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书安 《价值工程》2012,31(24):95-97
随着建筑劳务市场的蓬勃发展,建筑劳务分包工程计价已成为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阐述现行建筑劳务发包的四种方式:以项目为单元发包、以专业为单元发包、以工种为单元发包和计日工。然后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在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环境下,构建包括建筑劳务费用项目组成、建筑劳务费用计算、建筑劳务计价程序的建筑劳务计价模式。最后,倡导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建筑劳务计价指南,明确建筑劳务计价指南一般包括的主要内容,以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工程计价。  相似文献   

2.
黄洪 《会计之友》2012,(17):98-99
个人提供劳务时,既可以选择任职、受雇方式,也可以选择独立非雇佣方式。对劳务提供者而言,前者按工资、薪金所得纳税,后者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文章以个人提供劳务为背景,通过引入转换因子研究劳务提供者与劳务接受者的最优关系,从而实现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税收筹划。  相似文献   

3.
深圳作为在中国率先兴起的劳务派遣机制,近几年劳务派遣业务的持续发展已经为个劳务派遣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深圳劳务派遣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劳务派遣企业在近年的发展中日益雄大起来,许多小微劳务派遣公司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快速兴起。本文以深圳某小微型的劳务派公司的营销战略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该公司在劳务派遣方面的营销策略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公司劳务派遣管理模式、完善劳务派遣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公司劳务派遣文化等三个方面对该劳务派遣企业营销策略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13,(5):4-7
前言: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扩大,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或传统、或新兴的劳务品牌。劳务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杀手锏",是务工就业的"明信片",人员闯四方的"通行证",更是我国今后农业富余劳动力包括新成长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近期,人社部技术指导中心围绕劳务品牌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全国劳务品牌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涉及劳务品牌的基本状况、劳务品牌培训状况、政府在培育劳务品牌中的作用、劳务品牌的作用、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等各个方面,极具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规避劳务派遣工“三性岗位”“同工同酬”“10%派遣比例”等相关法律规定,部分国有企业大量使用劳务外包的用工模式。劳务外包工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企业发展改革的重要力量。但随着企业劳务外包员工数量的快速增长,必然会产生关于劳务外包员工的工会组织建设、工会经费收支管理、民主参与管理等工会工作规范化和劳动和权益保障问题。因此,文章围绕国有企业劳务外包用工模式下工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从如何推动劳务外包员工加入工会、探索劳务外包员工的工会会员代管、明确劳务外包员工的工会经费来源及支出标准、促进劳务外包员工民主参与管理等方面,为规范企业工会工作和维护劳务外包工权益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谈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加强劳务招标管理、劳务合同管理和劳务队伍管理的方法、措施;提出劳务队伍选择的方案、劳务合同内容以及现场管理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加强劳务招标管理、劳务合同管理和劳务队伍管理的方法、措施:提出劳务队伍选择的方案、劳务合同内容以及现场管理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一、混合销售行为与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区别 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的行为。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增值税纳税人在从事应税货物销售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同时,还从事非应税劳务(即营业税规定的各项劳务),且从事的非应税劳务与某一项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并无直接的联系或从属关系。由于兼营非应税劳务的特征是企业在主营缴纳增值税的业务以外兼营非应税劳务,而混合销售行为的特征为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两者虽都与非应税劳务有关,但分别叫“兼营非应税劳务”和“涉及非应税劳务”。混合销售行为的特征是指涉及的货物销售和非应税劳务仅是针对一起销售行为,或者说,非应税劳务是为了销售相应的货物而发生,是从属于货物销售的行为,货物销售和非应税劳务的发生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从属关系。由此可见,企业从事的非应税劳务与从事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之间有无从属关系是判断混合销售和兼营销售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34):41-43
根据建筑劳务企业管理效率偏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建立针对建筑劳务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AHP的建筑劳务企业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依据建筑劳务企业的特点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通过模糊评价方法对建筑劳务企业的状况进行实例分析。为建筑劳务分包选择及建筑劳务企业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劳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劳务分包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文章对目前劳务分包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实施劳务分包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劳务分包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劳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劳务分包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文章对目前劳务分包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实施劳务分包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劳务分包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劳务派遣用工风险这个话题分析了劳务派遣用工关系概述、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风险、企业防范劳务派遣用工风险的措施,以期望对劳务派遣用工风险的防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工程项目劳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国际劳务管理,通过巴贡、班谷、甘再、布维项目劳务管理的总结,分析了国际项目劳务的重要性,并对各种类型劳务管理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促进我国国际业务的拓展,劳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作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全新的用工模式,经历了涉外劳务派遣、国企改制中的劳务派遣和市场化的劳务派遣三个阶段。本文主要针对市场化的劳务派遣在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发展劳务派遣用工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其因灵活多样,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用工风险低等优势被广大企业认可。然而,当企业在享受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带来便利的同时,在用工过程及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劳务派遣员工整体素质不高、队伍稳定性不强、对用工单位归属感低等。以制造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现状为基础,分析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在制造企业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更符合制造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科学管理对策,旨在充分发挥劳务派遣对制造企业的积极作用,为解决制造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相关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广 《价值工程》2019,38(26):66-69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飞速的发展,当前的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劳务实名制管理对于项目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过去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因对劳务管理工作不重视,劳务管理体系不健全而导致的恶意讨薪的劳务纠纷屡见不鲜,给企业的形象、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有效的劳务实名制管理能消除潜在的劳务纠纷隐患。从项目层面来详细阐述施工现场针对劳务务工人员劳务实名制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劳务实名制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并最终达到劳务实名制管理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3月1日《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实施,对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岗位以及比例作出硬性规定。我国劳务派遣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为了解决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的用人需求,之后逐渐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单位数量和派遣用工数量快速增长。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型外企等劳务派遣制员工众多,劳务派遣工的使用有泛滥趋势。新《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为规范这种用工形式制定了规则,滥用劳务派遣工的势头得到遏制。对于正在运用大量劳务  相似文献   

18.
去年,四川省巴中市通过采取“强化政府职能、规模组织就业、出台扶持政策、建立沟通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106万余人,实现年劳务收入近40亿元,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劳务基地、以江苏南通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劳务基地、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劳务基地、以北京大安山煤矿为中心的北方劳务基地、以成都为中心西南劳务基地等五大劳务基地,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步伐,全市劳务产业实现了“组织化、规模化、技能化、目标化、常态化、保障化”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劳务派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用工形式,属于劳务外包的一种。劳务派遣具体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条件,并通过劳务派遣机构为所聘用人员办理用工、发放薪酬以及代办社保、档案托管等事宜,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职务难晋级、社保无着落等问题,近年来江西省工会系统进行了大胆探索,积极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西省总工会产业工会工作部部长陈渊平说,目前在省内务工的劳务派遣工大约有12万人,分别属于全省200多个劳务派遣公司,广泛分布在通信、金融、铁路、石化、冶炼等行业的一线苦脏累或技术含量较低岗位。长期以来,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陈渊平认为,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