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绿色供应链金融是绿色金融理念植根于供应链金融的一个细分方向,是商业银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路径。国外绿色供应链金融以“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的组合模式为主,侧重于产业端;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但由于其依托产业的多样性和金融业务的特殊性,尚未形成公认的模式。总体上,我国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发展模式粗放、动力不足和评价机制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绿色银行、投研银行、数字银行和敏捷银行的建设思路,以推动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 《金融监管研究》2021,(3):1-1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根本性指南,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迫切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体现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也彰显出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和负责任大国形象.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绿色发展基本立场和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思想进行简要总结的基础上,从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个维度概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意蕴,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创新发展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视野和治国理政智慧.二是总结梳理国外应对环境、气候和资源问题的主要实践,从政策体系、规模结构、环境效益、风险管理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重点评述.三是提出加强绿色金融理论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主要方向,强调促进绿色金融再上新台阶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相应地衍生出各种与碳排放有关的金融需求。碳排放大国的低碳金融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争先参与碳市场交易。本文从我国碳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出发,对碳金融产品开发从供、需两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应加快实施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加大对碳资产工具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创新碳金融产品、完善专业化的碳金融组织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18年我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分析绿色金融"试验田"政策对地区碳减排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推进实现"零碳目标"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异质DID模型考察政策效应的内在差异.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验田"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碳减排从而助力实现"零碳目标";机制检验表明,"试验田"政策能够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促进地区碳减排,但绿色技术水平这一路径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异质性检验表明,"试验田"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其中浙江省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政策效应,而新疆、江西、贵州和广东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是新时期党赋予金融系统的重要任务。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发展基地和农业大省,在传统产业转型、清洁能源发展、绿色粮食生产等领域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本文以吉林省为例,着眼于目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思考实现“30·60”目标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所提出的要求,进而提出金融支持实现“30·60”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也对金融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为资本市场对接"双碳"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重要机遇。证券机构要牢牢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充分发挥以金融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强化市场价格发现等功能,肩负起促进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引导更多资金流入绿色产业,以更广的服务范围、更高的服务效率、更优的服务质量,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碳排大户的建筑行业推动建筑碳减排尚有潜力可挖,而发展绿色建筑则成为实现建筑业碳减排的重要抓手。本文在概述绿色建筑减排潜力、规模、标准的基础上,对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举措及面临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借鉴国际实践从信息披露、评价标准、金融产品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的提出成为中小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助推剂,中小银行应当抓住历史机遇,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实践与创新绿色金融业务。本文从中小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实践出发,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源税是当前中国税收制度中能够全面覆盖煤、原油和天然气三大传统化石能源矿产,且以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和促进资源合理开采和使用为目的的主要税种。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应在调整资源税征税目标的前提下,按照不同能源矿产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修订煤、原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矿产的资源税税率,以达到抑制化石能源使用并逐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另外,森林资源作为碳汇的重要工具,可以考虑将其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达到保护森林资源并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绿色金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十四五"规划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未来发展主要目标之一的政策导向下,我国通过出台绿色金融标准、信息披露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国内绿色金融市场体系.通过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借鉴国外发展实践经验,健全ESG(社会、环境、治理)投...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研究》2021,(6)
论文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探讨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数字人民币采用了最新金融科技技术,具有精准追踪资金流向、突破银行物理网点等特征,未来技术上若实现特定条件进行主体触发,数字人民币将对绿色金融资金流向控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探讨数字人民币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用卡等方面的应用,针对数字人民币的立法尚待明确完善及技术风险、绿色金融运用场景不足、绿色金融规模不大等问题,提出未来应该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拓展绿色金融运用场景、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支持框架、优化监管考核等建议,以发挥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发展绿色金融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绿色金融法治建设势在必行,以法律制度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绿色金融法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相关绿色金融规范重政策、轻法律,但政策并不能代替法律,且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在内容上仍存在失灵或缺失的情况及政策体系可操作性不强且协调性不足、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明确等问题。建议确立绿色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充分厘清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金融法律之间的关系,建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框架,以期通过法律手段为我国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绿色金融课题组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21,(3):26-30
回顾"十三五",商业银行作为绿色金融主要资金提供方,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进入"十四五",浙江省银行业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升级转型,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李鹏刘相兵刘潇蔚宋飘飘李竹平丁婧 《北方金融》2023,(2):101-104
回顾“十三五”,银行保险机构作为绿色金融主要支持者,为烟台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进入“十四五”,银行保险机构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升级转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在分析烟台市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双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挑战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支持双碳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摘要:绿色金融作为一种结合了金融与环境保护的金融创新工具,已经成为助推碳减排的新动能。基于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有效抑制碳排放强度,且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碳排放;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先增加后减少;中西部地区和工业化水平更高的地区,绿色金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碳减排效应。要通过积极开展动态的绿色金融实践工作,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白鹤祥 《南方金融》2023,(1):3-22
本文将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纳入统一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包含家庭、厂商、金融部门与政府的四部门DSGE模型,研究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对经济增长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影响及其最优组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碳排放强度限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提高碳配额拍卖比例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且对低碳部门的冲击强于高碳部门;第二,转型金融在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能够减缓和对冲碳市场调节收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第三,转型金融和碳市场调节各自都存在一定的政策局限性,单独使用可能影响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第四,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存在着最优组合,强化两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可望实现经济社会的帕累托改进,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第一,将碳市场调节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强化其与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协调好稳经济增长与促低碳转型在短期、中长期的关系;第二,强化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的政策目标协同和调控时机协同,形成最优政策组合;第三,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研究创设“低碳转型支持工具”,支持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第四,完善转型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