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玉飞  逯进  杜通 《世界经济》2021,44(1):174-196
本文基于价格超调理论和托宾Q原理,全面解析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的动态影响机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仅会直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还会通过股票市场价格的超调效应影响托宾Q值,进而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我们进一步引入随机波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从时变角度测算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随机波动特征;在3个不同时点上分别施加货币政策冲击,股票市场价格超调效应都显著且其超调效应会进一步向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传导;通过不同提前期的冲击可知,货币政策在短期对股票市场价格有超调影响,在中期对其超调影响不显著,而长期对其不存在超调影响。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超调影响随时间逐渐向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传递。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升温,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本文利用协整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就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影响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均对房地产投资有滞后影响,并且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地产投资变化的影响大于利率变化对房地产投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志宏 《特区经济》2010,(10):77-78
从一个有关行业生产模型出发,证明了同为第三产业,行业不同,相同货币政策对其效果也不同,且同一行业对不同货币政策的响应并不相同。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受到货币政策的冲击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影响最小的是批发贸易零售业。其中各行业对贷款利率冲击成反方向变化,对货币供应量冲击成正方向变化,对汇率冲击则反应不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向量自回归(VAR)选取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及宏观经济关联变量,对中国1993年~2002年间货币政策行为传导进行了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货币供应量M0及汇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消费价格、消费、股价、GDP及储蓄存款的作用显著,而利率工具的作用则较小.对于投资来讲,信贷、货币供应量M1以及存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显著;而净出口、信贷、货币供应量对其几乎没有引导作用;相反,利率(市场化利率,存款利率)、汇率的引导作用却十分显著.最后,应用VEC模型对变量问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冲击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5.
肖琳 《魅力中国》2014,(24):69-69
本文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冲击为例,研究探讨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我国的影响,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选择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美国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选择我国实际工业增加值、我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我国净出口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我国经济的代理变量,建立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进行计量分析,结论显示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DSGE模型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规则是中央银行为了保持通货膨胀和产出稳定并使经济更快发展所使用的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目前,通行于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有利率规则和货币供应量规则。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已逐渐从货币供应量规则过渡到利率规则,而在我国不管是应用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对于哪一个货币政策规则更适合我国始终都还没有定论。因此,本文试图在DSGE模型的框架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相比于货币供应量规则,利率规则下:(1)货币政策更有效;(2)技术冲击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更小;(3)技术冲击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更短暂。因此,研究得出,我国更适合使用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7.
乔婕 《世界经济情况》2006,(4):23-26,11
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效应和传导渠道一直是不同学派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在我国,名义利率作为固定经济变量,央行可以直接控制,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央行贷款等途径改变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渠道以及直接调整利率的利率渠道。本文选取了经济产出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际利率、M1、M2作为两种工具变量作用渠道的代表,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两个工具变量渠道对最终目标作用的有效性。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刘翠 《产权导刊》2016,(11):42-45
本文通过对利率规则在我国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尽管利率规则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具备理论可行性,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实现、浮动汇率制度尚未完全实现、利率作为内生变量与政策变量的效果无法区分、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利率影响不确定等现实操作难题,影响利率规则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可能性.因此,目前利率规则尚不具备单独再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资源配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在实践中,已经广为运用.但是在理论上,人们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大多从需求角度出发,仅仅对其作用机制给予了不同侧面的阐述.例如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借助于利率等经济杠杆,影响消费、投资,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为:M→r→I(或C)→Y.而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则认为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和物价有直接的影响.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主要影响产量;长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则只影响物价.凯恩斯学派重视利率的间接作用,货币学派重视货币供应量的直接影响.对此,笔者认为虽然各种货币政策表面作用形式各异,但从本质上它们都是通过对一系列国民经济内在运行机制的影响而深刻作用于国民经济的,为探求货币政策这一内在作用机理,本文拟通过把货币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这一共性特征出发,对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作一新的理论阐述,籍此来寻求对货币政策一种较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透过建立利率货币供应量和GDP的VAR系统,以及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GDP的VAR系统,进行GDP的方差分解和GDP对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函数,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并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从中得到我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晚华 《特区经济》2005,(11):209-210
一、国际上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理论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理论是随着货币主义理论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利率为关键环节,货币政策首先引起利率的变化,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引起投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总需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平抑内、外部冲击,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作为总量调控工具,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是货币区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结构是相似的,也就是说该货币区应该满足最优货币区形成的条件。货币区的形成往往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原因,并不是所有现实货币区都是最优货币区。一个经济体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或者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区域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差异。作为转轨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势必会引起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蔡璟霞 《特区经济》2006,211(8):84-86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理论与现实中都具有可行性与缺点。但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已经存在被利率所取代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比较性地讨论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在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能性,并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及其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房价、CPI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货币还是利率的冲击,美国房价调整的幅度远大于中国;但是,内部比较来看,美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中国则相反。中国房价的上升反过来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比美国更强。美国房价的波动比中国更为剧烈,而CPI相反;两国房价均比CPI上涨更快、波动更大。在中国,房价和CPI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美国,CPI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房价上涨后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美国灵活的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维护了物价稳定,但没有抑制房价泡沫和促进金融稳定;即使未来利率调控的条件成熟,中国将来较长时期内,应该继续采用以控制信道和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整为辅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运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1994年到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利率这两个重要货币政策变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能对经济产生影响,但它们对GDP的作用效果是有差异的.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VAR模型,研究了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论如下:美国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中国贸易顺差恶化,并通过这三条传导机制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有41.68%的解释能力。中国由于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且金融市场缺乏市场化,使得货币供应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郭爱君  赵培辰 《改革与战略》2011,27(3):68-71,74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使得统一的货币政策给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文章具体分析了西部地区货币供求的自身特征及政策传导的差异,根据近年来货币政策实践对西部地区的调控效果,认为,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区域差异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地区间经济差距,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要使货币政策对西部区域经济发挥更大效力,需要改善西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探索区域差别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基于SVAR和IVAR模型测算获得贸易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效果的经验证据,然后在本地货币定价模型中纳入贸易融资建立两国DSGE模型,研究出口货币融资、进口货币融资和主导货币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考虑贸易融资后,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产出、通胀的溢出效应显著放大,说明贸易融资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跨国传递具有重要影响;在主导货币融资条件下,美国货币政策会通过利率和实际边际成本影响贸易品定价,导致一价定律偏离,从而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和资源的跨国配置效率;主导货币贸易融资还会加剧外围国家的通胀和经济波动,削弱外围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基于此,文章建议积极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实施本币优先的贸易融资战略,有效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非对称效应研究中多把非对称效应的重点集中在产出变量GDP上,对其他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CPI等的分析较少,差异性分析的面相对较窄。在对区域的划分上一般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块,或东、中、西、东北等四大块,而实际上在各区域内、各省之间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也很难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有的西部省份产业发展水平甚至高于中部省份(如四川、陕西与江西、河南比),有的西部省份人均GDP与东部省份接近(如内蒙与山东、辽宁比),东部地区也存在海南、吉林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因此在这样的区域划分基础上进行分析可能使部分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在区域内被对冲而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