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 - 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相似文献   

2.
徐新伟 《当代经济》2007,(7X):84-85
文章主要是分析贸易模式结构的变化,即中国产业内贸易变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产业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相关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内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伟 《当代经济》2007,(14):84-85
文章主要是分析贸易模式结构的变化,即中国产业内贸易变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产业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相关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樊辉 《经济前沿》2006,(2):91-93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同时,作为贸易大国,我国的贸易总额和产业内贸易额也迅速增长。本文主要研究跨加公司对我国投资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同时,作为贸易大国,我国的贸易总额和产业内贸易额也迅速增长。本文主要研究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同时,作为贸易大国,我国的贸易总额和产业内贸易额也迅速增长.本文主要研究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俞珞 《经济论坛》2007,(11):51-52,58
产业内贸易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的交易行为.由于对"产业"的界定会影响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理论研究中一般是把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归属于同一个产业.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有许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情况、国内产值的增长等等,都会对一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已成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如今国际贸易的主导形式.为此,本文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分析,简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国际经济视角,给出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简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平 《时代经贸》2007,5(1X):65-66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界开始了一场悄悄的革命,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成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前沿。二战以后,我们发现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在总贸易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简要介绍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以及它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关于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界开始了一场悄悄的革命,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成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前沿.二战以后,我们发现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在总贸易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简要介绍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以及它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关于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颖 《技术经济》2008,27(11):115-119
本文选取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和B指数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对我国海峡两岸间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在贸易结构上具有较明显的互补性;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间的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加工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发展 1.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Processing Trade)是指利用国外资源在本国进行加工、制造、装配,然后将产品销往国外的贸易。这类贸易的共同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加工生产在国内,而原料或技术设备来自国外,产品销售市场也在国外。它是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灵活贸易方式,也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和东盟之间制造业的贸易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文章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并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揭示了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经贸交往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是,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密切程度却远不如两国政治层面的密切合作,双边贸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就现状而言,两国的贸易发展不应局限于产业间贸易,更应拓展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6.
史智宇 《财经研究》2003,29(9):75-80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域内自80年代中期以来到90年末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制约我国与东亚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菲产业内贸易及贸易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2001年间,中菲产业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菲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中,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略占优势;在中菲产业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占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正在逐步取代资源产品而成为中菲产业内贸易的主力军;中菲双边贸易强度指数不高,因此中菲贸易合作前景还很广阔。  相似文献   

18.
产业内贸易与比较优势——对产业内贸易根源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的见解认为,比较优势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产业内贸易应当由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的新贸易理论来解释。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的回顾说明:第一,从纯理论来看,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之外的比较优势,可以作为产业内贸易的解释变量;第二,经验研究显示,比较优势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此外,结合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新特点来看,探讨比较优势与产品内分工的内在联系是产业内贸易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时期加快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对外贸易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获得通过产业间贸易带来的比较利益,更主要的是借助开放型经济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获取产业内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在经济转型期,加快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出发,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并且分析以产业内贸易指标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标志的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