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精算模型分析养老金全国统筹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国统筹政策在短期使财政负担下降100%,长期内不能有效降低财政负担。在此基础上实施“女先男后”和“男女同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分别使养老保险累计财政负担降低6.68%和34.36%。为有效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和财政负担,应完善全国统筹政策,并尽快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相似文献
2.
3.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本文以上海市职工医保为例,建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精算模型,分析八套延迟退休方案对上海市职工医保基金财务运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仍实行现行退休政策,统筹基金将分别于2024年和2034年开始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如果实施先延迟女性、后延迟男性退休年龄的方案,当延退速度为每年延迟2个月、3个月、4个月和6个月时,统筹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不变,2050年累计赤字规模逐渐减小。如果实施同时延迟男、女性退休年龄的方案,四种延退速度方案下均可延后统筹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2050年累计赤字规模进一步缩小。如果将退休职工纳入医保缴纳人群,能够进一步改善基金情况。可见,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海市职工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据此,本文提出尽快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及其他提高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的政策、辅以配套措施助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鉴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有多重影响,本文假定2025年起以"每4年延迟1年"节奏,逐步将男(女)养老金正常领取年龄(NRA)从60(55)岁提高至2049年的65(60)岁,利用中国未来分年龄人口数的完整估计数据,估算了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的净效应。估算结果显示,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无论延迟与否,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规模都很大,但延迟退休对抑制缺口扩大仍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短中期,每年的收支缺口会因此减少40%~70%,但2050年后的远期效果明显减弱。建议尽早实施渐次延迟退休,减少工作退休的强制性,尊重国情允许男女差龄退休;加强养老金财政补贴长期规划,减轻远期财政兜底压力;加强养老金缴费与受益的精算联系,大力提高基金投资效率等。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保障帮助人们处理生活风险的核心职能出发,审视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政府应协调和利用各种力量实现养老保障目标,控制个人、企业等主体在养老决策中的风险因素。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利用不同的养老金类别在收入再分配、风险分担和处理、资本积累和金融深化等方面各自的优势。为实现养老保障目标,政府还应承担财政兜底责任,履行财政兜底责任,必须控制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差异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条件转变、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表现出模式差异、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的特点,这种差异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中国可根据劳动者和居民的身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模式的改革,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模式,以纵向和横向转移支持手段缩小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地区差异,通过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财政支持规模以缩小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差异。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的适度差异,中国应实施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单位和个人责任的合理化、促进养老保险费改税、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制度化、改革政府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金失衡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构建基金失衡的解释框架,并对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失衡风险,在经内生性与稳健性处理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且财政分权的影响效应主要通过征缴效率和提前退休两个机制实现。具体而言,财政分权诱发地方政府放松缴费监管,导致养老保险缴费收入遭受损失;财政分权引起地方政府降低退休审核,以致职工提前退休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加大了基金支付需求;制度环境对财政分权的两种作用路径具有门槛效应,在基金相对富余、对财政补贴依赖度低以及总体法定费率较高时,财政分权的作用机制更加突显。本文验证了宏观经济体制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影响,深化了对分权体制与养老保险制度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以及“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将退休群体划分为“老人”、“老中人”、“新中人”和“新人”,建立细分退休群体的养老保险收支精算模型,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层面研究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不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可以提高养老保险收入,降低支出,但支出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延迟退休确实可以推迟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出现的时间和降低缺口规模,但无法避免养老保险收支缺口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2022年1月我国实施以余缺调剂为目标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全国统筹调剂制度能否可持续运转?会产生多少财政责任?这关系着养老保险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计量和精算模型分五种情况研究全国统筹调剂制度的可持续性:第一,不引入任何政策干预;第二,实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征缴率等参量改革;第三,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第四,全国统筹调剂制度调整为上缴累计结余;第五,实施所有参量改革、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并上缴累计结余。研究结果表明,当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全国统筹调剂制度上缴累计结余等改革政策协同实施,全国统筹调剂制度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财政压力将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9年~2003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运用FGLS加权法对模型回归,证实政府财政责任对提高农民参保率有正效用。实证得出结果可由现行农保经典模式的实施情况支持,从而得出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实实在在补贴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特别是增加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缴费补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征进行描述,列举了国外在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较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对我国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逐步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使其更加公平,对农村社会的支持力度更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2.
理解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对于制定老龄化政策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基于研发(R&D)创新增长的跨期迭代模型(OLG),将代际人力资本作为内生传导机制,引入混合养老保险体系刻画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总量人力资本增长效应、创新增长效应和中间产品增长效应三条机制影响经济增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种制度产生的总量人力资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延迟退休使得经济增长率下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经济增长率上升。鉴于此,本文还考察了两种制度同时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老龄化社会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应关注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间的联动关系,两种政策配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3.
雷蕾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4,(11):23-2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自试点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因素,央地财政在各地承担的财政责任有所差异。本文选取吉林省临江市,对该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央地政府财政责任进行研究。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央地政府财政责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8.
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的改革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中进行。本文基于"五维"环境框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改革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改革的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变化,政治环境包括执政理念、党的认识、政府职能变化,社会环境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变化,文化环境包括孝文化和节俭储蓄文化,制度环境包括责任主体负担畸轻畸重、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还未建立、财政责任转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大批农民离开农村和土地,成为农民工.财政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实现其社会服务职能的手段.只有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保障教育公平的教育财政体制,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