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闻.中央     
《中国招标》2017,(31):45-47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输配电价改革等情况本刊讯(记者刘伟)2017年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输配电价改革和价格市场化程度测算有关情况。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机制改革,合理降低电力价格,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电力价格改革工作,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要求,全面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为实现市  相似文献   

2.
深圳电改有利于政府对输配电实现科学监管,但这仅仅是电改中的一环。根据《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在建立起输配电价体系后,将推进售电侧和发电侧电价的市场化。鼓励电力价格开放竞争,实现输配电价和发售电的形成机制分离。但这种输配电价的核算方式是否合理,发售电价的市场化何时能够实现,以及电力作为特殊商品所涉及的调度问题并未提及也都引发了争议。  相似文献   

3.
深圳输配电价改革的核心是将管住中间与放开两头从价格形成机制上捋顺。12年一个轮回,电改亦是如此。2015年1月15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浏览国家发改委官网时发现,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已经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首个监管周期(2015年-2017年)的电网输配电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已公布。其实,早在2014年11月,国务院就已经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新电改  相似文献   

4.
电价改革是中国电力市场改革核心之一,而输配电价的改革,则是电价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电力市场的建设和市场秩序的形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输配电业务没有分离,也没有独立输配电价形成机制,这明显与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不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5.
2009 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着重提出的一项任务就是,“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随后,国家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主任邹逸桥表示,对于输配电价成本独立核定,国家价格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方案,不久就会出台。此轮电价改革究竟能够进展到什么程度,是否会对我国的电价状况产生质的改变?输配电价成本独立核定方案的出台,将会给电价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华北电力大学的张粒子教授。  相似文献   

6.
输配电价的改革是电价改革的核心,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不仅可以引导电网投资、完善电网结构,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念:本质上讲,输配电定价方法可分两种,成本法和市场法。我国现行成本法,但实际输配电价演变的基础是销售电价倒减上网电价得输配电价。这种倒推算法客观上导致输配电价占销售电价比例较小。我国输配电价的产生源自2002 年。国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必然要求独立输配电价格机制。而电力工业长期以来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倾向,与电源建设相比,电网建设严重滞后,计划时期投资低,遗留的发、输、配电资产配比不合理,主干网架薄弱,区域调节能力低,线损率高。这种情况反过来降低了电网环节本身的盈利性,经济效益低,投资环境差。  相似文献   

8.
闻璋 《中国招标》2017,(31):14-16
输配电价改革面临的挑战至少有三:制定依据困难、涉及电量增长和投资之间的匹配困难和成本监审困难。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借鉴、试点、摸索中前行,其"难"表现为:一是电力行业本身较为特殊,电力是实时平衡的,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二是制定的办法一定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有技术指标;四是制定的规则要体现约束性和激励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十一五”期间要巩固厂网分开成果,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步伐,实行输配电业务内部财务独立核算,进行输配分开试点,全面推进电价改革,初步建立有利于促进电网健康发展的输配电价格机制。可见,研究输配分离是当前我国深化电力市场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3月开始的直购电试点迟迟没有方案落实,各地却出现以直购电改革名义变相优惠电价的现象,有望“倒逼”输配电价新规范的出台。一子牵动全局,有人说输配电价改革大戏即将上演。  相似文献   

11.
前沿政策     
《天津经济》2011,(12):75-76
发改委通知采取综合措施调控煤炭和电力价格 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保障电力供应,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对发电用煤(以下简称"电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同时适当调整电力价格,试行阶梯电价制度。  相似文献   

12.
《西部论丛》2004,(1):16-16
建立电力危机应对机制,加强需求侧管理、宏观规划管理,落实输配电价、理顺电价机制,加强各方协调,保证电煤供应  相似文献   

13.
“不独立、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管”,是我国输配电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输配电价改革的目的不仅是要编出31 个省份的价格指标,还希望通过这样的改革改善电力行业的现有弊端,降低成本,吸引投资,这正是改革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陈帆 《浙江经济》2014,(14):58-58
电力改革是能源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江苏省在大用户直购电领域进行了有效尝试。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起步,大用户直购电以其操作较为直接、能力建设要求与复杂程度相对较低成为了各地积极推进的政策。大用户直购,属于供用双方直接见面,通过类似"双向拍卖"的方式确定双方均可以接受的电力价格的交易行为。这一改革措施,无疑将提高总体电力运行的效率,"做大蛋糕",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2009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逐步完善输配电价等的形成机制,还是4月国家电监会透露的即将出台输配电成本独立核定方案,似乎都传递出同样一个信号:输配电价改革,箭在弦上。然而,当输配电价  相似文献   

16.
热点聚焦     
正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天然气、电价或将加速市场化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2020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方针和重点任务,部署推动能源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行动纲领。《行动计划》强调将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和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  相似文献   

17.
李国庆  温文  杨爱兴  许锦  崔博 《科技和产业》2019,19(12):155-159
电力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改革举措有助于管输企业降低管输用电价格。梳理了目前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现状,分析了制约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的4个主要因素:直接交易准入标准不明确,合同管理尚不成熟,独立输配电价尚未形成,站场较为分散导致用电较为分散。基于此,提出了6项应对措施和建议: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电力公司、发电企业沟通;与优质发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谈判策略;建立直接交易合同管理制度;注重风险防控。为管输企业参与直接购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力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改革举措有助于管输企业降低管输用电价格。梳理了目前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现状,分析了制约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的4个主要因素:直接交易准入标准不明确,合同管理尚不成熟,独立输配电价尚未形成, 站场较为分散导致用电较为分散。基于此,提出了6项应对措施和建议: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电力公司、发电企业沟通;与优质发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谈判策略;建立直接交易合同管理制度;注重风险防控。为管输企业参与直接购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力市场改革中,配电价格管制历来受到整个电力体系的重视.文章从管制的概念出发,对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配电价格管制的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了部分相关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青 《魅力中国》2013,(25):88-88
电力市场改革中。配电价格管制历来受到整个电力体系的重视。本文从管制的概念出发,对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配电价格管制的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了部分相关的改进方法,以供同行诸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