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产品市场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流通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政府参与供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结合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流通系统的构成分析,流通领域公共产品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准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准公共产品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包含多种不同的流通元素。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主要包括公共供给、市场供给和混合供给等三种方武。扩大我国流通领域公共产品供给,重点在于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增加公益性流通设施供给、加强产业安全和食品安全防务、构建公共流通信息服务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流通经济》2016,(10):5-11
继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之后,流通产业的公益性成为流通研究中一个重要命题。从流通公益性的内涵、内容分类、评价及供给方式四个主要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发现,流通公益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架构,可拓展的空间还比较大。公平与效率是从产业层面研究流通公益性的一个难点,科学的定量方法将随着公益性认识的加深而被大量运用,公益性多元化供给的具体形式尚待深入挖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治理是研究流通公益性一个新的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3.
流通产业公益性产品是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基础设施提供不足、供需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公益性产品供给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政府供给、企业供给、政府与企业共同供给三种常见方式,流通产业公益性产品供给应坚持竞争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行政府授权式管理、借鉴民营企业管理经验提高其供给效率.同时,通过完善流通制度体系、推广混合供给模式、建立健全公共商务服务信息体系、建立流通产业安全防护体系,不断提升我国流通产业公益性产品供给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是在供给层面的刺激政策,主要针对的是生产者和销售者,但并不是要片面地抓供给而放弃需求,而是为了让供给和需求变得匹配,从而更好地促进供需平衡发展。流通企业要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预期目的,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关键,要在通过有形要素投入获得利润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从企业创新、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劳动力质量等方面创造新价值,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打造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建立企业诚信,提升客户满意度,获得良性、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流通领域的构成与公共产品的内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公共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划分与界定、供给与使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最后提出扩大我国流通领域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以期解决我国流通领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贸易引力理论为框架,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时空效应下的我国蔬菜区域流通的时空相关性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蔬菜区域流通具有显著的时空相关性,存在较强的时间动态惯性和空间关联特征,表现在地区自身发展存在连续性;相邻地区存在互补效应;蔬菜输出地区蔬菜生产劳动力、土地、输入地区城镇总人口数以及农产品流通效率对蔬菜区域流通有正向影响,蔬菜输出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蔬菜生产价格指数对蔬菜流通有负向影响。其中,代表需求潜力的城镇人口数对蔬菜流通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批发市场在我国果蔬流通渠道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批发市场的冷链流通率低、断链现象普遍。本文选取河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两家果蔬批发市场进行实地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市场商户冷链应用的若干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商户的冷链应用水平与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批发市场冷链设施的便利性以及果蔬采后保鲜预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商户交易关系稳定性的关联度不大,与商户经营年数、经营专业化程度负相关。提高批发市场的冷链流通水平,需大力支持商户发展规模经营、提高批发市场冷链设施的便利性以及提高果蔬采后保鲜预冷水平。  相似文献   

8.
贸易强国一定是产业强国,贸易发展加速产业发展。中国建设贸易强国,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统筹国内外和境内外商品市场、统筹境内外服务市场、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促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境内外经贸规则有序对接、促进跨国经营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内外贸监管方式有机衔接,推动内外贸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要努力构建自主贸易体系,掌握贸易的主导权、渠道的控制权、商品的定价权和市场的话语权;要跳出低附加值层面,让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要打造一流的贸易企业尤其是内贸外贸融合发展的一流企业;要有理论支撑。打造贸易强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好去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问题,加快发展物流业。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以创造消费者价值为核心重构零售业态。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购物平台的发展壮大导致我国零售行业动荡剧烈,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更是进一步加速了零售业调整的步伐,导致我国实体零售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零售领域的供给侧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数据分析表明,随着电商和网络销售平台的发展以及大量中小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加入,形成了新的庞大的供给侧,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整个社会的网购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且正在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额,实体零售业在总量上达到增长极限,面临产能过剩局面,结构调整加剧,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化,购物中心去百货化,大型企业发展趋缓,中小企业数量扩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冲垮了商品流通的地方保护主义壁垒,打破了按地域销售的零售格局,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了零售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省域和城市之间消费的净流入和净流出,导致消费的地区格局和零售市场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并将引发零售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对流通业和生产消费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水平较低,国债交易流通速度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且滞后期较长,国债的效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建立国债余额常态化管理制度,将国债余额上限设定为略高于国债余额的预测值,在任何时点上均不能超越;坚持期限多样化、发行经常化和利率市场化的"三化"原则,构建合理的国债品种期限结构,丰富国债发行品种,形成均衡、动态的国债发行机制;拓展国债统计口径,通过编报狭义和广义两个口径的国债余额,全面衡量国债交易流通速度的宏观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加快向大规模定制演化,但流通方式却显落后,流通组织面临"脱媒"冲击。然而,借鉴"DIM"的产业组织范式,流通企业能够通过网络节点控制和网内外竞争,实现内部去等级化和外部非一体化,进而与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无缝契合。基于这种内在的契合机理,文章从供应链逆向整合、流通过程再造和"互联网+"窗口对接三个维度,提出了大规模定制下流通组织进行网络化重构的可行路径。据此,三维度的网络化重构视角为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创新提供了补充意义的理论探索,同时,也有利于流通企业扭转当前在制造商去中间化"脱媒"冲击下的微利窘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通经济》2018,(12):130-130
2018年11月27日,由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主办的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我国流通领域的著名专家丁俊发、陈文玲,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马龙龙,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贺登才,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姜超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则,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玉发,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中国北方工业公司高级政研主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佐,商务部政策研究室贸易处处长郑胜利,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商学院教授孙永波,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盛浩等专家学者出席,中国期货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钢以书面方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其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入手深化结构性改革,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提高供给质量。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先导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方方面面情况的反映,一定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通过追踪采购经理人指数、价格指数、消费需求变化与发展趋势,强化流通对生产、分配、消费的反作用。要充分发挥我国流通业对生产的重要引领作用,形成买方市场格局下消费通过分配与流通决定生产的新常态;要充分发挥流通对分配的调节作用,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数量与结构,切实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要充分发挥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切实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调节消费速度。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在内部要素条件及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重组及改良,对管理及制度进行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实现经济在"质量、效益"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就是通过企业主体和政府主导,以创新驱动推动供给侧改革,以市场检验作为衡量供给侧改革有效与否的标准。企业作为供给方,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政府则以制度创新作为主导,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合理布局产能等;供给侧改革是否有效,要看其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能够实现企业微观经营目标及政府宏观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5.
物流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基础和保障,而物流基础设施正是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关键要素。考虑到京津冀物流设施一体化进程具有阶段性特点,是一个由"点"到"线",最终连接成"面"的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各阶段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式,在兼顾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针对"点""线""面"三个阶段分别设计评价指标,测度其物流设施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物流一体化进程完成了近六成,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区域之间一体化发展程度高于区域内部及其与周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程度。而为了更好地推动京津冀物流设施一体化发展进程,需要缩短物流园区与交通枢纽的流转距离,提高物流园区衔接度;需要提升京津冀物流园区辐射能力,促进物流园区布局均衡化;需要引导京津冀港口群进行差异化运营,提升海运对接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地多次发生大规模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恶劣影响,给国家和农民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农村水利设施供给不足是旱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各地多次发生大规模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恶劣影响,给国家和农民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农村水利设施供给不足是旱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而现代流通体系运行质量取决于微观基础是否坚实牢靠,取决于体制转轨是否彻底。实体企业逃避承担商品所有权转移风险而被架空虚置,是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也是微观基础遭遇系统性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择机推出现代流通体系强基固本的创新良策。现代流通体系的微观基础可分解为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商品所有权自愿让渡制度基础、商业诚信基础、经商技能基础。在筑牢现代流通体系微观基础的过程中,必须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自主渠道和自主品牌建设,树立诚信经商理念,为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准备专门人才,创造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9.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6):F0002-F0002
为打造现代商贸流通智库高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同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浙江省商务厅、义乌市政府、阿里巴巴等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20.
流通企业是保障供给的基本力量,在供给侧改革中流通企业将大有可为.大数据将有助于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稳步提升.流通企业为了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科学提升大数据在流通企业中的功能,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市场需求律动并引导推动生产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