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认同最早是在MARCH等提出的社会认同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织认同被认为是概念化的社会认同理论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研究表明,组织认同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表现或组织的整体效能,组织认同度高的组织个体通常会做出最符合组织利益的决策,即使不存在外部监督甚至可能损失其个体利益的情形下亦如此.然而,国内对组织认同的相关研究为数较少,因此,对组织认同的概念内涵进行辨析,以及对组织认同的影响变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王保进 《企业导报》2011,(15):245-246
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有不同的身份,具有共同身份的人往往具有一种认同,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社会共同体。当今的民族国家就是由同一个民族或几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一个人往往具有阶级成员和国家成员两种身份,因此也往往存在着民族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那么在国际层面,人们的阶级认同高还是国际认同高。一般的说,在国际层面人们的民族国家认同高于其超国家阶级认同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鉴社会认同理论作为分析基础,研究了用工双轨制组织中非在编员工的认同威胁现状,探索并提出缓解及消除非在编员工认同威胁的具体应因措施。通过消除非在编员工与在编员工之间的群际差异,增进两类员工群体间的互相理解,从而加强其组织内所有员工之间的融合与合作,促进组织以及员工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年轻的一代,新生代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包括身份认同、城市认同、乡土认同和未来归属几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产社会认同困境主要存在个人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职业身份与户籍身份的分离与错位、城市社会新场域与乡土经历的冲突、强烈的融入意识与融入机制缺失的矛盾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困境。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的困境问题,必须从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政策建构等多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组织承诺是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中一个很受关注的新概念,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的程度,是组织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概念最早由组织行为学家贝克于1960年提出,后由阿伦、梅耶等人发展。组织承诺理论已经成为研究组织员工工作态度、行动意向和道德取向的一种重要理论,而组织承诺则成为衡量员工对所属组织的认同和投入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23):244-247
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的核心。红河县架车乡架车中学的学生在国民身份认同上呈现出高情感认同,随着年龄增长,国民身份认同感略有上升,政治认同上比较积极,在文化认同上显示出对自己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又有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中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加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需要在各种合力的结合中培植中学生的民族与国家责任意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强化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主流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7.
首先以社会认同理论为背景,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组织认同对员工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个体道德同一性水平的调节作用。其次,基于372份有效问卷数据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正向促进员工幸福感,组织认同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同时,相对于那些道德同一性水平低的员工,道德同一性水平高的员工组织认同感更强,相应的幸福感也更高。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个群体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并且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但如今农民工所处的特殊地位让这个群体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在进行自身的身份认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对城市的适应能力。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并概述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Brown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考察领地行为的“边界”特征.基于认同理论,本文分析两种不同团队领地行为——团队成员对团队内其他成员的领地行为(对内领地行为)以及团队成员一致对外的领地行为(对外领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内领地行为负向影响团队认同与知识分享行为,且团队认同在对内领地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2)对外领地行为正向影响个体的角色认同,且角色认同缓解了对内领地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负向关系;(3)在低角色认同的情况下,对内领地行为通过团队认同影响知识分享行为的中介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拥有土地及其他集体资产为前提,以地域为界限而形成的特定群体组织,这个特定群体中的成员长期共同生活、生产,形成许多内在的地缘、血缘、人缘和亲缘关系。在现行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经济资源的共同拥有,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特定的功能组合,即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1.
姚俊 《城市问题》2011,(8):93-99
基于对长三角地区沿江五地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及以身份认同为因变量对调查数据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受到制度支持、社会网络和社会记忆的显著影响,其中失地农民所经历的社会空间转变体验不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份认同现状,还决定着失地农民社会记忆发挥作用的机制。失地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使他们的身份认同成为失地农民的群体性建构以及与政府进行博弈的技巧、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关于企业整体状况的综合信息,它表现为企业独特的行为方式。作为企业成员,不仅要知晓角色信息,还要熟悉企业文化,因为只有达到文化层面的认同,个体才能融人群体之中,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分子。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群体同化过程,具体表现为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定义了社会身份认同和群体决策两个维度的同群效应压力,建立消费者绿色创新采纳决策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探究同群效应对绿色创新抗拒的作用机理。研究给出了小世界网络中绿色新产品创新扩散的路径:在扩散初期,社会身份的认同需求对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影响显著,企业应着重打造意见领袖及其社会身份;在扩散后期,周围群体决策压力对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企业应着重营造群体营销及群体压力。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企业乃至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团队成员作为组织中员工交互最为频繁的社会交换关系,对员工创新极大产生影响。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运用SPSS 23.0和Amos 22.0对412份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团队成员交换以职场精神力为部分中介正向影响了员工创新行为,其中,集体主义倾向在上述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即员工集体主义倾向越高,团队成员交换对职场精神力的影响越大,从而对创新行为影响越大。研究结论在理论与实践上为组织创新管理和团队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蒋晶 《中外企业家》2016,(4):240-241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事业的有生力量,但该群体优缺点并存。其缺点有多种表象,主要原因是缺乏职业认同感,解决职业认同缺失的对策,应从青年教师自身和职业环境两方面入手,完善青年教师的从业环境及个体自觉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基础,最终使其职业满意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16.
于河 《乡镇企业科技》2013,(31):122-123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快了。辽宁省的城市化进程在全国名列前茅。大连这座沿海城市作为辽宁省第二大城市,城市化进程更快一些。一些本地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人口也大量流入本市。在这个流动的进程中,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互相交流,互相融合,形成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外来人口流入本地后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庞玉洁 《管理观察》2011,(35):114-115
在对激励及补偿机制中重要因素的论述基础上,结合其建立的效用模型,用经济学方法将身份认同进行量化,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将员工效用进行量化,建立身份认同和员工效用的量化模型,将身份认同和员工效用量化表示,为今后团队建设衡量激励作用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未来品牌经营的“全方位卖点”,是让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前期是高管团队成员的磨合期,也是冲突和离职易发期。根据相对地位理论、易变性和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通过对嘉宝公司高管团队成员集体离职的案例分析,发现影响高管团队成员集体离职的因素包括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构建了高管团队成员集体离职的影响因素模型。影响高管团队成员集体离职的组织因素包括文化相容性(文化差异)、自主权移...  相似文献   

20.
杨菁 《审计月刊》2006,(12):43-44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1、企业文化的定义 西方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