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资源倾斜能否有效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以及企业信贷优势形成背后的逻辑机理和微观影响,不仅关系到对产业赶超和金融抑制政策的效果评价,也对当前中国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同质化、低库存、小半径的水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大样本数据,对微观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信贷优势的形成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以信贷资源倾斜配置为核心的政策性扶持体系实质上拖累了企业盈利能力,政府干预和金融抑制最终会破坏行业竞争机制并造成微观效率损失;(2)水泥企业的信贷优势更多由政企关系、银企关系等非市场化因素主导,而与运营效率和宏观景气等市场化因素相背离,信贷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是导致其微观影响效果扭曲的关键所在。因此,推动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范政企关系对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和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东北特钢的债券违约事件,探讨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的内在逻辑、经济后果以及市场化处理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的隐性担保使得国有企业更容易受到银行和债券市场的青睐,导致其债务成本过低、过度负债和投融资期限的错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逐渐被破除,东北特钢未能及时调整自身资本结构以及债务期限结构,加之产能利用不足、盈利能力落后致使债券违约;通过在重组中引入民营企业战略投资者,东北特钢的债务结构得到了优化,技术创新不断增强,盈利能力持续向好。本文研究表明,打破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为国有企业去杠杆提供市场化的环境是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违约的制度保障,而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重组则是解决债券违约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北海信贷资源配置呈现出由生产率较低的地区和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和部门流动的趋势.这种信贷资源配置变动由于是由市场来配置的,效率更高,总体说来更有利于北海经济金融的长远发展.但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均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信贷资源配置结构变动也会给北海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对此,政府、央行应发挥调控、管理职能作用,会同商业银行一道缓解这些负面效应,共同促进北海经济金融的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领域隐性担保退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认为,我国金融领域的隐性担保内生于计划经济和转轨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获取收益,提供隐性担保付出成本,两者共生共存,互为表里。政府实施隐性担保的动力取决于成本收益比,本研究构建了我国金融领域隐性担保退出模型。根据模型对隐性担保退出条件和退出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当金融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金融市场化程度使隐性担保的成本和收益接近均衡点时,实施退出才是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城市层面银行价格竞争指数,并与2013-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相结合,探究地区银行价格竞争对当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价格竞争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且在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政府信贷干预程度较低的地区中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显示,银行价格竞争促进企业融资,并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在拓展分析中进一步发现,在金融监管强度较高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强化银行价格竞争的生产率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清理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银行部门市场化改革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部门市场化优化了信贷配置,通过减少信贷支持从而促进了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表现为产业层面僵尸企业比例减少,且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产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区分僵尸企业出清的形式发现,相对于大规模退出可能引致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地方政府的社会性问题,银行部门市场化更可能通过僵尸企业"复活"这一更为"温和"的方式实现其市场出清。上述作用在政府干预更弱、市场化进程更完善的地区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考察企业信贷失衡和存货投资对僵尸企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获得信贷优惠的企业更易形成僵尸企业;存货投资越大的企业越易形成僵尸企业;信贷失衡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明显高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据此,建议政府应加快以金融市场化为核心的市场化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的直接干预,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激励企业致力于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合理库存投资水平,加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帕累托式的信贷区域配置对协调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对信贷资本的区域配置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宏观经济严重依赖银行信贷,但信贷配置效率差强人意;信贷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省际层面而非区域层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大区域之间的信贷配置效率并无实质性差异.省际层面上,信贷配置效率差异非常显著,西部大多数省份和东部的浙江、江苏对信贷依赖程度较大;东部的上海、广东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而降低了对信贷的依赖;中部和东北的信贷配置效率较低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9.
政府干预产生的信贷配给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两个命题.运用2000~2005年的面板模型对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政府隐性干预和信贷配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中部地区,政府隐性金融干预下信贷配给表现为对私营和个体单位的贷款支持,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配给;在西部地区,政府隐性金融干预下信贷配给表现为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贷款支持,对私营个体经济单位的配给.  相似文献   

10.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宏观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发挥财政杠杆效应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得出,政府引导基金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发挥了"融资造血"功能.这种"融资造血"功能在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机理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能通过发挥"信号传递"效应,传递政府支持发展的信号,缓解资本市场上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通过资金靶向作用引导资本投向,降低企业信贷资本成本,从而发挥了"融资造血"功能.最后,由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这为政府引导基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