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给侧改革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论工具,通过金融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金融机构的优化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把金融的有效供给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起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脱贫效率的最大化。论文以河南金融精准扶贫为分析案例,围绕两者衔接的关键环节,发现金融精准扶贫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行沧州市中支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全市扶贫工作实际,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制定出台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扶贫贷款模式,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建立政银企多方合作机制,深入分析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金融助推扶贫攻坚新路径,在助力精准扶贫、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了金融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临洮县扶贫工作现状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有效扶贫信贷需求不足、农户对精准扶贫贷款认识存在误区、精准扶贫贷款存在潜在风险、农村便民服务点业务较少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各方协同推进、创新金融知识宣传方式、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建立农村便民服务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目前我国金融扶贫仍带有传统扶贫的特点,"金融扶贫供给绝对不足""金融扶贫供给相对过剩"及"金融扶贫有效需求不足"等特征并存。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当地贫困现状、金融扶贫政策、扶贫信贷支持等情况,深入剖析金融精准扶贫供需错配的现象及原因,提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支持体系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金融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比之下贫困人口更需要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不仅强化金融精准扶贫,扩大金融精准扶贫覆盖面,而且注重对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从金融机构、扶贫对象和生态环境方面看,金融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仍然面临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为进一步做好金融精准扶贫,需要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金融精准扶贫,完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和基础金融服务,发展好产业扶贫和对贫困人口的造血扶贫,强化机构间的合作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金融精准扶贫,因此对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我国贫困地区贫困摆脱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是对我国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07金融机构满足"草根"金融需求对策研究13关于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的探讨19广东地区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路径选择研究24金融精准扶贫现状与思考29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扶贫工作的难点分析及建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理论,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关系扶贫开发的战略全局。金融精准扶贫是一种帮扶手段,是利用金融的方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体现了精准扶贫中的"精  相似文献   

8.
韩英 《青海金融》2017,(3):40-4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型。本文结合青海省农村信用社支持精准扶贫的实际,在梳理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扶贫路径的基础上,科学分析金融机构在支持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从建设金融环境、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强化政府引导与激励、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探索精准扶贫实施的创新路径,力求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点思路及帮助。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金融机制是消除贫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村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期的临近,金融机制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一些地区已陆续推出具有创新性、典型性的扶贫金融机制和模式,并取得了相应的扶贫效果,为全国层面的农村扶贫金融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论文基于农村精准扶贫现实背景,通过研究广东清远、重庆及贵州赤水金融扶贫创新模式,深入分析地方案例累积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分析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社会不平等理论、人力资本论、贫困文化论等反贫困理论及贫困成因,指出并反证了传统西方经济学在治理贫困方面的缺陷,从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战略布局、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及成效等角度总结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实践对世界减贫实践和理论的贡献,并得出政府统筹是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最大的特点、理论创新突出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最大贡献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论述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之后从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探索创新多种金融模式、启动专项贷款工程、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功能四个方面总结了甘肃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做出的有益探索,提出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在于创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发展普惠金融,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建立健全风险分散补偿机制,推动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整合扶贫资源和力量,构筑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深入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现扶贫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唯一理性选择。扶贫攻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精准扶贫对扶贫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金融扶贫的内在逻辑是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基础。本文在张家界地区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扶贫的内在逻辑,分析了通过创新信贷合约缔结方式使得贫困农户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履约能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扶贫工作与金融机构息息相关,而如何实现金融精准扶贫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分析出发,结合新疆目前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情况,指出新疆金融精准扶贫中存在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产品单一与政策红利释放不到位、脱贫人口的退出与返贫间的矛盾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强新疆金融精准扶贫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等11个地区为区域连片特困地区,是未来十年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想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精准发力,应密切关注金融创新助力精准扶贫"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三大问题。本文就赣鄂湘三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对金融创新支持农村经济展开了调查,对当前金融创新助力精准扶贫主要举措、存在的问题、国际借鉴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精准扶贫是落实党中央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玉溪市为样本,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或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深入开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关键在"精"、重点在"准"。但是各方面调查情况及数据反映出农村金融扶贫精准度不够,扶贫对象金融权利保护不足,扶贫主体行为利益化,主要法律制度缺失,规范操作性缺乏等因素制约了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在民族地区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为实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脱贫,推进农村金融法治发展,应从建立基本制度体系、构建立法保障体系,完善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具体措施三方面入手,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推进农村金融扶贫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和深化,产业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临沧市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现状,首先运用理论和实际分析方法,分别从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各个作用主体层面分析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困境,其次运用实证方法,分析得出各层面因素均能显著影响金融对产业精准扶贫的支持效率,最后,从金融的角度提出相关路径选择建议,以便提高金融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支持效率。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冲刺期,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需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工夫。金融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基于江西农行的实践与创新,找出当前在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湖北省红山镇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者的129份问卷,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者服务动机对金融精准扶贫绩效的影响机理及其感知公平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受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者在服务动机与感知公平方面处于偏低水平;金融精准扶贫绩效可分为覆盖共建绩效、配套绩效和示范绩效三方面,且三种绩效水平均相对较低;良好的服务动机可以显著提升金融精准扶贫绩效水平,而感知公平是服务动机与金融精准扶贫绩效的关键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一、农信社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的内在逻辑金融精准扶贫是运用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结合扶贫的需求,实现扶贫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扶贫对象精准、金融机构精准、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扶贫信贷风险补偿与分担精准以及组织保障平衡的"四精准一平衡"的金融扶贫新模式。金融精准扶贫标准要求较高,农信社应转变金融支持方式,加强多方对接合作,提高精准扶贫成效。农信社在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结合地方政府的政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