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我国P2P网贷平台按照股东背景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不同聚类网贷平台成交规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聚类中P2P网贷平台成交规模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存在个体效应。网贷平台待偿余额、净投资者数量、累计停业平台数量与所有聚类网贷平台成交规模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而平台借款期限、综合收益率水平、平台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平台成交量。  相似文献   

2.
信息披露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363家P2P网贷平台2017年2月至7月的月度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管理层信息披露对P2P网贷平台出借人信任的影响,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 P2P网贷平台披露的管理层人数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出借人对平台的信任;(2)出借人倾向于信任董事长具有较高学历和海外经历的P2P网贷平台,而倾向于不信任董事长具有互联网从业背景的平台;(3)管理团队中,高学历人数占比和拥有海外经历人数占比越高,越有利于增强出借人对平台的信任,而互联网从业经历人数占比越高则不利于出借人对平台的信任。提高透明度能够增强出借人对P2P网贷平台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P2P网贷平台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大量破产和跑路的现象,P2P网贷平台的竞争力成为该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四分图模型进行改进,根据竞争力的八个构成要素(成交量积分、营收积分、技术积分等),构建针对个体P2P网贷平台的"重要性—竞争力"诊断模型;并以H网贷平台为例,运用"重要性—竞争力"模型分析其竞争力优劣势,进而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网贷之家2013年至2016年的周频数据,使用邹志庄结构断点检验的简称邹检验方式,从行业规模、行业竞争程度、资金端和资产端四个方面评估了《征求意见稿》和《办法》对P2P网贷行业时变特征的影响,发现监管政策对P2P网贷行业确实产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影响,行业标准的形成有利于网贷行业的优胜劣汰。接着,使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监管政策发布前后平台成交量发生变化的P2P网贷平台的具体固有特征。最后,从P2P网贷行业的发展和政府监管的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基础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结合网贷平台特点,从资源和能力两个维度构建网贷平台竞争力评价体系,同时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网贷平台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其进行测算,基于2015年30家网贷平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揭示当前影响网贷平台核心竞争力的因素。[]P2P  相似文献   

6.
乔红  张诚  李娇 《征信》2017,(11):58-65
以湖北省襄阳市居民为例,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双隐含层神经网络模型、逐步回归模型探究P2P网络创新借贷中投资者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P2P创新网贷的三大类影响因素为:投资可靠性因素、投资便利性因素、投资风险因素。同时发现襄阳市P2P网络借贷知识普及度低,居民熟悉度不高;网贷平台业务处理效率、服务质量、操作规范、坏账率,特别是风控措施受到襄阳市居民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以改进后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利用武汉市6所高校大学生P2P网贷使用意愿情况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P2P网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每个月的资金短缺程度、P2P网贷风险的大小以及大学生对P2P网贷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大学生P2P网贷使用意愿的三个主要因素.建议大学生理性使用P2P网贷产品,高校对大学生普及P2P网贷知识,P2P网贷平台加强自身的运营管理,监管部门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以促进P2P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为大学生理性使用P2P网贷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前,P2P网贷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出现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注。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P2P网贷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P2P网贷平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高P2P网贷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健全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8年6月以来,P2P市场问题平台与跑路事件频现,严重危及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满足小额分散这一监管要求的平台而言,高投资分散度能否博得更多投资人青睐、形成更稳定的成交量并由此缓解挤兑风险,是当前亟待检验的课题.而考察分散度能否及如何稳定平台成交量也是解读不同平台抗挤兑能力为何截然不同的关键.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分散度对成交量具有正向影响,即投资者确实更加青睐小额分散类投资平台;(2)上述正向影响只对投资领域较为多元化的P2P平台成立,而对深耕专一业务领域的P2P平台而言,分散度过高意味着资金不能充分匹配到行业优质核心客户,进而削弱出借意愿;(3)平台越是满足小额分散特征,其合规性越强,越有助于降低投资人对平台的风险感知,从而间接提升平台成交量.文章从投资分散度这一业务特征出发,拓展了P2P成交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反思业务特征与挤兑风险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P2P网贷平台风险问题频发,不仅使投资人蒙受损失,也不利于整个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对网贷平台进行风险评级,有利于识别风险平台,为投资人与监管部门提供风险预警信息。本文选取网贷之家的平台数据,基于改进的CRITIC赋权法和非整秩次秩和比法,构建P2P网贷平台风险评级模型,以2019年上半年成交量前30名的平台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网贷平台的风险排名与评级结果,并提出降低风险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辉 《财会学习》2014,(5):37-38
最近,关于P2P网贷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有P2P网贷平台倒闭,也有P2P网贷龙头企业宜信被曝8亿坏账难以追回。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P2P网贷平台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P2P网贷平台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状况对比和优缺点的基础之上,对于P2P在校园内的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介绍,并且阐述了该校园内网贷平台是如何规避P2P传统网贷平台所带来的风险。之后,从盈利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种新模式的优点及对投资者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的撮合借贷双方的信息中介机构,P2P网贷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各种各样的风险一直困扰着P2P网贷平台的发展.尤其在国内,预谋诈骗、圈钱跑路、提现困难、关门倒闭等事件频繁出现.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多家P2P网贷平台在运营模式和风控体系方面的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风险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P2P网络借贷而言,信任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在P2P网贷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信任关系,其中投资人对P2P平台的信任受到一系列制度因素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研究P2P网贷中制度信任的模型,并以中国P2P平台投资人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投资人与借贷平台间信任关系的制度因素。结果显示投资人对P2P平台审核与评级系统、违约风险保障的感知会对制度信任产生最为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在当前中国社会信任状况下,P2P网络借贷向纯粹线上中介的模式转型仍面临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时代金融》2019,(2):77-7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繁荣,互联网金融领域日益受到政府、平台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P2P平台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瓶颈的极大突破,更是饱受争议。本文利用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在理论上分析P2P平台资源配置机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影响网贷平台成交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针对信用风险与信息安全问题展望了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借贷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 P2P网贷平台的迅速发展,它的“倒闭潮”也紧跟而来。针对国内 P2P网贷平台存在的四大问题—法律、资金、平台及用户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对国内 P2P网贷平台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贝  王杰 《时代金融》2015,(2):37+41
随着国内P2P网贷平台的迅速发展,它的"倒闭潮"也紧跟而来。针对国内P2P网贷平台存在的四大问题—法律、资金、平台及用户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对国内P2P网贷平台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视角,对安徽P2P网贷平台风险面临的运营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技术风险进行了探讨,对网贷平台关联方如何识别风险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了安徽P2P网贷平台风险控制不力的原因,最后为促进安徽P2P网贷平台健康稳定发展提出可行的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借贷是传统小额信贷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以小微企业及个体为服务对象的新兴行业。准入门槛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P2P网贷平台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内部控制、平台信用度、平台流动性、平台对借款人的管理均会对平台的信用风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确定平台信用风险的评估指标,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CRITIC赋权法,基于福建省6个样本网贷平台数据,对福建省网贷平台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P2P网贷是当前发展异常迅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但随着众多网贷平台的破产跑路l'网贷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P2P网贷平台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继而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P2P网贷平台在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控制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