未来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募集说明书中特质性风险信息披露越多,债券未来的违约风险越大.(2)当发债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债券承销商声誉较高,以及在债券市场打破刚兑之后,特质性风险信息披露与债券未来违约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强.(3)拓展研究发现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并未反映出发债企业的特质性风险信息,但该风险因素已被债券投资者定价;特质性风险信息披露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创现能力和偿债能力密切相关.本文不仅从理论上拓展了债券市场的风险信息披露研究,而且有助于债券市场参与者理解债券募集说明书对于评估债券信用风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自愿披露客户信息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披露客户信息产生的额外风险加剧了债券违约风险,这种影响在高专有成本和高融资约束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但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并未受到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经营风险增加和机构投资者持股降低是自愿披露客户信息影响债券违约风险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企业需要慎重考虑披露客户信息带来的风险,审慎制定信息披露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下,我国债券市场上部分国有企业信用债券存在信用评级与违约率倒挂的现象,形成较大的信用风险。打破国有企业债券的政府隐性担保预期,需要政府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对违约国有企业进行救助,并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相关配套措施。本文以华晨汽车集团债券违约为例,从政府隐性担保角度,对目前我国债券评级市场上存在的国有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失效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债券违约的省内传染效应、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以及债务违约后的政府救助。研究发现,由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华晨汽车集团债务结构失衡,同时伴随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自有品牌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陷入流动性危机并发生债务违约。华晨汽车集团的债务违约带来了辽宁省内其他国有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上升。在信用评级方面,发行人付费模式可能带来信用评级中枢的全面上移,投资人付费模式相对有效,但也存在信息获取不足等问题。本文发现政府应当持续推进对债务违约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救助,坚定打破国有企业债券的政府隐性担保预期。  相似文献   

5.
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但庞大规模背后的债券违约事件也逐年攀升,民企债券违约的背后通常存在大股东掏空或是财务造假现象,KD公司存贷双高背后就存在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高比例股权质押掏空上市公司,最终造成债券违约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的深层原因在于KD公司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执行...  相似文献   

6.
7.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机制,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企业信用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举足轻重,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接连出现北大方正、华晨集团等高评级国有企业债券违约行为,使得国有企业的信用受到了大幅冲击。截至2021年底,国有企业的违约主体反超民营企业,虽然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打破旧习,但是任其发展下去会引发信用市场的整体动荡。归根结底,国有企业债务违约频发,虽然大体上是受到新冠疫情、市场大环境经济下行等宏观大方向的影响,但根本上还是自身资质发展及自主品牌较弱、管理人对公司决策有误等原因导致。本文以国有企业为对象展开研究,对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展开识别,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现阶段主要有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两种。两种方式各有缺点,对于内部控制系统而言也各有适用性。本文认为对于内控系统的不同方面不能用"一刀切"模式化的披露方式,应区别对待:对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强制披露,对于用于维持企业经营效率效果及对法规遵循性的内控进行自愿披露。  相似文献   

9.
起始于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为一场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债券保险业务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事件中既扮演了危机的推波助澜者,又在危机中受到重创.本文介绍了债券保险的发展状况,探讨了我国发展债券保险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信息披露制度下的博弈模型,对我国发展债券保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证明在信息披露制度环境下,困扰债券保险最大的问题--违约风险是可测的.  相似文献   

10.
论文首先对信息披露制度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涵进行界定。提出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都应加强管制,进而分析加强监管的原因以及如何监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断推进,绿色信息披露日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拟从债券发行定价视角探讨债券绿色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以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非绿色信用债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软件对其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绿色项目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绿色项目信息披露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绿色“机会型”项目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债券发行定价,而绿色“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将提高债券发行定价。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机会型”项目信息披露通过传递企业价值提升的积极信号降低了债券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导致债券发行定价下降;绿色“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则传递出企业违约风险增加的消极信号而导致债券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进而提高债券发行定价。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机会型”和“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绿色创新能力以及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中均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怎样的经济效应,披露之后能否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保护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等是当前政府监管部门、众多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等各方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当前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现状,本文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标体系,分别在自愿性和强制性披露两个阶段中,以披露内控信息的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中国2010—2013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过程,然后论述了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责任主体、强制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披露的“内省”机制和内部控制中的“双向互动”方面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最后对未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新规范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过程,然后论述了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责任主体、强制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披露的"内省"机制和内部控制中的"双向互动"方面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最后对未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然后以2010年河南省41家境内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红 《会计之友》2012,(2):28-30
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对外部审计意见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我国200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我国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与非标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风险与缺陷和非标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有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8.
谈谈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揭示了世界各国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和监管的严重缺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加倍关注。文章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10年和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基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粤 《当代会计》2020,(4):33-34
2018-2019年,我国债券市场掀起一场违约潮,大量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基于此,探究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现状,分析造成大量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的成因,提出有效防范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