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四川省万源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做法,其实就是真正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落在了实处。为什么一些地方不能做到,或者做得还不够彻底,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敢相信群众、不愿依靠群众。尽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农民"在当前还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实际上让农民群众在扶贫实践中,去发现自己的问题,修正问题,也是教育农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政府大包大揽一切,揽不了也包不好,真正相信群众、真正依靠群众,才是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曹潇滢 《北方经济》2012,(19):25-2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关系着中国几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更加富裕型小康社会的实现,而且关系着中国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说"三农"问题关系着中国的大局。因此,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在党和政府日益关注"三农"问题的同时,学术界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何敏敏 《发展》2011,(11):124-125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仅经常出现在有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研究文章上,现在也频频出现在报纸杂志上。这一短语已深入人心,已有很多人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及策略等问题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本文对以前的文献进行总结,把这问题放入"三农"问题的背景中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民荒"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村工作继续推进的重要瓶颈。学术界对此也持各种不同看法,因此,厘清有关"农民荒"问题的争议,剖析该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对策是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关于"农民荒"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大走访活动中,收集、了解到农民反映的问题2500多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7万多条,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分析,当前农民关注的"三农"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即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市民化是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实现背景下的重要课题。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对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场域"、"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不仅阐述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而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场域—惯习"理论中的"中层理论"、"双重存在观"、"地方性知识"等在农民心理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五大仇敌     
8月16日的忡国青年报》,在《冰点·专题》版发表了记者沙林撰写的长篇通讯《老知青的扶贫悲歌》,披露了当年插队到山西大宁县的北京老知青,近几年在“第二故乡”扶贫的伤心遭遇,读来令人扼腕。他们在大宁所碰到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其他贫困落后地区,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9.
"村改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它涵盖了农民转居民、村委会转居委会、农村转城市等方面的内容,是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城乡朝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有效举措。但是,由于各地农村实际状况的差异,"村改居"的推广模式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盲目地、不切实际的"村改居"导致各地频频出现征地补偿标准低、社会保障不到位、转居农民就业难、基本生活无保障等等诸多侵害农民权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在深刻认识"村改居"及其操作层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保障转居农民权益和"村改居"顺利推进的战略和措施,是"村改居"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师智敏是个农民,他是一片千亩有机果园的主人,但他也是湖北省的大学生创业明星。这种有些奇怪的身份组合让他有了一个新称呼:新农民。他有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农村很需要大学生,但大学生不要盲目到农村创业。这个观点来源于他曾经走过的创业"弯路"。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农民主体性角度出发,揭示当前农民因缺乏必要的主体性条件而构成了破解"三农"问题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破解"三农"就需重塑农民主体性。其对策为:通过土地确权使农民获得经济主体性,扩大农民参政能力提高其政治主体性,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以增强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夯实农村文化教育以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2.
赵珍  王伟 《新疆财经》2010,(4):75-79
新疆首批13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县(市)开始实施"新农保"。本文主要从"农民个人能缴多少,财政补贴能有多少,养老领取能付多少,基金运行能撑多久"这四个方面来测算分析,期望有助于这项制度在新疆全面实施时,真正实现"农民当前有能力支付,政府始终有财力承担,农民未来有保障生活"这一目标,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好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贺龙元帅,1896年3月22日出生在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一个农民家庭里。其父叫贺仕道,母亲叫王金姑,共有兄弟姊妹7人。他的原名文常,字云卿号镇南,奶奶想他振兴家业,还叫他"振家"。  相似文献   

14.
隋佰玲 《黑河学刊》2010,(6):137-138
我国多数农民仍处于穷苦落后的境地,农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农村社会的贫困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农村社会"权力寻租"和农民"话语权"缺失,使得本来就贫困的农民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透过这一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目前在全国已达百万之多。"蚁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重点关注的一个民生热点。而"蚁族"就业问题既是"蚁族"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对此,应对"蚁族"就业现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辩证地回顾、总结这60年的经验得失,对于进一步解决好新时期的"三农"问题,加快开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局面,意义非凡我国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也是"三农"波澜壮阔而曲折  相似文献   

1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本质上只是一种土地经营方式,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构成要素和运行原则,也没有明确产权代表和执行主体的界限和地位,更没有解决"农民集体"与农民个人的利益关系。如何让农民享受到因土地增值所获得的收益,不应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应是有关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8.
施红玉 《黑河学刊》2011,(11):12-14
农业、农村、农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三农"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的现状与我们的现代化水平差距甚远,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教育和文化、政治和组织、生态和设施、产业和投入四个途径来提升农民的素质,保障农民的权力,确保农村的安稳,提升农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多想些“销路”冠伍近闻某地一乡村领导趁赴外地出差的机会,帮助农民牵线搭桥,使成群的活鸭"坐"上了火车,成吨的生姜水运海南。可见要想广开财路,帮助农民致富,还得绷紧这很"弦"-多想些"销路"。时下搞市场经济,农民腾出资金和劳力,使多种经营活跃起来了,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12,(3):19-19
温铁军:"三农"内涵亟需重新界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中国的"三农"改革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以往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三农"问题的内涵也亟须重新界定:由原来是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转变为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