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最近,有关中国即将取消5个经济特区和49个开放区的消息在海内外传得沸沸扬扬的。如果它属实,海南经济发展史上短暂而重要的“经济特区时期”,就要到此为止了。一、两种不同性质的开放以1994年为界,海南经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对外开放:一种是全国暂时封闭,只有少数经济特区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阶段;二是经济特区与非特区政策基本拉平,除了所得税税率,大家基本上是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一起实行对外开放的阶段;假如上述消息付诸实施,就开始了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完全平等竞争的新开放。第一阶段是1988年到l993年,当…  相似文献   

2.
林梅赵悦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82-94
印尼经济特区政策是印尼对内缩小区域发展差异、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是对外吸引投资、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窗口。2019年印尼经济特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印尼政府更注重提高经济特区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附加价值。基于印尼2006—2020年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印尼经济特区的经济效应进行检验得出:印尼经济特区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工业经济特区的作用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特区的效应也具有正向关系,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运行工业经济特区的经济效益更明显,而印尼的旅游经济特区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加上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还未对地区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 经济特区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的提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这些特区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在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起到了吸收、消化、实验、运用、推广的作用。这是经济特区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的特殊使命,由此,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实验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各种经济改革方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利用外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大举利用外资的地区。港澳台投资和外国投资是深圳等经济特区投资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经济特区高速增长、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动力。经济特区利用外资的成功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全国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工作,也引致全国的经济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利用外资、对外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是中国成功的经验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国务院在珠海市召开了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李鹏总理和李岚清副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李鹏总理重申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基本政策不变。并强调指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是在新的形势下,对经济特区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做到这一点,特区要牢固树立二次创业思想。”为我国经济特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特区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创业和如何进行第二次创业,成为目前经济特区的热门话题。在谈论经济特区进行第二次创业的话题中,有一个对经济特区经济形势如何估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梅赵悦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82-94
印尼经济特区政策是印尼对内缩小区域发展差异、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是对外吸引投资、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窗口。2019年印尼经济特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印尼政府更注重提高经济特区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附加价值。基于印尼2006—2020年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印尼经济特区的经济效应进行检验得出:印尼经济特区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工业经济特区的作用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特区的效应也具有正向关系,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运行工业经济特区的经济效益更明显,而印尼的旅游经济特区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加上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还未对地区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26日,正值珠海经济特区建市25周年。25年前来到珠海的王建华亲眼见证了珠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加速淡化,这意味着第—代经济特区正在结束,同时第二代经济特区正在开始。目前国家已基本调整了特区政策,第二代经济特区将如何发展,这是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 一、经济特区升级换代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常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掌握阶段性就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这里我们分析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目前特区优惠政策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正是特区发展阶段性的—个明显标志:特区已经升级换代,已经从第一代进入第二代,这就是说,我国经济特区的升级换代自有本身的原因。 第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从处于思想形态时起,就带有利用外资开发落后地区的初始目标,特区进行这方面的试验获得成功,就必然要向特区以外的地区扩展,去改变其他落后地区的面貌。经济特区起步后仅用3—4年时间的试验就证明了这样一点:必须把利用外资同本国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国家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早在特区还处于奠基阶段时,就开始扩展到特区以外的地区去。搞点特殊优惠政策,就可以收到利用外资开发本地经济的好处,内地逐渐照着特区的办法做,纷纷成立经济开发区或开发试验区,全国大开放的局面到了90年代初期已基本形成。全国大开放的局面对经济特区提出?  相似文献   

9.
经济特区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为刺激经济发展而提供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的行政区域。1980年,中国先后在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它最初是作为出口加工区而存在的,通过促进国内出口,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并通过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使特区自身实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对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以使经济特区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向中国学习     
《中国经贸》2005,(8):4-4
开始是印度,而后是朝鲜、越南,中国的经济特区成为争相学习效仿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  相似文献   

12.
13.
“樊记腊汁肉”不再姓樊 2011年5月24日,这一天,在西安人嘴里,变成了一包五味杂陈的怪味豆。从这一天起,誉满天下的,让西安人充满了自豪感的地方风味名小吃,荣获商业部“金鼎奖”金牌小吃,“樊记腊汁肉”从此不姓樊了。  相似文献   

14.
15.
李茂 《沪港经济》2010,(9):18-25
选择银联通道,省货币转换费,这是中国刷卡族一向津津乐道的境外用卡秘笈,但这一秘笈似乎已经不能奏效了。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可以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多聚集于重工行业,非公经济成为重要骨干力量,大中型工业企业在中西部作用更为突出。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与国际大企业比差距较为明显,企业创新能力差,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不足,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强。需要把企业做强,坚持自主创新,建立一批收纳就业能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8.
人类思维具有共性和个性,共性是我们交流的前提,个性是各民族在交流过程中需要适当转换才能进行的一些差异。思维方式与文化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深入掌握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句式翻译和语篇翻译以及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joint effect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equalities on redistributive taxation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The theoretical model suggests that income inequality, coupled with political bias in favor of the rich, decreases redistribution and lowers institutional quality.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is to increase productive investment, and the effect of the latter is to decrease it—with resulting ambiguous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Testing these predictions empirically in a panel of countries, we find that inequality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both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re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20.
国家和跨国公司——冲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跨国公司由于其跨越国界的特性使得它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重要行为体,它与国家之间存在冲突与合作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了跨国公司的国民身份,在承认跨国公司国别性的基础上,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跨国公司与母国两个层面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引用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并试图加以综合以得出折衷理论。在文章的最后,再从整个国际社会的角度,来观察国家与跨国公司之间国际管理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