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存在不少认识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制约着改革的深化,影响着改革的成败。误区之一:改制就是“退出”改制就是退出国有,实行民营化,搞私营经济。认为粮食行业属一般性竞争领域,“退”是大势所趋,因此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凡事“退”字当头,把国有粮食经济一退了之。改制是发展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对适宜国有粮食经济发展的,以及国有粮食经济能够发展的行业及企业,要以“进”为改革方向,积极通过优化重组、结构调整、机制转…  相似文献   

2.
粮食企业实行股份制之我见刘雨田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里所说的“国有企业”,当然包括国有粮食企业,也就是说,粮食企业也要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走股份制道路。特别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价格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齐鲁粮食》2007,(3):9-16
一、2006年粮食工作简要回顾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一是成功破解“三老”难题。累计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粮”库存压力彻底解决。“老人”得到妥善安置。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粮食企业重新竞聘安置近3万人。“老账”近90亿元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其中1998年6月以后政策性财务挂账30亿元。二是企业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对162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重组粮食购销企业713家。其中,国有独资或控股284家。三是进一步奠定了粮食事业发展的基础。广大粮食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多地运用市场和法律的办法、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推动工作: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2004和2005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批示我省粮改经验,全国县级国有粮食购销改革现场会2004年在我省召开,我省去年还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粮食行业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力争今明两年内实现附营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并带动购销企业的改革, 8月 18日,由永定区粮食局西溪坪粮管站改制而成的张家界日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宣告我区国有粮食行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粮食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带动了局属植物油厂、粮油贸易公司等国有粮食企业改制。  一、深刻领会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是企业改制成功的前提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关键,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方向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实施体制创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5.
改革20年来,尽管国有粮食企业受到了冲击,但仍摆脱不了亏损的“帽子”,跳不出传统主业的“圈子”,放不下国有企业的“架子”。国有粮食企业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不完善,难以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为解决减员、分流、改制的实质性问题,根据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没有现成体制改革模式的情况下,因企制宜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减员、分流、改制的趋势粮食企业减员分流是大势所趋,也是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我县粮食企业在职职工1293人,人员工资、统筹保险、劳保福利就需开支850万元,还未计其它管…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流通政策的阶段性、多样性和各地执行政策的不平衡性,使承担政策的国有粮食企业长期以来不能政企分开,在机制和体制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国务院加大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给予了较好的政策支持。但在实际改革中由于各地财力不同,在改革进度、深度、广度上存在不平衡。笔者认为,这次改革是最好的一次。较好地利用改革政策,不但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国有粮食企业的“三老”问题,而且能为改制后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目标,较好地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将是我国1998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具有双重意义,需要有较大的突破。找认为,在设计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时,必须把政企分开和产权关系调整作为重点,加大力度,整体推进,才能改变粮食企业改革滞后的状况。现仅就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国有粮食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必然性(-)改革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是粮食部rl落实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8.
国有粮食企业系统改革初探肖俊彦一、国有粮食企业系统机制简要分析国有粮食企业与一般国有企业在体制上是相同的,但作为系统,其机制具有特殊性。(1)国有粮食企业系统具有决定粮食供求关系的相当影响力。从体制上看,国有粮食企业只是政府粮食政策的执行机构,没有决...  相似文献   

9.
《齐鲁粮食》2003,(3):26-27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当前粮食主销区要加快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主产区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作为粮食主产区,如何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粮食问题研究》2002,(1):49-50
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的建立,粮食安全有了保障,粮食企业双重角色、双重职能逐步消失,走向市场,抓好粮食购销,就成为巩固主渠道地位,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在当前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实施发掘粮食潜在市场,拓宽粮食销路策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振兴国有粮食企业的必然选择。一、认清粮食产业发展有利形势我们认为改革深化,有利粮食企业的发展。一是“十五”计划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点和长期战略方针。鼓励消费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给国有粮食企业增效创利带来机遇。二是国家实施农…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亏损挂帐越来越大。要走出这个困境,除开辟多种经营门路、人员分流减负外,最主要的是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方针,进行企业改制,变国有企业为民营股份制企业。粮食企业基本上都是小型企业,不属“抓大”的范围,只有做好“放小”的文章,加快企业改制的步伐,才会走出当前的困境。笔者认为,认真研究以下3个问题,求得统一认识,改制才能获得成功。一、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是否都是国有资力。一般地说,国有企业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但从实际看,并不确切。粮食企业在八十年代中期利…  相似文献   

12.
2004年5月20日,是一个可以记入章丘发展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章丘粮食改革亲笔批示:“章丘粮食局的做法关键在于面向市场,转换机制。主动服务。这一点可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参考。”章丘粮改的方向为总理所肯定,并被确定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三年过去了,市粮食局以总理批示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切实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确保了我市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的“三老”问题和企业经营模式,一直是困扰粮食部门的老大难问题。四川省泸州市在改革中探索前进,成功解决了这一系列难题。他们的改革,被人们称为“泸州模式”。泸州市从2002年1月1目起,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泸州市粮食、财政、农发行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粮改中各种矛盾和困难,探索出了一条产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实践证明:改革后粮食市场平稳,粮价逐步回升,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粮食企业“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盈利;老粮库…  相似文献   

14.
县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粮食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的根基。“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08年江苏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以来,全省以“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在充分利用有利政策和环境的同时,主动作为,各地都出现了以不同方式做强做大县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典型,沭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培育龙头企业和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三位一体”改革,是江西省粮食局近年来推出的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最近,笔者就这一问题深入有关市县粮食局及基层粮食企业进行了工作调研。针对调研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提出几点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 ,也是难点。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 ,确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 ,就要主动适应市场竞争。一、观念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历了几个阶段 ,但主要都是针对购销政策、财务体制的改革 ,真正涉及到企业内部体制改革 ,还是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之后 ,特别是最近一年的事。粮食企业内部改革的滞后 ,使许多粮食企业干部、职工产生了粮食企业是受特殊保护的“政策性企业”的错觉。其实“购销企业”的“政策性”业务同样是一种经营行为 ,粮食企业的盈亏再也不是“报账制”、“挂账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经济》2006,(6):15-16
“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围绕这一中心任务,今年3月,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粮食流通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即深化一项改革,健全四大体系,建设六项工程。因此“,十一五”时期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要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改革和发展。(一)要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粮食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着力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构建新型的、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骨干国有粮食企业主体,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8.
粮改以来,国有粮食企业在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减员分流、粮食经营性企业改制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实质性突破,企业小、多、散、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购销企业与附营业务企业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企业经营机制依旧,不发生新的亏损目标不能实现,同中外合资、股份制、民营等企业相比,活力相差很大。管理体制决定经营机制,经营机制决定企业活力,企业活力的强弱,不在所有制不同,而在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的管理体制的不同。因此,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活力,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和转换经营机制。一、…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实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后来谈论粮食行业的行政管理改革,虽然有“骑驴找驴”之嫌,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微观粮食管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粮食管理,确实有“别是天地非人间”的本质差别,因为前者管理的对象是掌握“垄断经营粮食权力”的国有粮食企业,后者管理的对象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市场主体;前者的管理手段主要通过行政计划命令来执行的,后者主要通过法律、经济政策调节调控来实现的。在我国的国有粮食企业最终完成市场化改制后,粮食行政管理的职能如何定位,粮食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20.
1 国有资产管理的形式 近年来,各地粮食部门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出现了诸如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参股等多种所有制经营形式,粮食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与营运也相应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