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发展目标。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其重点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只有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通讯技术为重要载体,及时把握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路径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创新体系,才能启动小微企业、"三农"和低收入群体的巨大需求潜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在服务民生、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普惠型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各种因素相互协调。本文以普惠型金融用户申请小额贷款、普惠型金融机构对农户申请进行审批、普惠型金融农户小额贷款使用、普惠型金融农户归还贷款过程为主线,用灰色评价的方法研究农户从申请贷款到贷款使用再到贷款偿还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对农村普惠型金融的综合作用。研究发现普惠型金融机构对农户申请进行审批得分最高,其次是普惠型金融农户申请小额贷款,再次是普惠型金融农户归还贷款,最后是普惠型金融农户小额贷款使用。资格初审小组能力成为影响普惠型金融机构对农户申请进行审批的主要方面,普惠型金融农户申请小额贷款,各评价指标平分秋色;普惠型金融农户归还贷款中,农户经营状况、金融机构惩罚制度所占比重较高;普惠型金融农户小额贷款使用更多的是由农户的经济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相关研究,指出小微型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内部阻碍主要有市场定位不明确、股权结构不清晰、市场主体地位的内在脆弱性、内部治理不完善等,提出精准细分市场、规范股东行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小微型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4.
詹新 《财会学习》2018,(21):182-18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居民产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了适应广大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互联网催生了普惠金融的诞生.本文首先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行概述,分析了传统金融业和金融互联网存在的不同,重点阐述金融互联网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希望对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普惠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国有大行而言,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其作为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又是其作为社会公民的使命担当,也是其作为商业银行的市场选择和防控风险的战略抉择。多年来,国有大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着重视不到位、渠道不支持、产品不对路、风控不匹配、业务不经济等难点痛点。新形势下,国有大行应通过转变经营观念、用好金融科技、统筹渠道资源、借力外部平台、提供专业方案等策略,走好适合自身实际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发展普惠金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金融改革新亮点之一,引人关注和热议。在我国,如何构建普惠金融的理论框架,其路径选择是什么,本文对此作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7.
"普惠金融"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重要词汇。金融政策表述的重大调整和进一步突破,意味着更完整意义上的普惠金融体系将开始逐步推行。为更好地总结拓展普惠金融,笔者立足目前基层普惠金融的现实差距和目标要求,选择最为契合发展普惠金融的小微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微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实践成果、存在弊端进行深入调查,并就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和方法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小微型金融机构在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发展所具备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经验进行介绍,最后针对发展小微金融机构来促进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以来,普惠金融发展经历了初步摸索、正式发展的阶段.但受限于城乡差距硬件软件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区域普惠金融存在极大的推广难度.本文以江苏省为范例,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也相应存在差异.结合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构建一套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普惠金融评价体系,从普惠金融发展深度、广度、使用度、规模度、涉入度、成熟度六个方面设定了18个细分标准,试图全面对区域普惠金融发展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区域"脱虚向实"提供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发展普惠金融,支农支小、扶贫扶弱、惠及民生,是摆在小微金融机构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课题。本文以山西省为例,以农村信用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三类小微金融机构支农支小问题为切入点,调查了解当前山西省小微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影响和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制度以及法律体系在内的美国农村金融体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通过研究美国的成功经验,建议从提高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完善信用体系、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等方面,促进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彭越  吴彦惠 《征信》2016,(11):41-43
通过分析农村信用体系对普惠金融的四维度影响,阐述了农村信用体系约束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规制度、建立高效的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机制、优化各层级联动机制、强化试验区带头引导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改革和十三五规划都强调了加快普惠金融发展,随着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推出,普惠金融成为市场热点话题。长期以来,我国小微企业、低层收入者等长尾客户一直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外,城商行自成立之初,就肩负服务小微企业、市民、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但当前城商行面临发展战略不清晰、盈亏空间收窄、风险不断集聚、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为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必须打造普惠型城商行。普惠型城商行以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核心,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借助互联网金融,着力打造服务地方的小微企业银行、市民银行、社区银行。为建设普惠型城商行,城商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快产品创新,完善组织架构,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跨界合作,发力互联网金融,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普惠金融价值理念,结合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实践,尝试构建农村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丽水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利用2011年1月-2014年9月的相关数据,计算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丽水普惠型农村金融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整体成效明显,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组织层次不断丰富、金融市场活力不断释放、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国家战略,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在对我国金融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典型国家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提炼,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已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向,作为金融服务的供给者,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小金融机构对家庭正规金融服务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了家庭对存款、贷款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而对理财等较为复杂金融服务的使用无影响,同时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家庭参与民间借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确实有效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了家庭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发展普惠金融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帮助全体社会成员获取公平的金融交易机会。征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提升金融资源的供给水平、扩大金融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提升配置效率,在总体上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从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推进信用信息的全面共享、完善征信机构体系和推广征信产品等方面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昊 《银行家》2020,(1):123-126
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新时期,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平衡的重要力量,正逐步被推至顶层战略。目前,在绿色金融模式方面赤道原则盛行,然而赤道原则主要是大银行对接服务大企业、大项目,中小金融机构难以参与其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等薄弱领域的客户也无法分享相关的政策红利,可谓绿色有余,普惠不足。针对这一现状,福建农信将绿色普惠金融定位于以环境友好型银行为核心,以普惠型绿色信贷为载体.  相似文献   

19.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上的重大创新。本文以山西省为例,以农村信用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三类小微金融机构支农支小问题为切入点,调查了解当前全省小微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影响和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对我国小微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结合当前山西经济发展实际,提出进一步推进小微金融机构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