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中隐喻性意象广泛存在。广义上的隐喻具有多样性、模糊性等基本语义特征,诗歌隐喻性意象在译文中对等传达的同时,更应注重诗歌翻译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翻译既是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反映本族文化的镜子,也是帮助异国读者了解本国文化的一种途径.在对诗歌进行翻译时,需要一定的翻译策略加以指导,旨在实现顺畅的文化交流.翻译目的论有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本文以韩竹林的《岩石之歌》译本为例,探究了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诗歌翻译是将原诗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另一种语言呈现出来,使读者感受到与原诗同样的深远意境。异化翻译策略的主旨是将原著的面貌重现,保留原文的异国特色。将异化策略应用于诗歌翻译,传达诗歌原诗的文化内涵和意象,使诗歌译文具有与原诗同样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4.
吴响平 《魅力中国》2014,(22):264-265
通过对比研究,文章揭示了佛经和《圣经》翻译在手法上的相似性及其成因:即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若以翻译方法为切入点的话,都大致经过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这三个阶段,而这种相似性背后则是中西方宗教翻译相似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教授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惟一专家”。许先生不仅是翻译的实践者,而且是翻译的理论家。他在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的其诗歌翻译理论宗旨:‘信、达、优’;译诗的“三美”论;翻译方法的“三化”;翻译的目的“三之”,不仅对中诗英译有借鉴意义,而且对英诗中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翻译是架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一座桥梁.冲破传统翻译理论"等值"概念的束缚,从一个新的视角--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英旅游材料可知,常用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省译、拆译、篇章整合与改写.  相似文献   

7.
借助语法隐喻的语气隐喻理论,对比分析中国经典文学《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旨在表明语气隐喻理论对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并为文学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使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成为必然,诗歌作为文学的精髓,要求其译作具有美感,汉语古诗词的诸多特性更使得翻译美学成为指导其英译实践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加强科技领域交流合作的愿望日益强烈,科技翻译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移动通信系统》教材的翻译实例,从术语学与翻译理论相结合角度分析俄语通信术语的翻译规律和方法,希望对于提高科技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技巧和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心理感受等因素的差异则赋予颜色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框架下,对比分析了汉英颜色词的内涵,并阐释了功能理论在颜色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及其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本文分析了汉诗英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许多学者对诗歌翻译的神似和形似部做了自已的见解,这些见解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多有助益.可以舍其形而保其神,从而遵循先神而后形的翻译原则,并通过两首古诗词的翻译证明了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著名翻译家孙致礼先生在其翻译的《傲慢与偏见》中,运用了直译、意译、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根据刘重德"信达切"翻译标准,本文以观察分析为主要方法,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三个中译本,对孙致礼先生翻译策略的效果在内容、语言、风格再现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外影视媒体文化的迅速发展,字幕翻译在其中的作用越发凸显.生态翻译理论是近几年来翻译界刮起的一股新风,本文以生态翻译理论的选择与适应论为基础,基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对大型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的字幕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观照下"给力"一词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后殖民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翻译研究中关注文化因素和其他非文本因素,强调"抵抗"式的翻译。我国网民将国内流行语"给力"一词翻译为"gelivable",便是后殖民主义翻译思想的典型范例。本文评述了后殖民翻译理论的研究状况,探讨了在该翻译理论观点视阈下的"给力"一词的翻译问题,以期为我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作为中国的经典著作,吸引了中外大批学者为其作译。然而,从原文理解及意义传达两个方面看,所产生的译作并非尽善尽美。本文运用关联翻译理论语境及最佳关联原则,对《道德经》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其对《道德经》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然而与此同时也给其翻译带来极大考验。本文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理论(意美,音美,形美)对家喻户晓的中国古诗《寻隐者不遇》的九种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只要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多加考量、挖掘和探讨,是能够保持古典诗歌各个方位美感的。  相似文献   

17.
金鑫 《新西部(上)》2009,(12):170-170,104
本文以《红楼梦》为例,从翻译目的角度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译者在进行翻译前后应将翻译目的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这样的翻译才会有的放矢,有所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旅游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梳理文化信息缺失与误译、专业名词翻译规范、修辞美学等翻译问题,提出改进重庆旅游翻译的建议,呼吁加强翻译教学、翻译行业与旅游部门的互动联系,使得旅游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相得益彰,从而促进重庆旅游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廖传丽 《魅力中国》2014,(14):99-99
许渊冲强调翻译是一门艺术,并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较全面地介绍了他的译诗理论。本文从他的诗歌译例分析研究发现,他的诗歌翻译理论,尤其是“三美”论和“三化”论,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李新 《新西部(上)》2009,(11):122-122,119
翻译活动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本文选取《简.爱》两个中译本,从阐释学角度对比分析两译本语言的特点,揭示不同时代译者的所见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从而阐明文学翻译语言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