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朱俊杰  马良  王军 《金融论坛》2017,(11):70-80
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的数据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影响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且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呈倒U形,只有在高幸福感群体中通货膨胀预期才会随着幸福感增强而降低;幸福感通过社会互动和政府信任两种途径分别对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产生提升效应和抑制效应:一方面,幸福感通过增强居民社会互动获取更多经济信息对通货膨胀预期产生提升效应;另一方面,幸福感增强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进而对通货膨胀预期产生了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CGSS2017年数据,考察公平感知与社会资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关注社会资本在公平感知影响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公平感知与社会资本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公平感知对幸福感的影响女性大于男性,而社会资本对男性幸福感的影响大于女性;农村居民的公平感知对幸福感的影响高于城镇居民,而社会资本对二者幸福感的影响则相反;社会信任在公平感知影响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而社交网络的中介效应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为中介变量,构建出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和经济收入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模型,并以426位湖南郴州烟草公司的离退休老人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完全中介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与经济收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石家庄市的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非参数检验的列联表分析法以及Ordered 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得出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很小;人际关系、生活状态、交通便利、对未来的预期及医疗设施不是影响主观满意度的因素。对家庭关系、身体状况、工作状态、自我满足感、自身价值实现、自身消费能力以及收入越满意的群体,他们的幸福感就越强。  相似文献   

5.
论文基于美国学者Anderson提出的健康行为模型尝试构建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诱因性人口学因素、赋能性因素、需求性因素以及健康行为因素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应以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促进老年人人际关系的和谐化,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健身和体育锻炼活动,减少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过度依赖,帮助维持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进行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在物质和精神上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6.
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和Ordered Probit模型,考察住房支付能力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住房支付能力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住房支付能力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会显著增加。利用工具变量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偏误,经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健康状况、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是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渠道。鉴于此,政府应通过培育和发展租赁市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措施,提升住房支付能力,增加居民主观福利。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Binary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居民主观幸福感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对家庭储蓄参与概率影响为正,对股票参与概率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参与概率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基于家庭风险偏好分类的实证分析发现:家庭主观幸福感与储蓄参与概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风险异质性,与股市参与概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而在商业保险参与概率上风险异质性不显著。指出各金融机构应与居民建立完善、高效的沟通机制,以满足居民多元化金融消费需求;金融监管机构应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为投资者搭建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8.
9.
游客在社会化媒体中晒图互动是一种常见的行为,这种行为对游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还不甚清晰。通过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进行探索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晒图互动正向显著影响游客的主观幸福感、社会联结和自我展示,社会联结和自我展示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且在游客晒图互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旅游景区应精心打造景点,为游客拍照打卡提供理想平台与路线规划,鼓励游客晒图互动、交流旅游体会。这既能促进游客自身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升,也有利于刺激潜在游客的旅游意愿,提高景区知名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分析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影响机理,并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检验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养老金收入增加在提升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同时,还能缩小其主观福利差距。养老金收入增加对女性、低龄和低收入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影响更大,相对剥夺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鉴于此,应以公平、适度为目标,缩小养老金收入差距,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税收道德作为解释"税收遵从之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一直被忽略。如何有效地提升公民的税收道德水平,对于避免逃税、提高税收遵从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社会服务精神的公民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公民的税收道德也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已经很好地通过高等教育影响社会行为以及增进信任这两条途径,提升了公民的税收道德水平;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很好地通过增进信任感这一途径提升个人的税收道德水平,高等教育并没有显著地提高个人的税收道德。中国应该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和评价机制,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对个人税收道德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梳理其知识基础、理论演化、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对1990 ~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676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国家(地区)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共被引文献聚类和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揭示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相关问题的动态.  相似文献   

13.
倪清 《中国传媒科技》2013,(Z1):249-250
本研究探讨挑战性-阻碍性两类压力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提出组织支持感作为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和员工主观幸福感之间中介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中部地区5个城市16家企业共190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层级回归的分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与员工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阻碍性压力与员工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组织支持感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吉林省有较好的高等教育资源,然而当前吉林省的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就业率下滑、就业外流等一系列问题。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私营企业发展状况、就业工资等是影响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经济因素。因此,应从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本地就业人员的基本工资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难题,充分发挥人才在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地区幸福感这一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视角入手,本文对地区幸福感与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考察了我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1)地区幸福感对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即地区幸福感程度越高,其所在民营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越低;(2)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其所在城市的幸福感对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负面作用要强于市场化进程较慢的中西部地区。本文运用社会资本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些研究发现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相关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转型经济下地区幸福感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新兴市场中构建幸福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泰  朱衡  卓志 《保险研究》2022,(8):3-16
社会信任是否影响个人商业保险参与?本文探讨了社会信任对个人商业保险购买决策的影响机理,并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及商业医疗保险的购买决策均具有正向影响。通过拓展个人信息渠道,提升个人风险认知,促进了商业保险参与;保险投诉量更高地区的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更低;多层次的养老理念能够刺激个人更多地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本文拓展了社会信任对商业保险需求影响的相关研究,为培育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信任提供了学术依据,以期为我国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幸福感问题凸显。调查分析发现,劳动能力较差者的主观幸福感较低,二者呈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健康状况对其心理问题具有显著、稳健的负向影响,这进一步说明劳动能力较差是降低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结论,立足弱势新生代农民工保护机制的构建,在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环节增加对这个群体的关怀以助于提升其劳动能力,进而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对2007~2012年间吉林省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进行不同产业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经济整体呈效率下降和出口额萎缩状态,技术进步仍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最终需求受到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制约,不能为吉林省经济增长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第二产业技术进步主导经济增长,但该产业增加值率降低和出口额严重萎缩问题并存,只有少数细分行业保持出口额增加及效率缓慢提升;制造业是吉林省的核心产业,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需要持续进行技术革新。服务业最终需求对增长的推动不强,批发零售业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是重要产业,其他少数细分行业技术滞后及消费下降给增长带来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融资难题。中小企业专业金融机构建设力度不够、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征信系统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应采取推进专业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建设、开拓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征信系统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及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等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